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曹家巷”倒计时:打开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0-12-04余静寒

廉政瞭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子书综合体成都

余静寒

在成都北一环的曹家巷,新与旧的力量正在交汇。穿过街头巷尾,行人往往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侧是修建于上个世纪的低矮泛黄的老房屋,另一侧是近几年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里的居民,既有老曹家巷回迁户,也不乏流动性较大的外来移民。

在新楼与旧房的夹缝中,1.7万平方米的曹家巷广场社区综合体正在悄悄萌芽,预计10月底对外开放。这个集社区管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社区配套措施落地,将给社区治理带来哪些新的可能?

一个“地瓜”联结着成都的新与旧

9月28日下午,地瓜社区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子书踩着一双沾满泥泞的白色板鞋,在充斥着大量粉尘和嘈杂声的装修现场走来走去。设计师的“强迫症”让他时不时停下来,提醒工人,在画点时要找到精确的位置。

想到地瓜社区在曹家巷社区综合体落地已一年,即将对外开放,周子书有些兴奋。5年前,他的毕业设计北京地瓜社区项目引起很大的社会关注。周子书花了一年多时间,成功将朝阳区一处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改造成多功能的、舒适宜居的共享社区,重新建立起地上居民与地下居民的对话关系。2016年,地瓜社区获得“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

作为一家主要做社区营造和空间运营的社会企业,最初,地瓜社区关注的是居住于北京地下室的城市新移民如何改善居住环境,如何最大化利用社区资源获取发展机会的问题,后演变为探讨如何利用城市闲置空间,激发社会潜力,创建未来共享社区模式的实验。周子书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之所以叫“地瓜”而不是“土豆”“番茄”,就是因为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相互连接,有着共享、共生的含义。

共享的理念与曹家巷社区综合体的宗旨不谋而合。成都市金牛区民政局局长吴莉介绍,曹家巷社区综合体希望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来连接社区邻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区文化。

“曹家巷社区综合体和其它社区综合体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有情感记忆的”,吴莉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曾是曹家巷拆迁项目的负责人,“曹家巷现在有70%-80%的回迁户,他们其实很需要一个情感交流、保存共同记忆的空间”。

2018年,周子书在四川平武县做生态脱贫研究,当地有位住过北京地下室的村民问他:地瓜社区能不能在成都落地?周子书受到启发,“地瓜社区可以成为一个中转站,连接城市和农村”。很快,他给成都市民政局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办三级相关部门领导就直接来北京看地瓜社区,然后到学校找我”,周子书记得,自己下午还要授课,大家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食堂里,一边吃午饭,一边把事情定了下来。

“我们希望实现‘空间公平,让居民明白自己所拥有的城市权利,对公共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周子书说,选择曹家巷,就是因为这里是成都新与旧的有机结合。

地瓜社区负责曹家巷社区综合体2000余平方米公共空间的运营。在规划空间时,地瓜团队不仅与金牛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讨,为了理解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真实需求,周子书还带着学生过了一段时间的“蓉漂”生活。

“我经常与街上的居民搭讪,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周子书现在比任何人都清楚,曹家巷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你可能不知道,成都很多网红都喜欢住在这里”。

在数百平方米的公共空间里,地瓜社区尽可能地融入新与旧的元素。比如,地瓜社区门外的露天老茶馆代表旧成都,门内的糖油果子铺代表新成都。“在桂花树下喝个茶,然后坐地铁回家”,周子书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未来的生活场景。他相信,以社区综合体为依托的地瓜社区将连接起新旧曹家巷,为住在这里的居民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

空间用来做什么?居民说了算

对于住在曹家巷的居民来说,社区综合体意味着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优惠、便捷的服务,被划分为剧场、咖啡馆、母婴活动室、兴趣小组、露天茶馆等区域的地瓜空间则是社区综合体的一个缩影。即便如此,曹家巷社区综合体也可能面临其它社区综合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早在2015年,成都市政府就提出建200个社区综合体的计划。今年3月,成都更是提出要著力完善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邻里服务站等便民服务载体。

不过,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建成的社区综合体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开放后“门可罗雀”的情况。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办副主任覃强则提到一组数据:成都每个社区有2万-3万居民,但每天去社区服务中心的最多不超过200人。

问题出在哪?记者对曹家巷居民进行随机采访发现,有居民不理解社区的意义。李俊琪是一名音乐人,今年26岁,在曹家巷租房居住近两年。他所在的小区里居住着一小部分回迁户,但绝大多数是在成都务工、快速流动的“蓉漂”。李俊琪坦言,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对社区的认知还停留在“处理邻里纠纷”的层面,“没事的时候不会去”。

不过,误解的背后是居民对社区功能和服务“升级”的渴望。“地瓜团队在调研时告诉我,社区综合体公共空间规划里有一个小型剧场,可以演奏音乐。”李俊琪说,自己的工作就是教音乐,但在生活中,音乐爱好并没有释放的空间。“所以社区开放后,我肯定会去的。”

居民许硕也很少走进社区。“作为一个90后,我觉得目前社区为年轻人提供的活动很少,也可能是社区活动宣传不到位。总之来到曹家巷,我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区活动。”许硕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即将建成的社区综合体,但期待社区综合体能凝聚居民,让城市生活更有人情味。“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不像父母那一代,邻里关系比较紧密,现在城市社区里人与人的交流很少。”李俊琪同样渴望与周围邻里产生更多联系。

曹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异飞相信,社区综合体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她看来,充足的社区活动空间是把居民连接在一起的基础。“现在曹家巷很多社区活动中心只有几十平米,基本上是老年人在那里打麻将,无法满足居民们对文体活动的多元化需求。”

周子书认为,地瓜社区或许可以成为承载曹家巷历史记忆的“公共博物馆”。数十年前,曹家巷的红砖瓦房是成都北城的重要地标。如今,周子书将房屋拆迁后的废弃砖块利用起來,在地瓜社区的入口建起一面红墙。“我们想把老曹家巷居民请过来,写上他们自己的名字。”

在他看来,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曹家巷居民的生活痕迹。周子书走到厕所的位置,指着粘贴在墙上的一组展现曹家巷公共厕所清洁工生活的照片,“这是一个成都年轻人的摄影作品。我们希望,来到这里的人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类似的设计在未来还会不断增加,周子书也愿意把更多创造空间留给这里的居民。

在吴莉看来,激活社区综合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社区综合体的用户是居民,一切要让居民满意。”吴莉说,当初“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之所以顺利拆迁,关键是让老百姓参与到改造工作中,自己做决定。这种“历史特色”延续到了今天社区综合体的规划当中,“空间规划不是政府单方面拍脑袋决定的,地瓜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最终充分尊重居民的需求”。

打开社区治理新格局

不过,周子书对社区综合体的期待中也夹杂着一丝隐忧,“我很害怕它变成一个网红打卡的商业空间,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按规定,社区综合体的运营应当是“立足公益、商业逻辑”。

“打造社区综合体的初衷就是为民服务。首先是为‘老弱病残兜底,其次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覃强解释,“像地瓜这类社会组织和企业,曹家巷社区综合体还引进了10余家。我们看中的是他们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公益性体现在把更多空间提供给有需求的居民。”地瓜社区在成都的负责人李鸿瑞说,“有一个曹家巷居民在这里开了一家早教中心,但因为当时配套还没起来,没什么人气,他的店就垮了。但考虑到一些居民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我们也有政策支持,于是就邀请他入驻,前期可以给他减免租金。”

吴莉解释,政府引进社会企业实际上是“以资源换服务”,背后的思路是“将行政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转化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政府擅长提供公共服务,但对于把握市场需求和经营并不在行,所以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据报道,在成都的4000多个社区,正通过引进品牌社工机构等方式提供专业化、社会化高品质生活服务。

当然,社会企业也必须面对来自社区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也是地瓜社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肯定是要盈利,但盈利不是我们的目的。”李鸿瑞说,“成都市政府给予社会组织很多资金和政策支持,所以我们有底气邀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家入驻,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记者发现,近年来,成都市政府一直在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2018年,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其中,“培育社会企业并促进其在创新社会管理、参与社会治理、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重要目标。为了加强对社会企业的培育孵化力度,成都市鼓励社区利用闲置场地和设施为社会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施服务;鼓励各类孵化平台为社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鼓励引导各方社会力量通过公益创投、影响力投资等方式,支持优秀社会企业和品牌项目做大做强。

“接下来,我们会加大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立足居民的多种需求,将社区打造得更加美好。”对于曹家巷社区综合体的未来发展,吴莉信心十足。

猜你喜欢

子书综合体成都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