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日盛会中的展示设计研究
——以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2020-12-07李云鹏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那达慕盛会蒙古族

□李云鹏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世居民族以蒙古族为主,并逐渐与藏族、汉族、回族和土族各民族相融合,表现出绚烂多姿、繁荣多元的文化特征。因为是多民族聚居区域,所以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盛会众多,如蒙古摔跤、传统射箭、“那达慕”等。其中以“那达慕”节日最负盛名。“那达慕”出自蒙古语,意指“游戏或娱乐”,每年七、八月都会举办,用以庆祝丰收的喜悦。盛会主要包括摔跤、赛马、套马、射箭、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1]。本文主要以“那达慕”盛会的展示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少数民族节日盛会中的展示设计特点。

节日盛会中的展示设计主要以文化表现为主,是综合性的人文展示。“那达慕”大会为期5天,所以展示是短期展示,展示环境流动性较强,展示材料要求具有灵活性。传统的展示设计,要求给展示内容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一直以来秉承空间即展示的要求。但现代技术更新背景下的展示设计,不再受时间、维度的客观条件约束和影响,可以极大地满足展示者的展示需求,开放多重展示空间,如将展示内容通过数字化、虚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凸显民族特性。

一、那达慕大会主要内容

(一)开幕祭祀

因为该节日盛会是蒙古族传统的民间信仰,所以早期的那达慕大会由祭祀仪式开始,也称为“敖包祭祀”。每年夏季,河南蒙古族地区草原气候是一年中最为适宜的时期。祭祀时日一到,牧民全家会带上祭祀物品,着以蓝黄色为主的节日盛装前往集会地方。祭祀时间较短,主要祷告一年中可以风调雨顺,这是他们传统放牧生活方式的结果。他们依赖自然和草原,希望得到上天的庇佑[2]。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也走入放牧生活,这种祭祀的核心精神已经逐渐减弱,而成为一种民俗活动的形式。牧民祭祀结束后便可观赏那达慕盛会。祭祀台设在敖包前的供桌上,供桌是典型的蒙古族矮桌,颜色多以棕色、漆红色为主。供品种类众多,有传统饮食,也有时令水果。祭祀结束后,牧民纷纷在供桌前加上石块,以取吉祥如意之意。

(二)文艺集会

那达慕节日盛会一般进行5天,期间会有诸多规模不等的文艺汇演。首先,盛会期间最负盛名的是传统三艺比赛——射箭、骑马和博克(意为“摔跤”)。其次,草原游牧的生活使牧民平日相聚甚少,人们之间的往来受到地域限制。所以,此次盛会是牧民们聚集在一起的难得的机会,他们会进行沟通、补充生活必要物资。盛会期间,除牧民自搭的敖包外,还有很多临时的商店,陈列的主要物品有多种颜色的皮袄、高筒皮靴、民族服饰、金银首饰、水果和食品。精彩的传统技艺表演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总能吸引众多的与会者前来观看[3]。

(三)竞技比赛

节日盛会期间,最吸引民众的项目就是竞技比赛,这与河南蒙古族的传统崇尚有关。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运动、武艺的民族,这一观念世代相传,进而形成了民族的自我认同。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探寻出自己民族的必备生活技能和强身途径。存在于各个蒙古族聚居区的活动主要有:摔跤、射箭和骑马。摔跤在蒙古语中称为“博克”。比赛时,参赛选手的服装具有民族设计特色。服装上绣有龙凤呈祥和金丝彩云的吉祥图案,颜色以蓝黄两色为主。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因受地域影响,所以在服装上夹杂有藏袍的风格设计,这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在比赛结束后,获得胜利的比赛者会得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奖品,如砖茶、羊羔、皮靴等。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河南蒙古族的精神传承,体现着民族的自我认同[4]。

二、“那达慕”大会的展示设计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文化的展示设计被注入了新的特性,已经挣脱了传统的展示设计窠臼,表现出新的展示动态。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那达慕”盛会也体现着多种形式的展示设计。因为该盛会有着多层次、多维度的民俗文化内涵,是蒙古族文化发展的文化沉淀。因此展示设计,应该积极体现“那达慕”文化符号和元素,让平面的展示灵动起来,让单一的线条设计多维起来。

(一)展示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叙事特征

首先,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展示设计因为受到场地、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仅仅关注空间的分割。在展示设计中,存在展示就是展板、指示牌、模块堆积的观念误区。新时期的展示设计应该注重从一维到多维空间的展示。以立体、多维空间为展示主体,通过动态影像布置,可以更好地将盛会中的比赛实况展示出来,让盛会的观众融入展示中来,成为活动因子的有效组成部分[5]。这一方法已经实际运用于各种展会。例如,在2019年的山东省“建国70周年的国画展”中,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建国70年以来的时代巨变,主办方设置了一排镂空墙,围绕在扶梯周边。当人们去往不同展示区时,可以用动态的过程感知时代变化,做到了动态展示与静态展示的结合。

其次,在“那达慕”大会的展示中,临时搭建的商店和盛会奖品展示一改传统的单调背景布置。节日盛会期间,在会场主要位置设置有巨幅电子显示屏,轮播盛会画面,时有赛事的细节特写。这种展示方式使会场气氛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动态地再现节日盛况。

(二)动态展示与静态结合

传统民俗文化及节日活动,经常使用简单陈列以传达民族特征。经过多年以来的传承,节日盛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河南蒙古族并非本土民族,而是外来民族迁居,和当地各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氛围。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历程在节日盛会中的展示中也被叙述出来。当地蒙古族对自己民族的追溯和自我民族的认同,体现在节日装饰、节日服饰和赛会设置中。该盛会体现出以蒙古族文化为主,融合藏族文化的特征[6]。

无论是哪一种融合方式,都是在传达人与自我、人与信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愿景。而“那达慕”节日盛会正是这种愿景的集中体现。这个盛会对于河南蒙古族而言不仅仅是每年一度的大型休闲娱乐盛会,更是本民族的文化归属和文化继承。在三项竞赛中,对每一位对手、裁判和活动的尊敬,无一不显露出民族的精神气质——崇尚公平、和谐和包容共生。

(三)色彩诱导

色彩是一切展示设计的核心,它是最具有冲击力和表达力的视觉语言。色彩表达的情感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和理解。在节日盛会中,展示设计的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气质,多为“正色”。在古籍《周礼·考工记》中有记载,正色指赤、青、黄、白、黑。分别代指空间角度的五个方位。在河南蒙古族节日和日常生活中,惯常使用赤色和青色搭配、黄色和青色搭配。这一特点也体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展示设计中,如随风飘扬的旗子、蒙古包的花纹图式、博克选手的赛服等。这种色彩分别喻指不同的精神向往,如白色是吉祥和神圣的象征,在盛会中,最后对获胜者的奖励是为其献上一条白色的哈达;而蓝色是纯净天空的象征,喻指永恒之意;青色象征着力量和武道,是对自然的崇敬[7]。

这些色彩的诱导符合每个参加节日盛会的蒙古族人的心理期待,是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展示设计,并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视觉感染力。

结 语

本文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节日盛会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节日盛会的主要展示设计特征。可以看出,展示设计不仅受本民族地域、气候等客观环境影响,也受文化心理、民族审美特性的导向。虽然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那达慕”盛会已经受到外民族的元素影响,如博克选手进场时身着蒙古族博克服,但比赛时又换上了类似藏袍的日常衣服,这是蒙藏民族多年杂居融合的产物,但这不会影响当地蒙古族对“那达慕”盛会的崇敬与继承。而节日盛会中的展示设计正是每个当地居民的自我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产物。

猜你喜欢

那达慕盛会蒙古族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金秋半月湾,上演激情盛会
试论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蒙古族那达慕文化
美好的盛会韦小洁词
草原上的传统盛会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极致奢华的珠宝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