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竹文化进行农村小学生励志教育

2020-12-04李莺联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熏陶励志教室

李莺联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引 言

励志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三全育人”,驱动学生有效发展的重要方式。具体到农村小学,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励志方面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以我校为例,我校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他们不得不和祖辈一起生活,在缺乏父母管教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出现了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行为表现较差;缺乏吃苦精神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小学实施励志教育迫在眉睫。基于此,我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立足“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励志创新”,以竹文化这一办学特色为切入点,践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德育理念,借助多样的方式,以“竹”为依托,对学生实施励志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教师树立育人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励志教育的实施者。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和实施很多年了,但是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理论知识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意识驱动教学行为,小学农村教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受到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新时期,教育领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同时也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要想在农村小学有效地实施励志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理念,增强育人意识,从而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励志教育资源,探寻多样的教育策略,切实将励志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因此,我校面对全体教职工,组织“以竹立德”的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主持培训活动,为教师们解读当前最新的教育要求,帮助教师们认知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使教师树立德育意识。在此过程中,我校骨干教师还结合本校特色的竹文化,挖掘了“竹”中的励志资源,为教师指明励志教育的方向,同时也帮助教师积累了励志教育经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还采用教研方式,合作探究、挖掘竹文化,探寻励志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励志教育能力。此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校还引导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以竹文化为依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确定人生发展理想,使他们在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品格,夯实发展基础。

二、营造励志教育氛围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小学励志教育效果之所以不佳,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励志教育环境。例如,学生身边没有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难以接触到可以激励个人意志的事物等。同时,学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致使大部分学生将考取好成绩作为学习目标,没有对学习建立正确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学生很容易失去发展信心和发展方向。要想解决此问题,学校在实施励志教育的过程中,要大力营造适宜的育人环境,将“励志”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使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受到良好的熏陶[2]。对此,我校以竹文化为抓手,积极营造励志环境。

(一)以竹文化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励志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发展效果。我校以竹文化为抓手,从如下方面营造校园励志环境。

1.种植竹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以竹文化为依托实施励志教育时,教师如果单纯地向他们解读竹文化,无法使他们建立深刻的理解。我校立足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校园里大力种植竹子,如在学校门口和生物园都种植了竹子。种植的竹子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学生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可以自主建构对竹子的感性认知。尤其在一年四季里,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刮风下雨,学生都会看到竹子坚强地生长在校园里,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竹子坚强意志的熏陶。

2.宣传竹

校园广播是学校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无论上学、放学还是课间活动,学校都会安排专人进行校园广播。校园广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使学生在听觉的作用下自主储备知识,建构新的认知,实现自我发展[3]。立足校园广播的作用,我校在以竹文化为抓手,营造校园环境的过程中,专门设置了以“竹”为主题的广播话题,要求专人每天播报“竹”内容。例如,广播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向全校师生朗读以“竹”为主题的古诗词,解读这些古诗词中的“竹”的精神。全校师生通过倾听广播,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储备,还可以自主感知竹子的美好品质,受到熏陶。

(二)以竹文化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切实使学生通过竹文化受到励志教育的熏陶,我们还将竹文化引入教室里,每个班的班名都以“竹”来命名,如“毛竹班”“玉竹班”等。

以笔者执教的班级为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在教室前黑板的右侧,将竹作为分界线,设定“日常奋斗”栏,由各学科教师将每日的学习计划写在栏目中,使学生通过阅读,明确自己每天的学习方向。在教室右侧的墙壁上,我们悬挂以竹为背景的挂图,并邀请语文或美术教师,书写名人名言,如“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借此使学生受到良好精神品质的熏陶。在教室后黑板上,我们专门绘制了竹形象,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每周制作黑板报,展现与竹有关的古诗词、小故事等。如此以竹文化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不仅能使竹元素渗透到教室的角角落落,使教室充满竹的氛围,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坚定理想信念,磨炼意志品质,为实现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

三、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励志教育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教育活动,在传统的农村小学励志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讲授的方式,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反复地向学生讲述什么是励志教育、该如何励志[5]。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无形之中将励志教育变成了思想品德课,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认同,导致励志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以竹文化为依托实施励志教育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德育活动。在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打破说教的限制,以竹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接受励志教育,实现自我发展。

(一)开展竹编活动

竹编是农村的一项传统技能,竹子可以用于编织生活用品,也可以用于编织艺术品。我们开展了竹编活动,竹编过程中每次一挑一压都是对学生的考验,他们在经过反复的失败—尝试—失败—再尝试中锻炼了吃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培养了虚心进取、正直坚韧、团结合作的精神,提升了综合意志品质。

(二)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活动是每名小学都会组织的活动。演讲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演讲内容中精神内涵的熏陶。基于此,我们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励志演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反复诵读,先在班级里进行演讲比赛,然后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学校比赛。通过参与励志演讲活动,学生对竹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也在竹文化的熏陶中塑造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树立身边的榜样

以竹文化为依托实施励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意志品质,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小学生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是也有闪光点。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从没有放弃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行为正是竹文化的具体体现。立足于此,我们在实施励志教育时开展了“向榜样学习”的实践活动,要求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观察班级中的每名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将他们作为榜样推荐到学校,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宣传这名学生的故事,从而使其他学生受到熏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大批有着良好精神品质和行为的学生涌现出来,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其他师生,使师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实现了师生的协同发展。

结 语

新时期,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人生的奋斗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树立德育理念,深入挖掘励志教育资源,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组织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意志品质,从而有效进行励志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熏陶励志教室
用艺术熏陶家风
不要在教室打闹
“313”教室
艺术熏陶
名人励志奇葩说?
如此熏陶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花糕,我爱摆弄
生活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