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研究
——基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千村调查结果

2020-12-04杨璐溪邱光浩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课程教育

辛 夷,杨璐溪,邱光浩

(1.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3.上海财经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433)

0 引言

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民族兴旺、增进文明革新、维护世界和平。而如今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与乡村教育密不可分。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引进多元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减小城乡教育差距中的关键问题。

调研团队发现,尽管乡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很高,但互联网教学尚未能发挥最大效用。资金有限、资源匮乏使得教学资源单一化。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等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相结合。孙丹彤[1]在《“互联网+”时代的农村教育发展》一文中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之中。此外,唐昀[2]表示,乡村教育的一大空缺在于资源层面,即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可观的改革进展。“互联网+”环境下家校共育模式的提出则正好与这一短板相契合。可见,“互联网+教育”对乡村教育的未来将必然会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以上的研究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希望能以对公安县推广“互联网+教育”可行性的案例分析,为“互联网+教育”在中国农村的推广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本次收集数据的主要途径是入户调查和村委会集中访谈。本团队15人在一周的时间中,走进10个村落240个家庭,详细记录了10份入村数据和240份入户数据。10个村落分别为复合村、复兴场村、万众村、合意村、东湖村、曾埠头村、德义垱村詹桥村、高强村和高建村,依次编为1—10号村落。团队成员在阅读相关文献、后续分析数据与乡村教育现状的关联性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2 调研分析

2.1 公安县农村教育现状与问题

2.1.1 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不高

此次调研覆盖的10个村落中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10个村落中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布

注:“/”表示无数据。

调查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有两个村组的村民数据不真实,故隐去。

农村虽然早已普及义务教育,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也导致了他们无法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转而只能从事与基础农业相关的劳动,比如种庄稼、瓜果或搬运等一些体力劳动,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当地主要以葡萄种植为主业,家庭收入也主要来自于葡萄的产销,当地的收入结构略显单一。

村民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一代的教育质量。首先,学历较低的父母较之学历较高的父母,身处教育环境中的时间更短,对现代教育的了解也相对较少。低教育背景容易导致群体对现代化教育模式不熟悉、对新型家庭关系不认同。其次,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薪资普遍不高,因此乡村家庭的教育储蓄十分有限。然而许多家庭中的子女就读于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通常比公立学校更贵。曾埠头村一户家庭在接受调研时称,家中有一个在武汉民办大学就读的学生,每个月生活费需要近2 000元,此外,家中还有一个在民办小学就读的三年级学生。教育开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份重担,因此一年下来都未能有结余,甚至还要花掉一部分积蓄。此外,培优班越来越热门、收费越来越高,詹桥村的一户家庭中有一位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在暑期每周要上20 h的文化课补习班。村民对子女教育开支的看法如图1所示。

图1 受访者对教育开支在生活开销中占比的评价

2.1.2 留守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亲子缺乏保质保量的互动时间与空间

本次千村调查覆盖的10个村落中共有285个留守儿童,留守期间他们中的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抚养。乡村留守家庭的教育现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不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福建省和广东省是常见目的地。远距离、高额路费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相见,亲子只有寒暑假才能拥有共处的时间与空间,且通常时间不长,大多数仅仅持续一到两周。而在学期内,留守儿童常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家庭简称为隔代留守家庭。隔代留守家庭是本次调查中留守家庭的大多数。

第一,年龄的差距、时代的不同造成了爷孙两代之间的沟通代沟。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更难及时找到有耐心且有经验的倾诉对象,因此也更难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

第二,由于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年轻的父母要低,他们只能在生活起居方面尽可能做得周全,难以为孩子的学业提供帮助。许多祖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只能起到生活上的物资养育作用,但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祖父母有隔代溺爱的趋向,教育模式较之父母更为宽松。祖父母辈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递尊师重教的理念方面与子女的父母仍有较大差距。

第四,由于年事渐高,精力受限制,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有时会力不从心[3]。

2.1.3 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资源相对城市仍然匮乏

家庭是孩子兴趣爱好、思维观念的启蒙地,家长提供多元开放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团队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在校就读情况和学校的资源配置并不了解。当被问到孩子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时,很多家长表示自己不太清楚。这说明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在校状态、兴趣爱好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志趣,会使教育变得盲目,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不利于孩子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此次调研中共有44名学生参加补习班,其中37名参加了文化课补习班,6名参加了艺术类补习班,1名参加了体育类补习班。

图2 受访家庭中子女参加补习班的类别

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不够多元化也是原因之一。面对城乡教育差异,基层政府往往选择优先满足城镇日益增多的中小学生就学需求,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向城镇学校倾斜。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而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却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在不断恶化[4]。因留守或其他家庭因素选择就近入学的适龄儿童,其所受教育质量亟待改善。城市学校已经全面普及微机课、拥有宽敞明亮的音乐教室和宽敝的操场大背景下,城乡教育差距可见一斑。

在全社会多数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家庭中的同伴教育被弱化了,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仅仅依靠老师教授语数外等主课的课本知识是不够的,以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运动锻炼学生的体魄、以科技开拓学生的视野都是学校的必备职能。只有书本的教育称不上素质教育,学生只有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思考和自主实践,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投入失衡导致教育质量失衡,教育质量失衡进一步加剧投入失衡,这种恶性循环所造成的副作用会在代与代之间不断流传、放大。同时,低教育背景带来的低收入与低含金量的工作,会限制人的眼界,影响一个人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下一代的教育质量。这两种恶性循环互相影响,彼此融合,进而拉开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2.2 推广“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要破除乡村教育的种种局限性,“互联网+教育”无疑是当下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走向深度融合的产物, 它既使教育步入现代化轨道, 又为教育注入活力, 使中国教育迈向了教育信息化的殿堂[5]。下文结合在乡村推广“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分析,阐述“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所在。

2.2.1 互联网高速发展,5G时代将要来临

2019年6月20日,依托中国电信5G+互动教学系统,绍兴鲁迅小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成功地开展了一场实时互动课程。相隔千里的两所小学学生借助大屏幕“共享”老师与课程内容,实现了课堂上的异地实时互动交流[6]。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联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让乡村孩子也能学习到大城市的优质课程。

2.2.2 便携电子设备成本低,网络普及率高

目前我国电子市场高速发展,手机电脑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根据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4G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乡村和城市,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到村。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公安县的乡村家庭大多装有网络宽带,乡镇的中小学部分开放多媒体教室,总体来看乡村的网络普及率较高,与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吻合,这为互联网授课提供了基础条件。

2.2.3 网络课程规范化,课种覆盖领域广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腾讯课堂、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较为成熟的网课付费平台,同时也有网易公开课、哔哩哔哩等含有免费教学资源的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能够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学生课内外的学习需求。

2.2.4 互联网教育市场巨大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在移动端,2019年第1季度互联网教育行业活跃用户人数高达3.7亿人,环比增长13.93%,同比增长22.1%,与上一季度相比较,用户规模显著扩大,增速也在加快。从互联网教育行业细分领域来看,拥有较大的活跃用户规模的4个领域分别是中小学教育、教育平台、儿童教育、外语学习,第一季度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9亿、1.2亿、8 784万、7 122.8万。第一季度用户规模增速最快的是教育平台与应试教育,分别高达86.4%,50.1%。互联网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巨大的教育市场也将带来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整体来看互联网教育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2.2.5 操作简单,使用门槛低

目前网络上规范的授课应用软件操作界面比较简单,难度系数较小,使用门槛较低。依托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平台,网络课程的购买也十分方便。网络课程用户不必拘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便于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并且大大减少学生在路途中的人身安全隐患。

2.2.6 乡村仍是待开发的潜在市场

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在暑假许多家庭都会将孩子送到课外补习班,另外少部分没有去补习班的孩子则是在家度过暑假,没有接触网络学习平台。由此可推测乡村民众对于互联网教育的认知与接触不太多,但与此同时乡村又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随着二胎子女政策的全面开放,教育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必将会迎来新一波热潮,“互联网+教育”的引入在未来势必会得到乡村教育需求者的青睐,乡村教育的无限潜力可以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得到充分释放。

2.3 推广“互联网+”教育的实际意义

2.3.1 使乡村家庭教育质量脱离父母教育背景和家庭教育资金的限制,提供低成本、高效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网络授课大幅削减了场地费用和交通费用,且授课资源可以重复使用,与面授课程相比价格优势显著,能够减轻乡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网课的授课内容会根据章节进行详细划分,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便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章节来进行学习,不必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浏览网页查找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学习途径更加多样化。学生还可以进行平台自测和课后交流,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并获得教师提供的综合、迅速的反馈。

2.3.2 为父母监督子女学习进程提供便利

首先,“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用户的学习进度,家长可以通过调取子女的学习记录来监测孩子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其次,家长也可以通过重放视频等方式检验授课的质量。最后,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相应版块网络测试的成绩数据,了解子女的优势项目和薄弱环节,并结合平台的学习建议为孩子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2.3.3 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课程的灌输式教学不同,“互联网+教育”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第一视角的互动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步学习。通过构建模拟课堂,各处一方的学生们可以相聚在同一个电子课堂。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协同合作、相互启发,这体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将在这种教学策略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3.4 “互联网+教育”能够大幅扩充乡镇学校的教育资源

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是一种多方向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选择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互联网教学提供的多样化课程扩展了村民手中的教育选择权,有益于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并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当下,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学校之间、师生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仅靠政府的力量已无法满足存在巨大需求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互联网+教育”倡导利用互联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走向农村。

2.4 推广乡村“互联网+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都是“互联网+教育”推广活动,但乡村和城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所不同,乡村不可照搬城市推广的方式方法,而应因地制宜。

2.4.1 多手段、多渠道、体验式推广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大,他们大多是由家中年纪较大的老人照料。这些年纪较大的老人对电子设备和网络教学并不了解,熟练运用也有困难。其次,“互联网+教育”对于农村大多数居民而言,还是一个并不熟悉的词汇,想让他们接纳“互联网+教育”模式,改变以往孩子只能通过老师面授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传统观念,也是一个挑战。所以,要想把“互联网+教育”带进农村,推广是关键,也是难点。

2.4.2 稳定的技术、丰富的资源支撑

技术支撑是落实“互联网+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让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目标,这些能为“互联网+教育”深入农村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城乡共享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4.3 不同课程形式相结合

网络课程的不同形态各有利弊,乡村“互联网+教育”平台应该将多种形式并重,提供层次丰富的教育资源。

网络课程主要有两种形态:录播和直播。录播课程用户可按需选购,用户购买便利,价格低廉。直播课程,师生可以互动,为学生实时提供帮助。乡村“互联网+教育”平台应该充分吸收两种课程形态的优势,结合当地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资源配置选择合适的投放比例,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

2.4.4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包

除了系统化的课程,乡村“互联网+教育”平台还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譬如软件包、答疑平台、自我检测平台。“互联网+教育”不仅仅由网课组成,提供从课前到课后的一体化教学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教育品质的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