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密说“不”

2020-12-04果海霞

父母必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冲突家长孩子

果海霞

当孩子处于“第一个反抗期”,总喜欢说“不”时,家长既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严厉,把握住适当的“度”,才能顺利帮孩子度过。

家教有方栏目介绍

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合办。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文章开启父母自己的家庭养育智慧,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陪2岁的豆豆一起搭积木,她说“不要妈妈”,并“霸道”地护住自己的玩具;让她过来吃饭,“豆豆不吃”脱口而出......让妈妈困惑的是,孩子是不想跟我们一起玩,不喜欢吃我做的饭,还是因为我们平时说“不”拒绝过她,她只是模仿?怎么孩子突然这么爱说“不”呢?

孩子为什么总说“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个阶段总喜欢说“不”,这种表现其实就是长大的体现。心理学家认为,1.5~3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孩子不仅掌握了如爬、走、说话等大量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们把这个阶段通常称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也可以称为“自我的敏感期”。

处于“第一个反抗期”的孩子,主要表现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当下的意志去做一些事情,也总会用对抗性行为来探索和感受自我意识。

以上例子中的种种,都是孩子尝试用否定式的语言或行为来证明和区分“我的”想法,也是在有意识地练习和使用自我意识。很多时候,孩子为了表明是“我的”,往往会否定他人的语言、行为,认为这样可以更显示“我的”力量。因此,说“不”,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在证明自我的事儿,也是孩子成长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

当孩子说“不”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想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1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生活中像吃、穿、行、玩这些相关的事情上,如遇到孩子这次不想吃某样菜、不想和其他小伙伴分享新买的玩具等情况,家长不妨酌情尊重孩子的意愿,劝说之后,让孩子最终自己做决定。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身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尊重,他的“自我意识”正向感受力也会逐渐强大起来。

2多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2岁多就开始“叛逆”,事实上,是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决定不能被孩子接受,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需要。面对孩子与家长之间各种“对抗”冲突,可以尝试让孩子做选择。例如,起床穿衣服时,家长可以这样问:“宝宝今天是想穿草莓裙子还是穿小蜜蜂裙子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说“不”,还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决断能力和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

3重复孩子的“不”,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情况可能没办法为孩子提供选择。例如,孩子早晨起来就说“我不要去幼儿园”。这时跟孩子讲道理可能没用,家长不妨接受当下孩子的情绪,重复孩子的语言表示自己已经理解孩子的感受了,然后继续带着孩子按部就班地穿衣、洗漱,做好准备,甚至领着孩子出门。你会发现,孩子除了在语言上反复说“我不要去幼儿园”之外,在行动上并没有太多的反抗或拒绝。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在起床时也会说:“真不想去上班。”孩子也一样,他在反复说“我不要去幼儿园”时,也只是一种当下的情绪或感受。接收到家长对自己情绪的回应和认同后,他的感受就会好很多。

该“拒绝”时不妨试试这样做

当孩子反复用“不”来反抗外界的要求、规则时,家长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是不利的。必须“拒绝”孩子时,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

1明确拒绝

当孩子的行为会发生危险、违背社会规则、超越人际交往边界、超出父母承受底线的时候,如孩子要自己过马路,要抢别人的玩具,随手摘公园的花朵,等等,家长要明确拒绝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拒绝,需要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标准一致,而不是有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例如,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吃巧克力;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就不可以吃巧克力。这样,孩子就会越发“无原则”,越发爱对所有的规则说“不”。

2尝试“第三法”的协商沟通

当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试试用“第三法”进行协商沟通。“第三法”提供的解决方案需要双方都接受,在“冲突”解决后,没有人赢也不会有人输。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这一解决方案并非只是父母的,也是他自己的。

以孩子不想按时睡觉为例,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

●先询问孩子拒绝睡觉的理由,允许孩子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在了解孩子需求的基础上,家长心平气和地讲述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知道为什么需要睡觉。

●如果孩子还是不想睡觉,可以试着向孩子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在床上再玩一会儿就睡。

●为了更好地控制时间,家长需要和孩子约定玩耍的时间,等时间到了就可以提醒孩子该睡觉了。

“第三法”不仅可以让孩子和家长达成“双赢”的局面,也是在帮助孩子学习沟通、练习使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猜你喜欢

冲突家长孩子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