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措施

2020-12-04邵正蓉

医药前沿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用眼巩膜学说

邵正蓉

(重庆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0000)

近视是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状态。近视眼(nearsightedness)也称短视眼,其特点是只能看清近处却不能清楚的看见远方的事物。近年来,近视眼发生率在我国青少年中逐年提高,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产生了影响。对于防治近视眼的方法研究一直是一个临床难题。防治近视眼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卫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1.青少年近视的发病情况

进入2000 年以来,我国对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十分关注,在调查近视眼的工作进行中,结果显示小学生近视率降低,出现近视的人数约为30%,而中学生的近视率则超过50%,高中生的近视率超过80%。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升高,增长速度在青春期的早期最快。在我国,近视人群多,且视力降低的态势明显,因此如何防止近视成为一个受到社会热点问题。

2.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机制

关于青少年近视发生的机制,在临床上主要有几个学说,如调节学说、眼肌牵拉学说、形觉剥夺学说等。大家比较认可的是调节学说,即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过度的调节所导致,学生较长时间的看书本,在这种状态下视网膜较长时间的处于近视状态,受较长时间的辐辏反射作用,压缩睫状肌,脉络膜遭受长时间的牵拉,增强了眼外肌张力,巩膜扩张,从而导致了近视。

3.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因素

青少年近视眼发病因素主要是内因和外因。内因中首先是遗传因素,近视眼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高度近视。且在患者的早年便会显现出来,并且高于600 度。其次是发育因素。人们在6 岁时视力才完全恢复正常,在视力发育过程中,学龄时期为单纯性近视,度数小于600 度。当成年后,视力的降低出现停滞。如果患者在幼年时度数降低较多,那么在15 岁和20岁之间则降低速度较快,20 岁以后则降低较慢,这类患者的度数大概都会高于600 度,且也有部分患者高于2000 度甚至高达3000 度。这类患者被称为病理性或高度近视。

外因主要是环境因素,患者在学习或工作中长期的用眼过度和近距离观看,近视发生率就会出现上升。调查显示,患者往往是在青少年时就会出现近视,尤其在小学5 年级后,近视的发生率急剧上升,这些情况说明近视与近距离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近视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也存在一定关系,在较强的光线下看书也会导致视力下降。

4.近视的危害

近视眼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很多。顾名思义,近视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常会出现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引起外隐斜或共同性外斜。低度或轻度近视因度数较低,眼底不会出现变化,个别患者会出现豹纹状眼底或近视弧形斑;高度近视的患者会出现神经乳头颞侧或周围环状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以及容易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症状。并且近视有不可逆性,度数会增加,常伴有多种并发症,最终失明,并且近视具有遗传性。

5.近视的矫正

对于青少年近视眼矫治通过配戴眼镜和手术的方式进行。其中配戴眼镜是最常用到的方法。近视镜为一种凹透镜,可以帮助患者的远能视力恢复正常。选择近视眼镜的时候主要是在患者的视力恢复正常的视力或者满意视力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度数相对较少的眼镜,从而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

角膜手术也可以帮助视力恢复。但往往都存在弊端,无法大范围的进行推广。且如果为病理性,则手术的效果甚微。晶状体摘除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其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但并发症较多,风险高。但是随着将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提升显著。巩膜后部加固术主要针对的是病理性近视,可以加固巩膜后部,减少并发症。

6.青少年近视的防治

患者除了通过配戴眼镜和手术矫正视力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用眼习惯。学校是一个推广预防近视的最佳区域,通过增加课间眼保健操,缓解学生上课中的用眼疲劳,老师纠正学生坐姿及看书习惯,普及预防近视的知识。家庭因素也至关重要,家长要配合学校在纠正孩子不好的用眼习惯,提醒孩子看书不能距离书本太近,端正坐姿,不能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学习,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近视眼不仅可以预防,也可以做到预测。角膜塑形镜(OK 镜)往往在矫正和控制近视中使用较多,另外,RGP 镜的使用也有明显效果,但是OK 镜和RGP镜的配备需要在特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此外,对青少年的近视预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呼吁合理用眼,出现近视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多摄入维生素和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减轻学习负担。

因此,对青少年的预防工作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注意,当近视发生时,医疗技术和条件的提升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对于近视眼的预防宣传需要我们共同的参与。

猜你喜欢

用眼巩膜学说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早期干预护理在儿童用眼保健方面的临床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利用“多用”,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人类天生会“用眼”的遗传依据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