APP下载

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思考

2020-12-07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镇街礼堂社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的继续,也是新时代赋予社区教育的新职责与新使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必须聚焦乡村,融合教育、社会与网络资源,在提高农民职业素质的同时繁荣乡村文化,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发展。

一、乡村存在的共性问题探析

(一)转型乏术亟须破解

繁荣的商贸城与通畅的物流,吸引了大量外来建设者,义乌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两倍。大量人口的涌入,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本地农民转型再就业难度。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些农民因为制约于交通、信息、地域、资本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差等因素,无法转型商品经济;在土地集约或征用后,部分失地农民无从适应;尤其在偏远农村或山区,因交通不便或受资金、能力、学历、病残等因素制约,对转型商业、服务业或加工业等信心不足,不得不坚守土地,转型困难重重。

(二)传统技艺亟待传承

主要基于如下思考:一是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成本高是不争的事实,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已是普遍现象,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即将断层,农业可持续发展已非常迫切;二是传统的手工技艺在现代文明里逐渐被淘汰或消失,制作技艺濒临失传,如木匠、篾匠、箍桶匠、制秤匠、剪纸、做草鞋布鞋、织毛衣等单干作坊型的手工产业。三是传统节日食品制作技术面临失传,如以往家家都会的拉面条等手工技艺,已基本上被简单省力快速的机器面所替代,一些如东河肉饼、义亭起酥(月饼)、喜庆馒头等充满地域特色的名吃烹饪技术已缺少传人。

(三)文明素养亟需提升

新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搬入高楼的部分农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需要通过我们社区教育平台来提升现代文明意识,如重建新型邻里关系,推广礼貌用语,践行文明行动等。尤其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开展诸如“垃圾分类”“礼让行人”“文明停车”“光盘行动”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等。

(四)健康常识亟需普及

提高生活与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是所有人的愿望,也是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面对日益增多的“三高人群”,需要通过社区教育渠道在乡村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二、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深度融入到了时代的发展中,他们对现代高质量生活的愿望与对文明及知识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对社区教育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社区教育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开发许多培训项目,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经商人员培训项目,如法制进乡村、广场舞培训、婺剧进社区等项目,都很受市民欢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乡村社区教育一直是我们的发展弱点,助农培训项目虽在创新,但还远没形成相应的品牌效应与项目优势。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思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理念,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与指导意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当前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与社会责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应该围绕社会资源、管理资源、专业资源与师资资源的深度融合,在助力乡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上形成最大的合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融合教育资源,稳步推进乡村社区教育快速发展

我们要深度融合教育内部资源,构建优质高效的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1.以顶层设计为引领,谋划乡村社区教育发展新思路

(1)提高认识定位,全面部署推进

作为社区教育的直接责任单位,要从思想上组织上提升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认识。一要全面提高认识。要通过系统的理论与上级文件的学习理解,提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认识,进而明确身负责任。二要全面着手规划。在教育局成职教科的领导下,针对乡村社区教育发展进行重新规划、顶层设计、集聚力量与重点推进。三是全面重新部署。完善全市社区教育工作联会制度,从宏观上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建立乡村社区教育推进制度。从微观上将乡村社区教育推进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统一反馈与指导,对项目推进、培训筹划、组织运行、特色创建、经费管理、专项督查等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2)深化内部管理,聚集优质资源

要进一步细化电大学院各处室职责,通过优化师资构成、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意识、制定发展目标及落实绩效管理等途径,建立起职责分明、高度协作的管理体系。社区教育处在通盘考虑全市社区教育发展基础上,统筹规划乡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聚焦乡村社区教育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在项目、经费、师资等方面倾斜,确保乡村社区教育快速推进;学院办公室参与社区教育数据统计整理、培训教材管理、经费下拨审核、项目绩效督查、科研管理及外宣等工作;学历教育处要尽可能为乡村社区教育项目开发提供最优质的师资。

2.以镇街学校为重点,促进乡村社区教育发展新作为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镇街社区学校还兼有成人文化技术教育与老年开放教育的办学职能,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明显的地理与办学优势。我们要以加强镇街社区学校建设为重点,充分融合镇街社区学校办学资源,持续把脉镇街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实施“一镇(街)一品”行动。引导鼓励镇街社区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培植一批特色项目品牌,如城郊的稠城、福田街道社区学校。再如有着小商品市场发源地之称的廿三里街道,人文历史资源浓厚,可以重点开发如“鸡毛换糖”“华溪讲堂”等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品牌;一些经济整体状况较好的镇街,可以开发插花、舞蹈、旗袍秀等休闲类品牌项目,以此展示借助改革开放之后的乡村精神风貌;偏远山区的赤岸镇,可以针对区域特点,开展面向农村妇女的保姆、育婴师项目品牌……

3.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展现乡村社区教育发展新风采

近几年来当地党和政府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致力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重要窗口”的美丽乡村风景线,让每一座文化礼堂都成为展示各个村庄乡土风情的展示馆和村民文化生活精彩舞台。我们要加强与乡村文化礼堂的对接,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进驻乡村文化礼堂行动,将健康知识讲座、文明礼仪教育、休闲娱乐活动、传承教育等品牌有序引入农村文化礼堂,在繁荣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素质、提升文化礼堂品位上发挥作用。同时,要引导镇街社区学校,至少确定一所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区域窗口办学点进行精细化培育,通过品牌特色建设,达到引领区域、辐射全域,内涵发展的目的,助力创建星级文化礼堂。

(二)积极融合社会资源,全面推进乡村社区教育质量提高

社区教育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各种资源的融合,通过加强政府与部门的协调,共商社区教育发展大计。一是社区教育要高度对接学习型城市及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管理部门。要积极服从并配合上级责任部门,保质保量完成下达的培训指标与任务,尤其是要超额完成好乡村社区教育培训任务。二是社区教育要积极与镇街相关部门以及各类有规模的培训机构对接,在项目实施上建立合作关系。当前在乡村振兴的行动中,面向农村开展素质提升培训的部门有残联、工会、科协、安保、农业科技、卫生等部门,商城集团与义乌飓风电商学院作为政府指定的培训学校面向着商贸城经营人员进行培训,需要我们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有针对性选择调整,避免在培训项目、对象与地点等方面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社区教育要高度下沉到乡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之中,通过各种项目持续推进与精心培育,打造文明礼仪、文明实践、休闲娱乐、健康生活以及传承历史、传统文化、崇学尚贤、移风易俗等品牌项目,让社区教育在进入文化礼堂的同时,真正让农村老百姓走心。

(三)主动融合信息科技,加快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过往,我们注重以实体办班为主的办学模式并一直引以为豪。年初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了我们重新对过往做法的思考,也迫使我们重新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教育发展上的作用。传统的办班形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智能手机普及、5G时代来临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拓宽办学思路,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从学院层面上整体规划、细化管理、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加快线上线下资源融合,加快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要充分融合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金华社区大学等建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区域特色鲜明的数字化交互学习平台,通过购买、录制小视频等方式积累课程资源,尤其对那些濒临失传的手工制作技艺,如东河肉饼等烹制技艺,拍摄制作下来再上传网站,或借助公众号推介向社会,全方位满足农民的立体学习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构建区域特色明显的乡村社区教育高效发展模式,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步与现代农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是社区教育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需要。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猜你喜欢

镇街礼堂社区
深化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助推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
社区大作战
蓬莱市人大:“三抓”实现镇街人大工作全面提升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网络背景下加强镇街档案管理探析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影像社区
台州农村文化礼堂现状与对策研究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