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美术研究中的三个思维转向

2020-12-06王晓宁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范式逻辑美术

□王晓宁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同时由大数据时代所造就和产生的信息风暴也正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转型化时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推行,围绕大数据应用探索和研究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技术手段、方法体系等也正不断向着系统化、模式化的方向进行着发展和普及。“透过技术的表面形态,深入挖掘和认知技术的本质内涵,将其视作一种有效的去蔽手段和工具”这一观点也被众多的学者所提出和认可。而美术研究作为一门针对人类审美表现、创造活动开展以及创造规律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当代学科,在大数据时代和信息风暴的技术趋势引导下,也不断在数据获取、研究和结果分析层面中体现出新的发展动态,进而导致了大数据时代下美术研究中的三个思维转向:逻辑范式的转向、方法论的转向以及美术史观的转向。对此,本文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一、逻辑范式的转向

大数据时代下的美术研究工作,所经历的第一个思维转向就是:由传统的“求证式研究思维”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数字化研究思维”。

从西方美术发展研究文献中古罗马作家及科学家普林尼所著的《博物志》一书开始,到文艺复兴时期由瓦萨里所著的《艺苑名人传》一书,这些研究著作中都可以极其明显地表现出以“物”为中心的逻辑范式。自此,以客观事物的存在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假设”进而“求证”的方式进行思维逻辑研究的基本范式正式形成。此种逻辑思维的范式是基于对实质性物体的线索研究所开展和进行的,是根据实质性相关证据进行的“假设”和“论证”,因此其是属于传统哲学的研究和思维范畴的。但是此种逻辑研究范式也存在着其固有的缺陷和问题,首先是研究者对资料的依赖性过强,而资料的不断丰富和更新需要花费大量专业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是分析和研究结果中带有研究者过多的主观性色彩。

20世纪中期,伴随着“计量革命”的发生,计量研究法和传统研究方法的有效渗透和融合也在不断发展,为当时人文社科类的研究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思维模式。现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强大的数据理论支撑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以美术学科为代表的艺术研究模式、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在大数据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美术学科的研究工作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结合,以往传统的“由假设到求证”的研究思维和逻辑范式也发生了改变。研究工作中各项有关数据资料的获取也由传统的社会普调、人群访查等手段变成对网络数据资源的捕获和统计分析。

二、方法论的转向

大数据时代下的美术研究工作,所经历的第二个思维转向就是:由传统单向的因果律线性判断到当今全面化、立体化的关联性分析。

美术学科一直以来都对各种艺术人文现象、表现风格、发展规律等有着深入性的研究,虽然在以往传统的研究方法中一直坚持和秉承着“各要素之间因果律的线性判断”方法和思维逻辑,但是却忽略了各研究要素之间立体化的关联性。在19世纪,“方法论”的问题首先在美术研究的领域被提了出来,但是受传统哲学研究思维的影响,美术研究方法也一直停留在特定的形式之上。而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美术学科等人文艺术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源支撑,庞大的数据网络为完善化知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加强了人们对于各种因素关联性的潜在认知和发现。

三、美术史观的转向

大数据时代下的美术研究工作,所经历的第三个思维转向就是:由传统研究中对历史构建的关注转向到当今研究中对未来的前瞻性分析。

在过去以往的美术研究中,强调的是根据对已经存在的实质性物体的研究所进行的理解和解释,而当今大数据的发展和研究背景之下,美术研究工作更加重视和强调的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石,进而对未知事物和相关学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的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所提供给人类研究的不仅仅是当下的数据,以往历史中的相关数据资料也依然发挥着其创新性的研究价值。根据这些古往今来的庞大数据体系,不断分析和发现其中的规律,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前瞻未来,探索未知。因此,利用大数据的有关资料和信息支持,来不断预测、展望和探索未来,也势必会成为美术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大数据发展时代下所带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和进步,而数字化技术与美术学科等人文艺术研究工作的不断结合和转向创新,也势必会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范式逻辑美术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创新的逻辑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美术篇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