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现状分析

2020-12-07刘雅楠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编导国学舞蹈

◎ 刘雅楠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一、“国学”和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简述

“国学”是相对于西方学术而言的中国学,在百度资料中解释到:“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学术”。它的概念要从“国”和“学”两个层面理解。“国”是指中国,“中国”在现在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历史上的“中国”随着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更替发生着变化,但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由此说明“国学”也并不单指汉族的传统文化,是囊括汉族在内的中国56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1]“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的经学,魏晋时期的玄学,隋唐时期的道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民时期的实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的骈文,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元朝的曲与明清的小说,还有各朝代的史学等。从古代至今,“国学”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单人舞即独舞,在技法训练中,首先让学生即兴作业来感受和了解身体各关节部位,其次是单一动作训练,通过单一动作在节奏、时空力、顺序的变化或多个单一动作的连接形成舞句,然后再由几个舞句组合成舞段,循序渐进的达到解放身体的目的,对个人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方面有很好的强化效果,也为后续学习双、三、群打好基础。双人舞是通过始终存在关系的两个人相互融合完成的,在教学中要进行空间填充、身体接触磨合训练,其中空间填充是一个人即兴作舞蹈动作,另一个人找到空间也作舞蹈动作进行空间填充和位置变换;身体磨合是两个人即兴作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处或多处接触点;还有双人同步、双人托举和把位、舞段倒带训练,其中双人同步训练是两个人在不同位置、方向做同组动作;双人托举和把位包括单一式和复合式;舞段倒带是将编好的舞段倒过来,在这个过程中挖掘更多动作的可能性,所以双人舞主要训练双人身体、心理、思想的默契度和配合度。三人舞是单人舞、双人舞学习的继续,三人接触磨合练习是将三个人作为整体通过不断发现接触点来协调三人的运动关系;然后是延续变换练习,是在三人接触磨合的基础上,变换为单人和双人同步舞蹈,最后是流动穿插练习,又是在延续变换练习基础上的再分离,三个人可以各自舞动,动作空间更自由,但强调三个人的交流和配合。[2]所以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发现三人舞不是单人舞和双人舞的训练,而是三个人始终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群舞是一种最常见的舞蹈样式,教学内容主要以集体造型、卡侬、队型构图变换、对比(时空对比、节奏旋律对比、幅度力度速度的对比等)、舞台调度为主,它们是在单、双、三基础技法及完整作品编创练习的程度上由简到繁进行操作和实践的。

舞蹈编导单、双、三、群是以实践—理论—实践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进行训练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它们设置成为单元课,对于舞蹈编导的学生来说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国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瑰宝,它涵盖了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医学、文学艺术等范畴,将“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中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存积和牢固方面,创新和创作想法方面,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强的实践作用,集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综合素质,更主要的是“国学”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为舞蹈编导者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通过接触和不断深入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且肩负起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偏实践轻理论现象较突出

“国学”的内容既丰富又深刻,并不是一时就能弄得清搞得明的,当它渗透到舞蹈编导单、双、三、群教学中时,要求学生把与“国学”内容有关系的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从每个历史人物到他们的经历和感悟,从百家学说经典到诗词歌赋书画,从太极文化到武术文化等[3],都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相统一的,理论知识是对“国学”基础知识及单、双、三、群编舞技巧的讲解、分析和总结;专业技能是对理论知识和技法的身体实践与练习。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关于“国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方面是薄弱环节,学习“国学”的观念意识和兴趣不够,很大程度上过分重视和投入实践操作部分,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泛,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于是导致学生停留在学习肢体动作语言和技巧技法层面,对于更深层次的规律和原则认识比较空洞和欠缺,在舞蹈编创的实践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素材作为两者融合的基础和保障。

(二)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将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操作和实践的样式,它将教学理论变得具体,又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学模式通常是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来表现教学的工作步骤和思路,所以,它包含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一种教学模式下往往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用。舞蹈编导单、双、三、群是教学的必修课,将“国学”渗透其中,要结合单、双、三、群的教学特点去找寻两者的契合点。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以教师单一输出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相关知识来带动学生课后对课上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消化,导致学生的思维逻辑不清晰,也没有养成反思和总结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传输者,占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接收者,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和接纳的状态,两者之间互动环节很少,长期以来导致学生过分依靠教师,总是忽略自身的实践性和能动性。

(三)教师专业能力相对不足

舞蹈编导是一门要求综合性能力较强的课程,其中“国学”渗透单、双、三、群作为它的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对“国学”进行全面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要有丰厚的文化知识背景作为舞蹈编创的支撑。但是,从整体来看,通识“国学”教育的舞蹈授课教师力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经验的老师与年轻老师的知识储备相比更足一些,年轻老师在知识体系方面的建设和规划不完整不全面;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研究不深刻,吸纳创新能力的意识浅薄;在授课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不明确,缺乏钻研和融会贯通,没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并且没有摸索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模式。

三、“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在教学中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一)发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这些课程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可以有利于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等的差异,造成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层次各不相同,就需要对学生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时根据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不同,制定有指向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4],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并且从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属于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身份。在“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同时教师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和编创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所以,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了教师单向教学的规律,让学生占主导地位自发的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量储备。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舞蹈编导单、双、三、群中的运用

“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目标是转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态度,提高学生对“国学”的认识程度,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舞蹈思维和编创的潜能,来让“国学”元素与舞蹈相融合。所以,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输出和收入信息的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飞速传播,信息传递、储存的手段也相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些变化要求教师在“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中,采取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对“国学”和单、双、三、群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学生只凭着教师对技法要求和内容的讲解和阐述,实践操作还是有难度,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视频、DVD、网络视频等),把抽象的内容具象化[5],让学生直观、清晰的感受和理解“国学”内容和技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扩充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以讲解和观看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结 语

“国学”渗透舞蹈编导单、双、三、群的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和熟练舞蹈编导技法技能,更主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根”的找寻,回归传统文化的“本体”是当下社会的必然趋势,这种创新而有意义的探索已成为舞蹈编导绝不可缺的课程,这是对广大舞蹈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为一名全面优秀的舞蹈编导的必经之路。因此,构建学生与“国学”教育桥梁的过程是长期而缓慢的,通过由浅入深让“国学”走进学生的内心,绚丽璀璨的传统文化在熏陶着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积极健康的教育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编导国学舞蹈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想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