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随类赋彩”与柴烧色釉之道

2020-12-04罗建斌罗伟豪

景德镇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色釉乌金釉瓷

罗建斌 罗伟豪

一、六法论中的色彩美学——“随类赋彩”

六法论是我国绘画理论走向自觉期的一个里程碑,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对古代美术作品的审美和评判标准作出了一系列的梳理与定义。谢赫六法在其时代主要是作为人物画的品评,但是在后世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外延与补充。

“六法论”中六种指导理论依次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本文主要讲“随类赋彩”和柴烧色釉的关联。“随类,赋彩是也”,是着色方面的指导思想,这一条是唯一既涉及对色彩的审美又对从前的设色方法作出了系统性的总结的理论。而这一系列的理论正是符合色釉的布色思维,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被延伸补充而成为了一个庞大又系统的中国特色的色彩法则。“随类赋彩”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色理念。“随类”就是依据不同的绘画对象首先要进行归类,而归类则需要通过对对象的特点与实质都有着充分的认识才能进行“随类”,“随类”的成功也是对“赋彩”成功的关键一步。

二、柴烧色釉彩瓷的色彩美

颜色釉瓷是我国釉下彩陶瓷工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以丰富多变且幻化的色彩见长,极具意象美的艺术风格使得色釉瓷在陶瓷装饰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变化莫测的色彩肌理也是色釉彩瓷一直兴盛至今的主要原因。而柴烧色釉瓷的烧成方式是薪柴烧制,在煤窑还未出现之前,我国的陶瓷一直是使用这种烧成方式。柴烧的弊端是木材消耗量大,烧制温度难以控制,容易产生火的烧痕和落灰以及气泡,这些不可控因素使得成品率低下。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烧、气烧等烧制方式逐步替代了柴烧传统烧制方式,使得陶瓷烧制的成本大大降低。如此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也使陶瓷失去了柴烧所具有的烧制情趣,没有了火焰的痕迹和灰烬而产生的落灰釉,仿佛失去了人与窑的自然对话。

柴烧色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形成其自身的表现手法与色彩对比风格,讲究丰富的色彩与生动的气韵,在实际创造之中首要的便是丰富的色彩。丰富釉色是创造的基础,只有扎实的基础釉色创烧才能使柴烧色釉创作者“有色可用”。颜色釉的釉种丰富多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能够代表时代特色的釉色种类。以清代为例,康熙朝的白釉、瓜皮绿釉、茄皮紫釉、乌金釉、洒蓝釉和郎窑绿都各具特色,光彩夺目。以茄皮紫釉为例,其呈色剂为锰,历史颇为悠久,在唐代和辽时期的三彩器中就有出现了,属于低温釉。但是发展到康熙时期,这种釉工艺成熟,发色稳定,在这一时期大量产出。还有乌金釉,它的呈色元素较多,有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锰等等,发色很深属于类黑色。

三、柴烧色釉的“赋彩”之道

要以“随类赋彩”为方法进行布色设计,首先需要扎实且丰富的发色技术作基础,而柴烧颜色釉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好的色彩工艺支柱,要想充分发挥设色思维,就离不开对色彩范围的全面掌握。

色釉的发色原理是经过高温煅烧,附着在坯体上的釉药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玻璃质的物质覆盖在坯体上形成陶瓷的釉面,而釉药中的金属化合物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光泽,金属化合物的比例不同,烧制出的色釉瓷的颜色浓淡深浅也就不同,有些甚至会发色异变,变成其他的颜色,正可谓变幻莫测。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烧制后会幻发出不同的色彩。柴烧色釉瓷发展至今通过长时间对颜色研发的开疆拓土,已经是一个色彩极度丰富,发色稳定且可控度极高的釉彩系统。这个大的釉彩系统大致的被分成了红色系、青色系、蓝色系、花色系等小的分支系统,并在不同的时期,独领风骚。自青瓷开始的青釉彩系统一直到宋代都是主流,明代开始流行以氧化铜为主要着色的红色系釉彩,并且在清代发展到了高峰。清代颜色釉发展非常迅速,除了青色和红色系统,黑色、蓝色和花色等等色彩系统的釉彩的技术都已经比较完备。一直到今天,通过一代又一代制釉人的努力,各种色彩的釉在技术上与艺术性上都发展的很完善。

按照发色色调分,可以分成有铁红、钧红、祭红、郎窑红、灯芯红、玫瑰紫等等的红色系釉料系统;以天青、祭蓝、鲜蓝、蓝花釉等为代表的蓝色系釉料系统;以影青、豆青、粉青、龙泉、冬青和铬绿等等为代表的青色系釉彩系统;以乌金、兔毫为代表的黑色系釉彩系统;以钛黄、鳝鱼黄等为代表的黄色系釉彩系统;以紫金和棕釉为代表的褐色系釉彩系统;还有以透明釉和乳浊白为代表的基础白色釉彩系统。这之中又可以分成单色釉和复色釉,其中,钧红、祭红、乌金、豆青等通常被单独通体上釉的色釉瓷都属于单色釉的范畴。而像宋钧花釉、钛花釉、蓝花釉、鹧鸪斑和兔毫这种都属于复合釉的范畴。

按照釉的具体形态又有流动性小和大之分,也就是粘度的强弱。其中,粘度大的也就是流动性小的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祭红、祭蓝、龙泉、玉青、豆青、紫金和棕釉等等,而粘度小的也就是流动性大的有钧红、郎窑红、乌金、蓝花釉、宋钧花釉等等。

四、“随类赋彩”思想下色釉赋色法则实操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颜色釉作品创作,必须以对象客观条件作为依据,根据物象不同的特征与性质进行布色。具体来说,比如在表现山水画时,就可以用豆青釉作为底色,其流动性不大,适合表现透亮的底色,再用流动性较好的赭石釉和乌金釉表现山水,用乌金釉的花釉特性来表现山石的结构与层次。另外可以再用乳浊白釉或者其他亮色釉绘出房屋加以点缀,既打破了颜色太少的单调感,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乌金釉还可以用作效仿国画中的水墨效果,可以根据绘制的需要调制出不同浓淡和颜色的乌金釉来绘制特定的对象。其中,流动性对乌金釉的呈色效果非常重要。流动性大了会不稳定,在烧制过程中被吞掉或者变色。流动性小了又不出效果,没有水墨的韵味,因此对釉料的熟练把握也对最后的成品效果影响很大。“三阳开泰”就是对釉料的熟练把握做出的精美成品,它是由流动性比较大的乌金釉和郎红釉制成,通过对两者的流动性与颜色结合的充分把握,使得其在交界处产生红、黄、蓝、绿等等不同颜色的条状色彩,层次丰富,夺巧天工。

猜你喜欢

色釉乌金釉瓷
黑釉瓷的当代创作与烧成实践
黑釉瓷的工艺研究
乌金
称金块
乌金的世界
——探访煤炭博物馆
春拍市场上的单色釉瓷器选粹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新动能 新智汇 新产业——新密由“乌金之乡”到“智造之城”的嬗变
单色釉——美在简约而不简单
一场“型”与“色”的艺术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