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身之本在于热爱祖国

2020-12-05田鹏颖

神州学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留学人员爱国爱国主义

文|田鹏颖

1935年9月17日,在南开大学的新学年“始业式”上,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大家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共同的家园,家国的兴衰沉浮与儿女的悲欢离合密切相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正是这三个历史之问、世纪之问、永恒之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爱国和爱国主义的方法论

爱国和爱国主义这两个词我们耳熟能详,但其中的含义却并不简单。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专门就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相关部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和爱国主义向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即将到国外求学的留学生们讲清楚、说明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和方法论的时代升华,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中,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现代社会没有哪一个事业能够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接班人问题,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甚至决定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问题。习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坚持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把教师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要坚持教育永远适应“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要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方法论,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不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是出国留学行前教育,只要讲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应当做到这八个相统一,否则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想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恐怕难于上青天。

爱国和爱国主义的认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适用于在中国大地上受教育的学生,更适用于即将走出国门的出国留学人员,从认识论层面来说,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推论出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不管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行前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各层级的学生都至关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这个首要任务的决定性课程。

第二,在某种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比留在国内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学生更显得重要和紧迫。加强出国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情感认同与祖国归属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益于他们在国外学有所成,早日回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在出国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扎实的教育教学内容要比花样翻新的教学模式或者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更加重要。与其穷尽所有办法,在形式上花样翻新,试图吸引学生的眼球,不如用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能打动人、说服人。给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应当更多地展示理论的魅力,而不是教学方法的魅力,讲得更多的应该是理论,而不是结论,应当用学术化、学理化的语言讲政治,这样才能达到入脑入心入行、真听真信真用的育人效果。

第四,对即将出国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面对那么多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讲些什么?爱国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列为首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我们从方法的认同层面来研究爱国和爱国主义,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出国留学人员解读爱国和爱国主义,可以发现爱国是现象而爱国主义是本质,爱国是经验而爱国主义是理论,爱国是活动而爱国主义是精神。所以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里强调,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帮助学生厘清爱国和爱国主义这对范畴的哲学关系,帮助出国留学人员认识到爱国与爱国主义的认识与实践关系,帮助留学人员实现从爱国向爱国主义的飞跃,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我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自觉将个人的锦绣前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打造一支“出得去,回得来;站得稳,靠得住”的留学人员队伍。

爱国和爱国主义的实践论

第一,我们要给出国留学人员讲清楚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形势和走势,在这个问题上只讲故事不行,必须要以理服人,绕到故事的背后,挖掘故事背后深层次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出国留学人员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地、深深地、牢牢地扎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这个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上。

在人类思想史的天空闪烁的众多明星中,最耀眼夺目的非卡尔·马克思莫属。他创造的理论,他给人民构建的未来社会,他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里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直到今天乃至将来,依旧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们要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和重读马克思,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向高、向善、向上、向着更加文明方向发展的走势,为出国留学人员讲清楚、说明白,让他们知道,虽然离家万里远,但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梦想,是不会随着时空的轮转而改变的。

第二,我们要给出国留学人员讲清楚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优势。当今社会还有一部分人,一提现代化就想到西方发达国家,恰恰忽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它是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是没有中国特色的,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饱含着、蛰伏于17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特里尔城摩泽尔河畔构建的推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究竟在哪里?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上采取的中国形态里。在今天,我们说中国特色相当于在说中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是制度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是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制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策略是制度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制度目标。在国际比较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哪一种社会制度在哪个国家怎样被选择,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特别是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意愿,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我们要给出国留学人员讲清楚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只有拥有历史使命感才能有责任担当。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无论是出国留学人员还是在国内学习的学生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都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都将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一伟大进程中来。在这一点上,没有谁是看客。人生的价值,只有在爱国中才能实现;人生的幸福,只有在爱国中才能收成;人生的格局,只有在爱国中才能拓展。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梦想与未来相约,将未来与祖国相连,筚路蓝缕,启于山林,起于垒土,引导出国留学人员做有大格局的人,让青春的心跳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代替的地方。”路遥的文字,直指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触动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亿万人民的爱国心、爱国情,汇聚成磅礴的“中国力量”,必将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

猜你喜欢

留学人员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赴美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