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筝艺术中的审美表现

2020-12-07刘梦恬西北师范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俞伯牙高山流水樵夫

◎ 刘梦恬 (西北师范大学)

一、从经典古筝曲目中了解古筝演奏的审美艺术

(一)经典古筝曲目的流派和风格特征

古筝是一种独特的弹拨式乐器,[1]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深厚。[2]传统筝曲具有代表性的五大流派:浙江派、山东派、河南派、客家派和潮州派,他们各具地方韵味和演奏特色,展示了古筝演奏中别样的审美体现。

《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人王巽之根据古谱《弦索十三套》的合奏曲《将军令》移植改编而成。它的第一段和结尾部分都采用了浙江筝派异于其他筝派最大的特点——长摇,这个特点使得这首乐曲更加流畅和富有歌唱性,旋律也更加自然,气势跌宕起伏。浙江筝派中的快四点演奏,也使乐曲更加活泼和跳跃。山东筝曲《汉宫秋月》通过按滑音的处理,更好地表现宫了女如泣如诉的悲伤心理。《汉江韵》是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运用了河南筝曲左手压弦和按滑的特点。《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全曲没有中板全是慢板,以此来表现客家筝曲音质的醇厚多韵。潮州筝曲《柳青娘》的前15小结为“活五调”,具有六声音阶的特点,在起句的前两个小节的“7”和“2”上都有吟揉的变化,“7”音用中指和无名指吟滑,“2”音用大指揉按,两个滑音衔接十分紧密。

(二)经典古筝曲目的创作背景

古筝曲《高山流水》是传统筝曲的代表,也是最具代表性和最有知名度的一首作品。这首筝曲在浙江筝派,河南筝派,武林筝派和山东筝派等都有不同的流传版本,但其风格和地方韵味各具独特性。

《高山流水》这首筝曲起初是收录在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谱《神奇秘谱》中的,它是根据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流传和改编而来的。史载有一年,俞伯牙奉君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的小船因风浪风浪停在一座小山丘下休息,晚上的时候,风浪渐渐弱了,云开月明,景色十分迷人,俞伯牙见此动人的景色不由心生感慨,他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琴来弹奏以抒发心中的情感,正在自己沉浸于琴声时,忽然看到岸边有个人影一动不动地站着,他吃了一惊,琴声也嘎然而止,见此情景,黑影忙解释因为琴声悠扬才被吸引至此。闻声,俞伯牙借着朦胧的月色望去,确是一个挑着干柴的樵夫,心生疑惑一个砍樵夫怎么可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就又弹了一首曲子让这个樵夫欣赏,而樵夫也在琴声落下时说出了自己的感想和这首曲子的意境。两人一见如故,于是两人把酒言谈直至深夜。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在两人相约的地方等候着樵夫,可樵夫却久久没有出现,之后得知樵夫已不幸染病去世,俞伯牙十分伤心,就将他的爱琴在青石上摔了粉碎,并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古人欣赏筝曲的看法和我们当代人欣赏筝曲的看法是有差异的,现代人听筝曲大多只为了娱乐,而古人却是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高山流水》这首筝曲尤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其乐声袅袅,意蕴绵长。

(三)经典古筝曲目的创作意境和情感

筝曲《高山流水》被分为“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前一部分通过运用相隔两个八度的“大撮”,弹奏出了一种浑厚且优美的音色,从而表现了一种“巍巍乎若高山”的境界,生动地描绘出了高山的巍峨壮观,而它的后一部分“流水”部分则通过左手按滑音的同时加入大量且连续的上下行刮奏的这种手法达到细腻地刻画流水的不同形态的目的,表现了一种“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欣赏此曲我们好像感受到了那潺潺的流水汇聚成河的壮丽景象。通过欣赏和感受这首作品的韵味,我们了解到了《高山流水》这首筝曲是一首汇景写意的作品,它的韵律优雅流畅,它的风格清新淡雅,它的音韵古朴典雅,表现了一种深远绵长的意境。

《高山流水》这首筝曲通过“高山”部分好似在怒吼的重音和慢慢弱下来、静下来的“流水”部分,它柔内有刚,动中有急,表达了一种知音难求的思想情感。故有“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千古流传。

二、古筝演奏中审美的三要素

(一)聆听并理解古筝演奏中作品要传达的情感

陕西筝曲《云裳诉》主题是李白按照唐玄宗的旨意而创作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句,展示了在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这首筝曲中最能够表现作曲家情感和整首作品意蕴的就是华彩、慢板再现和尾声三个部分。华彩部分是由古筝进行独立完成的,与快板部分的紧张相对比,它显得悠然而寂静,似乎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愿意用生命换取自己心爱的人平安的这种高尚爱情,随后通过琴声的由慢而快和用古筝摇指、刮奏的手法,来展现主人公纠结和痛苦的心情。慢板的再现表达了这首筝曲“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深切情感,尾声部分通过运用古筝和钢琴的配合演奏,使欣赏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对爱情真切的呼喊和遥远的相望,曲终人散的意境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引人进入无限的遐想。《云裳诉》这首古筝作品增添了筝曲艺术的另一种音乐魅力和色彩,婉转的腔调和凄冷的音调传达出了主人公哀怨、悲惨的情感和凄冷结局。

(二)把握古筝演奏中作品的内涵

每个乐曲都有其不同演奏风格和内涵,古筝表演中蕴含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3]《云裳诉》这首筝曲的音乐内涵表现在它的创作背景和演奏的技法特色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三个方面。《云裳诉》是在周煜国先生的《乡韵》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因此它比《乡韵》所表达出的哀怨、婉转、缠绵、细腻的情怀更具深刻性和富有意蕴;全曲通篇运用了“碗碗腔”的演奏特点,“碗碗腔”是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由陕西皮影戏发展而成,唱腔特殊,属于板腔体,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这种腔体唱腔旋律别具一格。为了表现整首乐曲悲痛伤感的情绪,时常会用到“4”和“7”两音,这里的“4”音略高但不及“#4”,“7”音略低而不及“b7”,使得整首作品极具陕西风味。

(三)与古筝演奏中的作品引起共鸣

古筝,这件我国的古老民族乐器,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能够经久不衰,它的许多优秀的筝曲能从众多乐曲中可以流传并脱颖而出,这就不得不说古筝艺术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它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娄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就是古筝艺术曲目中一颗璀璨的星。在欣赏到这首作品的第一部分时,它的音色柔美、如歌,指尖出来的音浓厚,力度沉稳,听到此曲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远处的湖水水面波光粼粼,湖面上的点点白帆,稍稍抬头就可以看到在天边的夕阳正发着橘色的光,这时吹过一阵微风,轻抚杨柳,湖边山色,给我们一种无尽美好的图景。在由弱渐强,由快到慢的五声音阶模进中慢慢进入到这首乐曲的第二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它由慢到快,由弱及强的过程中感受到那种渔船慢慢归来,岸上的人们喧闹、喜悦的欢乐场景。用心体会《渔舟唱晚》这首筝曲,能让人感受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深远意境。

三、如何培养和提高古筝审美理念

(一)提高古筝审美理念的意义

提高古筝审美理念的根本意义是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就是要使人成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而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对培养我们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具有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养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通过感受美和鉴赏美来培养和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

古筝是一门地地道道的民族器乐艺术,[4]在其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演奏技法在不断丰富,曲目的演奏情感日益浓厚,它的乐曲旋律,节奏以及音色的变化和舞台效果等这些动态的美,越来越可以满足欣赏者的听觉审美和视觉审美,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古筝成为了现在人们学习音乐的首要选择,深受当代人的喜爱。那么,当今社会对于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也就日渐重要,对于审美,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绘画、诗句、书法或是舞蹈等具像的事物去感受,音乐也能够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以筝曲《渔舟唱晚》为例,它的慢板以优美典雅的曲调和舒缓的节奏开始,意在描绘湖上渔船摇曳,渔夫划桨悠扬而歌的宁静画面;随后渐渐引出曲子的第二部分,通过逐层向下移位,清角音转到下属调性来表达渔人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第三部分是整首乐曲的高潮段,它的旋律由递升转入递减,且速度不断加快,加以多次的反复来表达渔人们满载而归,岸边的人们欢歌笑语的欢快场景。我们在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的特色也可以感受到这首乐曲的情感和情境。

(三)通过评价美和创造美来培养和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

我们感受古筝演奏的作品中的美,并且鉴赏这些作品美在何处,其根本目的是让我们进一步评价和创造古筝演奏中曲目的美。所谓评价和创造美其实就是通过聆听古筝曲目想象筝曲要描绘的画面和情境,进而联想到作曲家在这首筝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高山流水》这首筝曲就是通过右手运用相隔两个八度的“大撮”来向听众展示巍峨的高山,并且在曲子后半部分运用大量刮奏使听者仿佛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想象到钟子期一直没有遇到可以听懂自己琴曲的人,而俞伯牙却能够将这些景象听到真真切切,进而我们可以联想到《高山流水》这首筝曲的作者旨在表达茫茫人海知音难觅的情感。

猜你喜欢

俞伯牙高山流水樵夫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樵夫的剑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樵夫与赫尔墨斯
说说“难”和“易”
说说“难”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