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的太岳区第一军分区

2020-12-06杨蓉

文史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军分区伪军根据地

杨蓉

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又称为岳北军分区。旧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北平镇贾寨村。1943年3月24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在贾寨成立,由决死第一旅领导机关兼军分区司令部,司令员先后为李聚奎、李成芳,政委顾大川。军分区下辖25团、38团、59团、洪赵支队及沁源、安泽等11个县的游击大队。该军分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为该地区武装建设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立初期的对敌斗争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同盟国军队陆续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德、日、意法西斯军队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在中国战场,日军在中国人民持久战的消耗与打击下,士气低落,反战厌战情绪日益高涨。为改变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态势,尽快结束对华战争,日本法西斯决定1943年仍以八路军为作战重点,继续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蚕食”。

一、反“扫荡”斗争

1943年10月,日军在其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太岳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日军采用“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将大量兵力集中于太岳区北面,大密度地一线展开,由北向南“滚进”,企图逼太岳军民退出赖以生存的山地,然后在南部平原地区将其一网打尽。

据此,根据太岳军区的反“扫荡”作战基本方针,太岳区第一军分区组成四个作战集团,分区部署兵力,同时指挥各县武装力量对敌作战。

在安泽、赵城、平遥、屯留等地,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在所部民兵的配合下给日、伪军一定的杀伤后,主力分别转至外线。至10月16日前后,日、伪军推进到临屯公路两侧。太岳军区部队抓住日军兵力不足、翼侧和后方暴露的缺点,乘机向其侧后进攻。第25团、59团各一部于沁县、屯留间连袭太平、余吾、道兴等敌据点;第38团一部袭击了霍县北张、赵璧等敌据点;洪赵支队袭击了平遥黎基等敌据点。日军在对岳北区进行反复“清剿”的过程中,遭到了第一军分区各部麻雀战、伏击战、地雷战等战法的不断打击。民兵积极掩护群众转移,保护群众安全,“扫荡”之敌被迫于11月22日分路撤退。

二、反“蚕食”斗争

1943年,在对太岳区进行大规模“扫荡”的同时,日军还在太岳区腹地沁源及太岳区周围广设据点,加紧对太岳区的“蚕食”。太岳军民通过打击分散活动的日、伪军小股部队,袭击敌据点等方式打击敌人的“蚕食”活动。6月,太岳区第一军分区第25团、59团及白晋武工队、沁县游击大队各一部,利用沁县敌工站内线的关系,一举拔除沁县道兴和寨坡底两个敌据点,俘伪军70余人,从而使日军在沁县建立据点、蚕食根据地的计划遭到破产。同时,一分区等部还在地方武装和群众的配合下在临屯公路沿线不断打击修路之敌。仅六月一个月,即在临屯公路沿线毙伤日、伪军300余人。针对日军妄图占领沁源县城,实施所谓“腹地开花”“分割蚕食”的计划,11月18日,由中共沁源县委、沁源县政府和决一旅38团共同组成沁源县对敌围困斗争总指挥部,领导军民展开了长达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

1943年4月19日,第一军分区某部强袭沁源城关之敌,频繁袭击交口之敌,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卡住圣佛岭,筑起日、伪军从沁县支援沁源交通线的“鬼门关”。王家沟伏击战极大地鼓舞了二沁大道上的民兵和群众。大布地雷阵,毙伤日、伪军无数,断其供给,令日、伪军的反战厌战情绪日益高涨。太岳军民的反“蚕食”斗争,迫使日、伪军在1943年七八月间从沁源及其周围撤出据点数十处。

在反“蚕食”的同时,太岳区第一军分区还在根据地的边沿区或深入日、伪军的后方,广泛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如派出白晋、同蒲武工队,深入到日、伪军碉堡与公路纵横交错的“格子网”内,宣传与动员群众,开展镇压汉奸特务、争取和瓦解伪军等活动。还经常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日、伪军。1943年9月13日,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夜袭安泽县城,反正和俘虏伪军8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财物。1943年9月25日的《太岳日报》称之为“惊天动地的大胜利”。

三大运动加强自身建设

一、大生产运动

长期战争的破坏、日军在经济上的野蛮掠夺以及1943年发生的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太岳根据地在经济上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加之河南大批灾民的涌入,严重的经济形势已经危及到了军事上的斗争,于是,在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基础上,新军各部随即掀起了生产运动的高潮。

决一旅根据上级规定的指标,要求旅以上机关每人每年生产100元产值的产品,团以下每人每年生产60元产值的产品,开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群众运动。1943年,决一旅总计开荒6300多亩,生产粮食1970余石,收获蔬菜83万斤。各部在种粮、种菜、养猪的同时,还发动指战员采摘野果、野菜及药材等山货,并自己动手打草鞋、缝衣服、纺毛线。此外,部队还开办了修械厂、炸弹厂、织布厂、皮革厂、肥皂厂、油坊、粉坊、豆腐坊等工厂作坊以及合作社、供销社、采购站等,并组织了运输队,把采集的部分山货及部队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运到根据地边沿区出售,为部队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食盐、火柴等物品。1944年,军分区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指戰员们纷纷自制生产工具。到年底,该军分区各部基本能做到粮食自给3个月,蔬菜全年自给。

二、整风运动

从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1942年6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军队中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要求军队也进行整风。决一旅从1942年6月起利用战斗间隙开始了整风学习。

1943年,决一旅领导机关兼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后,继续进行整风,旅和团成立了学习委员会,重点抓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的学习。科、股长以上干部成立中心组,营、连干部按政治水平、文化程度、自学能力编为乙组和丙组,分别进行学习。学习委员会要求各组精读整风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进而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检查,以达到改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目的。从10月起,军分区陆续抽调部队及机关团以上干部到太岳区党委组织的整风班或整风学校进行集中学习。军分区还结合整风,派出调查组,分赴所属各单位进行敌、友、我等方面情况的调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改进对敌斗争的方法。1944年以后,军分区组织所属各部学习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开展了以反对军阀主义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运动,以消除其对官兵关系以及军政、军民关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经过整风,决一旅官兵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确立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了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忠实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以及战胜困难、取得对敌斗争胜利的信心,为决一旅坚持抗战到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大练兵运动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布了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决定在一年时间内,利用战斗和生产间隙,对主力军、地方军、人民武装进行一次大规模整训,为部队大发展和迎接抗战胜利准备条件。

1944年10月底,太岳军区召开营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第一军分区的部队于11月下旬转入军政大整训。在整训中,第一军分区集训了排以上干部,在部队中进行了前途教育、阶级教育和人民军队本质的教育。提出反对军阀主义、改善官兵关系,开展了尊干爱兵运动,并逐渐健全司令部的各种工作制度。在军事训练中,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为主,近战、夜战等游击战术和攻坚战术为辅,并采取官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的群众性联动方法。太岳区的山西新军各部之间通过展开军事竞赛,抓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等形式,激发广大指战员的练兵热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

经过这次大练兵运动,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战斗力大为增强,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参加对敌反攻作战

太岳区第一军分区经过1943年的对敌斗争,不但保住了抗日根据地,保存了力量,而且使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从1944年起,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各部相继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1944年局部反攻作战

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各战场展开了全面战略反攻和进攻,日本法西斯已陷入完全被动的境地。国民党长期推行的避战求和、保存实力、准备内战的政策,致使中国正面战场在1944年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的局面。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发出的《关于一九四四年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团结全华北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华北抗战,坚持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迎接胜利,是一九四四年全华北的方针。”

根据这一指示,山西新军各部根据各自面对的敌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上级的领导和指挥下,也不断向日、伪军主动出击,进行局部反攻作战。

1944年一二月间,盘踞在安泽县府城镇的伪军在太岳区第一军分区所部的围困下,被迫于2月27日逃离府城。1944年3月,阎锡山所部61军勾结日军大举侵入太岳区青城、浮山等地区。太岳军区集中386旅、决一旅等部队,发起了两次青浮反顽战役,两次青浮战役共歼灭顽军7000余人,保卫了太岳革命根据地。日、伪军在遭到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军民春夏攻势的严重打击后,于9月起,向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进行局部“扫荡”。战斗在太行、太岳区的新军部队在各军区的指挥下抓住有利战机,不断向敌人出击。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和第三军分区等抗日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2200余次,拔除日伪军据点90个,歼灭日军1900人、伪军1.4万余人。

除依托抗日根据地发动攻势作战外,太岳区第一军分区还抽调一部转至外线作战,参与了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夏,第59团抽调一部兵力组成先遣支队,在团长张春森的率领下南渡黄河,进入豫西新安、渑池一带活动,为支队主力挺进豫西创造条件。11月上旬,第59团和第18团在第2支队政委刘聚奎的带领下顺利渡过黄河,至月底在新安、渑池、陕县一带陇海路两侧开辟了抗日根据地。经过几个月的连续作战,豫西抗日游击第2支队解放了黄河以南、陕县以东、洛宁以北、新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并逐渐创建了以新安、渑池、洛宁、陕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二、1945年全面战略总攻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接近最后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已穷途末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强调解放区军民1945年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各解放区于1945年春季陆续发起了以夺取敌守备薄弱的城镇据点和交通线,将敌压缩、包围于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为目标的战略总攻。

为进一步打开中条山以西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巩固和扩大第五军分区,1945年四五月间,太岳区第一军分区25团开进条西地区,协同五分区武装对盘踞在垣曲、闻喜、夏县一带,长期为害一方的国民党、阎锡山地方武装贾真一、解宝盛部发起总攻,摧毁其老巢。6月末,在闻喜上、下丁村对阎顽军34军73师219团进行反击作战,毙伤敌200余人。25团四个月作战14次,共毙伤、俘敌800余人,同54团及地方游击支队一起拔除据点30余处,控制黄河北岸180余公里的地段,使晋南与豫西地区连成一片,扩大了条西根据地。

从1945年3月中旬起,太岳区第一军分区对困守沁源城关和交口据点的日、伪军发起总攻。沁源军民以1.5万颗地雷密布地雷战,以袭击、狙击、夜袭等手段困扰日、伪军,切断其补给来源。交口之敌于4月上旬被迫放弃据点而逃。沁源城关据点之敌于4月11日狼狈逃窜,沁源获得解放。在长达两年半的围困战中,太岳区第一军分区部队和英勇的沁源人民共作战2730次,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创造了群众性长期围困战的范例。

收復沁源后,太岳区第一军分区所部又在安泽军民的配合下,对安泽县的日、伪军据点展开围攻,并于4月下旬一度攻入古县镇。此外,38团于4月中旬对白晋线之沁县至屯留段发起进攻,余吾据点的日、伪军后逃回屯留,余吾获得解放。5月11日,第一军分区所部拔除了安泽旧县和青朴堰敌据点。次日,驻守安泽县城的日、伪军在该军分区军民的围困下弃城逃往洪洞县,安泽全境解放。8月,决一旅旅长李成芳率领38团,在赵城、安泽县游击大队的配合下,给阎顽杨本兰部以致命打击。并向平遥、介休地区出击,参加了对日总反攻。

结    语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10月23日,决一旅在安泽北平镇进行整编,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1旅,旅长李成芳,政治委员刘有光。下辖31团(原25团)、32团(原38团)、33团(原屯留、襄漳大队合编)。决一旅兼一分区机关,一分为二,一部分组成决一旅机关,一部分留作一分区机关,分区又以各县游击大队为基础,编为太岳区新编第7团、第8团、第9团,后组成43旅。

解放战争时期,第11旅先后参加了同蒲战役、晋南战役、吕梁战役,渡过黄河后一直南下作战。1949年2月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4军40师,1950年到达云南省。43旅在解放战争初期改编成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60军184师,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后进军大西南,在多次战役中再立新功,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军分区伪军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皮定均“怕失民心”
丽江军分区造血扶贫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