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黄梅戏的守正与创新

2020-12-06胡建国陈兆舜

黄梅戏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时代

□ 胡建国 陈兆舜

1.安庆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安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安徽安庆 246052

2.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 安徽安庆246001

一、导 言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标识,而戏曲文化则是其中非常精粹、很有代表性又极具民族特色的精华和瑰宝。黄梅戏,起源于清代中晚期以安庆为中心的皖江地区,逐步从乡村草台走向正规舞台、从农村走向城市,经过一代代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快速发展,最终成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一个既具有经典性又具有流行性的艺术,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风风雨雨后,仍然散发着芬芳,成为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闪亮的“文化名片”。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代,一代代黄梅戏人创造了数度辉煌。从严凤英、王少舫到韩再芬、黄新德……一代代领军人物推动了黄梅戏的升华与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黄梅戏艺术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受众群体萎缩、市场低迷、人才匮乏、生存空间受挤等显现,发展越来越小众化、窄众化。从传播样态看,黄梅戏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同行,经历了舞台、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在信息技术、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生长催生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给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新的时代,黄梅戏如何坚守其独特的艺术精粹以传承守正,同时坚持不断创新以推动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在全媒体时代,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传承,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播。

二、坚守独特艺术精粹,实现守正传承

通过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传承,黄梅戏在戏曲文化、唱腔、音乐、语言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精粹和艺术品性。

首先,黄梅戏深受吴楚文化与皖江文化的影响,在安庆地区的地域文化、农耕文明、民俗民风、地理风情等熏陶积淀下,塑造了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精神。

其次,黄梅戏的唱腔主要是由主调(正腔)、花腔(小调和杂调)两种形式组成,是在真声的基础上进行混声演唱,显得清新委婉,讲究字正腔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2]

再次,黄梅戏的音乐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博采广纳,借鉴了弋阳腔、徽剧、青阳腔、汉剧、秦腔、京剧等多种戏曲和多种民歌,还吸收了西方音乐元素,旋律优美动听,节奏灵活多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最后,黄梅戏的唱词、对白使用安庆方言,温婉细腻,方言韵脚以及语尾修饰词的地域特色鲜明。黄梅戏的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清脆悦耳,风趣幽默,在演出中常常表现出令人忍俊不禁的生活情趣,这种语言效果在黄梅戏道白的运用中尤为突出。[3]

黄梅戏是在一定的区域文化、唱腔、音乐、语言等基础上,糅合了服饰、妆容、舞蹈、乐器、灯光、布景、道具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歌舞故事,具有程式性、写意性与虚拟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要坚守黄梅戏独特的艺术精粹,实现守正传承,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倡导与践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地汲取营养,关注当前现实的社会问题、关注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不断创作出凝聚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精品,发挥出最大的正能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认清和抵制各种错误文艺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彰显中华美学精神。

二是坚守黄梅戏的传统艺术内核,推动内在艺术基因的传承。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有她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个地方剧种也都有她与众不同的内在精神、风格气质与艺术神韵等。[4]历经多个时期和不同阶段的融合发展,黄梅戏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气质、艺术神韵与精神意蕴(即语言和声腔的平民性、通俗性、地方性),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元素的内生变量,也是进一步延续发展的根脉所在。因此,必须正本清源,牢牢把握黄梅戏的内在精髓与艺术品质,坚守传统艺术内核,遵循内在的艺术规律和内在逻辑,坚持在守正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三是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黄梅戏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王朝可以更迭,文明特征的一贯性不会轻易易帜,这就是传统延续的力量。[5]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对多种文化和艺术形式不断开放吸纳和吐故纳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充分彰显了文化传统的韧性与力量。需要从横向延展和历史纵深深入挖掘黄梅戏与文化遗存、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丰富的文化精髓与价值内涵,在血脉相承中坚守文化传统,展现文化形态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黄梅戏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研究表明,戏曲的发展历史,体现出了戏曲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而戏曲的现代化发展、传承与复兴,也离不开科技的助力。[6]针对全媒体时代的科技发展和传播格局,坚持以科技服务于黄梅戏艺术的主体地位为导向,充分把握好两者之间平衡与融合的度。在艺术创作、表演、传播等环节,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有效运用,实现黄梅戏艺术在当代的“活态”传承。

三、坚持不断创新,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时代沧桑剧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手段与传播方式的变革给黄梅戏造成了巨大的生存挑战,同时也重构了新的传承“活态”空间。如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吸纳新的艺术元素、借助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的传播体系,以更鲜活的形式来演绎更具时代感的新故事,带给现代受众更加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更好地“活”在当下,这是全媒体时代黄梅戏艺术面临的新课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尊重客观的艺术发展规律,坚守黄梅戏自身的艺术品性,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与精神内涵,同时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在实践中实现守正创新,推动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其符合当下时代的魅力与神韵。

(一)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塑造新的艺术创作生态系统。

新的网络载体、平台与链接等塑造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时空体系,使得广大的创作与表演人员、戏迷、票友、科研人员和观众可以进行更加宽泛的互动与交流、评价与反馈,包括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实践证明,“兴于民间,毁于庙堂”是戏曲艺术能够随着时代变迁而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利用全媒体的技术网络,将分散的资源、要素、智慧等汇集起来,黄梅戏艺术能够在发展中产生多主体的参与性和创作的大众化,艺术作品更能融入时代精神、更接地气,更加民间化、大众化、生活化,真正实现了艺术的集体狂欢的回归。

(二)利用先进技术方法,以技与艺的融合促进艺术舞台的嬗变创新。

“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等表现的就是戏曲舞台上时间与空间的虚拟性。[7]在保持原有艺术韵味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利用虚拟现实、3D 动画等数字技术塑造舞台形象和环境,虚拟性与真实性的交相辉映能够使黄梅戏演绎得更加真实动人,以满足当代受众对艺术表演的审美需求,尤其是更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数字技术与戏曲艺术的结合,丰富了戏曲艺术的内涵,变换了戏曲艺术的形式,为当前戏曲艺术的发展和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8]先进的技术流变展现了超现实的表现力,在虚实变化、转换之间呈现出综合立体的成效,打造了非常理想绚丽的艺术舞台空间,营造出令人沉醉的传统戏曲意境之美。

(三)深度挖掘文化内核,极力提升黄梅戏艺术的传播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戏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高度。纵观黄梅戏的那些经典作品,灵魂深处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美学精神,以“歌舞演故事”来彰显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人文品质。因此,必须坚守黄梅戏艺术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核,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传统经典故事、特色民风民俗等;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对黄梅戏艺术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获取、收集、整理,使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得到有效呈现。同时,顺应时代潮流,推动艺术文化的创新与转化。一方面,要防止庸俗的误读、低级的迎合、片面的肢解,围绕本体艺术精神的构建,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用传统和现代演绎相结合,注重时代性解构。深挖黄梅戏艺术的深层内核,内容为王,坚持守正创新,以优质的内容打造艺术精品,极力提升黄梅戏艺术的传播价值,以吸引当代受众并保持受众的黏性。

(四)广泛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体系。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现代媒介,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传播优势,需要广泛地加以利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为黄梅戏最大限度地创造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佳的传播效果。需要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软件、网络直播平台、微电影等,尤其是抖音、K 歌等社交媒体软件,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碎片化、分解化、社交化、移动化的传播,充分展示黄梅戏艺术的魅力,吸引广大观众,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亲近、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9]

我们要遵循黄梅戏的艺术规律、文化意识和独特的呈现形式,坚持其个性和特性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加符合当代受众需求与全媒体传播的艺术作品。

四、结束语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实现更好地活在当下、未来可期,这是黄梅戏等中华传统戏曲普遍面临的问题。既不能抛弃传统、迷失本性,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即坚持守正创新,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推动艺术的发展。让广大观众领略黄梅戏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坚定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新时代我们必须完成的新课题、展现的新担当。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时代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广西戏曲》
黄梅戏《祝福》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