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初探

2020-12-07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意境

□徐 劼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西汉时期。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件描绘着江湖、山岳以及地理走势的图画,经学者研究,应为西汉时期的一幅军事地图,但绘制此图的人在行笔运墨之间已经颇有山水画之意境,应为中国山水画之雏形。而对自然景观的忠实描绘,则是中国山水画“师法造化”这一画学原理的体现[1]。

一、向自然的学习

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画家提出了向大自然学习的观点,唐代的山水画家张璪则明确地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说法,指出画家的山水画创作要向大自然学习,并且要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美的体悟与真实的自然景色进行融汇转化,使之成为情与景相融合的作品,这是我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在理论总结方面的重要论断。

在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的观点中,明确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即真实的自然才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他强调了画家的创作要向大自然学习。这种观点带有早期的唯物主义色彩,但是又不完全强调对真实自然的模仿与再现。既然是学习,必然就会带入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愫,能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或与自己的美学思想比较接近的景象进行描绘,这是画家作为创作主体与艺术表现客体之间的统一关系。清初画家恽寿平就曾强调“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妙,必进而师抚造化,庶几极妍尽态而为大雅之宗”,说的就是画家主体与客观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认为:“思者,删拔大要,凝想感物”,荆浩在这里所说的“思”就是“中得心源”。荆浩的这句话指出了画家将真实物像与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融合转化的方法,要求画家能够从复杂的物像中找到与自己的美学思想一致或相近的素材,并对其进行归纳,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将客观的存在转化为能够表现自己艺术思想的作品,这样创作出的作品的艺术形象就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现实了,而是带有画家思想情感的“活”的形象了。中国画的意境正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种创作态度中孕育而成的。

二、意境的抒发

意境,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阅历以及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融入自己的画面,而使观者产生的无穷的意味,却又无法言明的境界。艺术家通过这种情理的协调与观者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清初画家石涛曾云:“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石涛的话语,言明了山水物象可以成为画家抒情达意的媒介,表现了一个具有无限深意又打动人心的鲜活的境界。抒发情感和追求意境成为中国山水画家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大师们在作画时,往往在作品中或是充满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是饱含对故乡景致的怀念,或是充满对山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作品中都饱含着画家充沛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具备丰富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才不会显得苍白无力,才不会给观者以遥不可及之感。所以,画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一定要有充沛的感情,通过自己巧妙的构思,纯熟的笔墨技巧,将自己对自然物象的理解与共鸣生动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在画纸画布上的精致才能有灵性,才能打动观者的心并与之产生共鸣与交流。

中国山水画家们非常重视对自然景致的美加入主观情思进行再造,增添画面中对主观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呈现,这些都体现了画家们对情感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层理解。

三、笔墨的使用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基础是点和线,点线是靠笔墨技巧来进行呈现的,历代的山水画家们都非常重视绘画中笔墨技巧的应用。可以说笔墨技巧就是画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美学思想通过画面呈现的基本方式。但笔墨绝不是随意的堆砌,它需要经过画家巧妙地构思与合理地运用,才能在画面上呈现出生动自然的、有血有肉的、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来。

“形、势、气、韵”是山水画笔墨意境的四大特征,亦是中国画艺术的基本审美要素。“形”是笔墨所表现的对象,是物象的基本形态。一个鲜活的形象,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笔墨技巧将其呈现出来的,在呈现的过程中,行笔的速度、力度,以及画者的情绪等都会对画出的形象产生影响。“势”,即笔势,要使形象鲜活有灵气,那么下笔就一定要注意笔势的流转顿挫,只有灵动才能生动,才能使画面有生气。“气”和“韵”是绘画中的意境或韵味,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谢赫“六法论”中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品评第一标准,可见其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清初画家石涛曾云“真在气、不在姿也”,近代海派大师吴昌硕也说“苦铁画气不画形”,都是说“气韵”在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笔墨意境通过形、势、气、韵的结合与相互作用,带给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同时,“形”“势”“气”“韵”也是画家的审美思想、情感意识与自然物象通过笔墨技巧取得和谐统一的表现。

中国画的意境有多种呈现方式,而笔墨就是意境呈现的基础。历代的山水画大师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笔墨技巧,呈现出不同的笔墨意境。不同气质的画家,其笔墨意境也有所不同,如元代倪瓒,其文人气质表现在画面中,呈现的就是含蓄、飘逸、婉约的意境美。

四、逸格的追寻

所谓逸格,就是每位山水画家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高雅的格调。自宋代以来,追求主题灵性美的山水画,本着“畅神达意”的原则,将“逸格”提到了首位。唐代评画标准是“神、妙、能、逸”,而到了宋代,黄休复则把“逸品”一下放到了“神品”前面,作为绘画的最高品格。这种美学思想要求绘画自由表现,不受拘束,有法而至无法,意趣自然流露,由此而派生出风格上追求平淡天真、狂怪奇险和简约古拙。清初画家恽寿平,在其早年专心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就对“逸格”有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脱尽纵横习气,得其幽淡天真;不刻意求工求似,要得其自然天真;不论繁简,得其精神气韵;不落时趋,独立高步。”

“逸格”的出发点是对人性的解放,认为艺术应该是为人的艺术,这来源于魏晋时代玄学的兴起所引起的对人本身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艺术是为人的艺术,山水画是人对自然的感情进行抒发的一种表达方式。正是这种以人为根本的思想的觉醒,使以对人性的解放为出发点的“逸格”成为山水画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结 语

中国的山水画艺术,特别强调画家的个人思想情感的抒发与表现,要求画家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能借景抒情、以景写神,不仅通过自然山水来表现个人情操,更是透过人生的、生活的、自然的艺术美学追求达到高度的人与自然的合一。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意境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笔墨童年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