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子牙何以成为第一主人公

2020-12-03李亦辉

博览群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王封神姜子牙

李亦辉

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的影响,通常会设定一个第一主人公,并以之为核心构建起整个故事,如诸葛亮之于《三国演义》,宋江之于《水浒传》,孙悟空之于《西游记》,那么谁是《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呢 我想众口一词的说法应该是姜子牙,对于多数读者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常识。但若进而追问:姜子牙何以成为《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 答案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既涉及《封神演义》的整体艺术构思,又涉及姜子牙形象的历史演化过程,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一部叙事作品的第一主人公,通常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集中体现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作为《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必须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具有统领全书的核心线索的作用,这是对任何一部小说的主人公的一般要求;第二,必须具有沟通人神的功能和亦人亦神的双重身份,这是对《封神演义》这部神魔而兼讲史的小说的特殊要求。一般要求自不必说,特殊要求是因为就《封神演义》的故事来源而言,本有讲史和封神两个故事,就《封神演义》的文本形态而言,则有世俗和神 魔两个世界,要想熔两个故事于一炉,使两个世界紧密结合,就必须有一个亦人亦神、沟通人神的角色作为中介。在《封神演义》中,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人物只有姜子牙一人,其他人物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封神演义》的编者赋予姜子牙以阐教门徒、元始天尊弟子的身份,使其由原来的人间将相转化为集人性与神性于一身,成为联结人间世界与神魔世界的枢纽,并因而具有了以下几个身份特征。

一是贯穿始终,统领全书。在姜子牙正式出场前的第一回至第十四回,虽无其具体故事,但编者重重铺垫,多次提及子牙之名,给人以先声夺人之势,使读者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第一回开篇“古风”,便以“子牙出世人中仙”“天挺人贤号尚父”这样的诗句出子牙之名,确立其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如第六回以云中子“一则是成汤合灭;二则是周国当兴;三则神仙遭逢大劫;四则姜子牙合受人间富贵;五则有诸神欲讨封号”之语,点明全书商灭周兴、斩将封神的总纲,而其具体执行者即为子牙。第九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皆一再出子牙之名,点明在商灭周兴、斩将封神的過程中子牙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书中其他重要人物的关系。第十五回至第三十四回,主要叙子牙下山仕纣、弃殷归周,伯邑考进贡赎父、文王逃回西岐,妲己请妖赴宴、计害比干,牙兵伐崇侯虎、文王托孤,黄飞虎反出五关、归周见子牙等故事,其间虽间或无子牙的具体故事,但这些故事、人物皆与子牙联系紧密,通过子牙一人而将这些故事、人物勾连起来。自第三十五回至第一百回,主要叙殷商三十六路伐西岐,子牙率军伐纣,最终商灭周兴、子牙封神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子牙以西岐首相、伐纣总指挥的身份,处于推进情节、串联事件、牵引人物的主导地位,人与神的世界,正是在他的牵引和指挥下而频繁交往、高速运转起来。其贯穿始终、统领全书的重要功能,是书中其他人物无法取代的。

二是人间臣子,帝王师相。姜子牙与文王、武王的关系,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刘备、刘禅的关系相仿,而灭商兴周的功业则更胜于诸葛亮。文王渭水二聘子牙,极尽敬贤之礼;载子牙归西岐,即封为右灵台丞相,担当起治国安民的首相之任;文王病势危笃,乃托孤子牙,嘱姬发“拜子牙为亚父,早晚听训指教。今听丞相,即听孤也”(第二十九回)。武王即位后,尊子牙为尚父,对子牙极其恭敬,凡遇军国大事皆向子牙求教,全凭子牙处置,对子牙可谓言听计从。子牙之于文王,既是文王之臣,又是文王之友;子牙之于武王,则既是武王之臣,又是武王之师。因此,在文王驾崩后武王虽然承袭王位,但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更像是无力自主、任人摆布的傀儡;西岐的实际执掌者是姜子牙,他既是帝王之师,又是西岐首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正因为有这样的身份,他才能号令三军,担当起伐纣总指挥的重任。

三是元始弟子,诸神领袖。就道行的长短、法术的高低而言,姜子牙在元始天尊诸弟子中并无过人之处。他之所以能获得元始天尊的青睐,被委以斩将封神的重任,就文本而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他“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又恰逢“成汤数尽,周室将兴”,元始天尊遂命他“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第十五回);一是因为他是一个“忠厚君子”,书中对此点虽未明确提及,但通过子牙与申公豹的对比,我们可以见出这是元始天尊将封神的重任交给他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十七回)。正因为是代元始天尊下山封神,所以其行动就有了奉天明命的性质,其自身也就成了元始天尊的代言人;正因为有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诸位道行、法术都比他高深得多的大神才能聚集到他的旗下,为灭商伐纣、斩将封神的事业奔走效力;也正是凭借这一特殊身份,他才能在神魔云集的《封神演义》中独占“封神都领袖”的地位(第七十五回)。

因为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姜子牙也就具有了统领全书、沟通人神的功能,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

《封神演义》的编者既然设定姜子牙为全书的主人公,自然就会使他处于全书人物形象体系的核心位置。大体而言,《封神演义》的人物形象体系呈“田”字分割状,横向一笔,分成两个世界,上面是神仙世界,下面是凡人世界;竖向一笔,上面的神仙世界分成阐、截二教,下面的凡人世界分成周、殷二国;阐教助周,截教助殷,复分为两大阵营。姜子牙在全书中的位置,正处于这一横一竖的交接点上。无论是人间世界与神仙世界,还是人间的殷、周二国和仙界的阐、截二教,都是以姜子牙为中介而发生联系并全面运转起来。

在凡人世界中,殷商以殷受为王,妲己为后,纣王手下大臣,以文武分,文臣有商荣、比干、箕子、微子、杜元铣、梅伯、夏招等人,武将有闻仲、黄飞虎、鲁雄等人;以忠奸分,忠有闻仲、黄飞虎、鲁雄、商荣、比干、箕子、微子、杜元铣、梅伯、夏招等人,奸有费仲、尤浑、飞廉、恶来等人。岐周先后以姬昌、姬发为王,姜子牙为首相,文臣有散宜生、闳夭等,武将有南宫适、辛甲等;姬昌、姬发乃有道明君,姜子牙治国有法,是以文武一心,尽忠竭力,没有奸佞之臣。在神仙世界中,阐教由元始天尊执掌,门下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等十二个大弟子,南极仙翁、姜子牙、申公豹并为其弟子,十二大弟子及姜子牙门下又各有弟子,其中较为重要者为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黄天化、杨任、土行孙等。截教由通天教主执掌,门下有上四代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等级稍低的弟子金光仙、乌云仙、毗芦仙、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长耳定光仙,这些弟子又各有门人。此外,神仙世界尚有西方教派与无派散仙,西方教派有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无派散仙有陆压,这些神道皆助阐教,可大体归入阐教。阐教助周武,截教助殷纣,四股势力又可分为两大阵营。

姜子牙是上述四股势力、两大阵营发生联系和分化组合的重要中介力量。纵向来看,子牙初则仕殷,因遭奸佞陷害又弃殷归周,继而退殷商三十六路伐岐之师,终则率军伐纣,灭商兴周,在由殷入周、助周退殷、灭殷兴周这一系列不断推进、升级的矛盾和斗争中,子牙不但处于矛盾的一极,而且还由矛盾的一极转移到另一极,其所起到的转换时空、推动情节的作用,是其他人物所无法替代的。当然,在殷商之间起串联作用的人物不止子牙一人,文王、黄飞虎等人也明显具有这种功能,但其作用皆不及子牙这样显著。横向来看,阐教之助武王伐纣,实系助子牙,子牙既是阐教弟子,又是伐纣总指挥,阐教顺天应人,于公于私都理当助其成功;截教之阻武王伐纣,实系阻子牙,申公豹之所以四处煽风点火,千方百计阻挠周师,完全是出于嫉妒之心,专给子牙保周灭纣的大业制造障碍。姜子牙周旋于殷商与西岐之间,往来于世俗与神仙世界,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功能性特征,因而成為全书人物形象体系的核心。

总之,在《封神演义》的人物形象体系中,姜子牙处于核心的位置,起到联结四方人物的作用;唯有一书的第一主人公,才能具有这样的位置与作用。

从史传文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封神演义》就是一部姜子牙传。《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形象,集前代姜子牙故事之大成,前代姜子牙形象的各种显性特征,如善用阴谋、神异色彩、隐忍待时、聪明睿智、文韬武略等,《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自然具备。但较之以往,其善用阴谋与神异色彩有一定程度的削弱,编者着力将其塑造为仁厚长者的形象,这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形象与先唐典籍及《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卷一等书最大的不同。阐教教主元始天尊之所以把兴周灭殷、代理封神的重担交给姜子牙,主要是因为他本质淳朴、为人宽厚。也许编者认为,作为一个顺应天意民心、阐扬人间正道的代表人物,其本身应是一个道德上的完善者,而不应是一个惯耍阴谋诡计的阴谋家。姜子牙道德的卓越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尊师重道,不恋富贵。姜子牙的正式出场是在第十五回,此时他已72岁,在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学道40年了。元始天尊因他“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故命他“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修行虽是滚芥投针,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至其不得不走之时,则“恋恋难舍”,跪泣拜别师尊。可见子牙具有甘于寂寞,尊师重道,不贪恋红尘富贵的高贵品质,其下山的目的,纯粹是为顺从天命,阐扬正道。

二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子牙下山投靠到朝歌宋家庄,他的结义仁兄宋异人为他娶马氏为妻。马氏因子牙不善生计,对他百般不满。后因子牙进谏获罪,不得不离开朝歌,马氏认定子牙“只是个术士的命”,要子牙写下休书,自己改节再嫁。子牙认为“夫妻岂有分离之理”,念“马氏随我一场,不曾受用一些”,始则执意要马氏与自己同行,将来同享“无边富贵”,后见马氏“心去意难留”,加上宋异人夫妇劝说,才写下休书,任其改嫁。编者通过马氏的薄情寡义,衬托出子牙的有情有义。《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还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曾经热心帮助过他的比干、宋异人等人,他都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回报。

三是济世情怀,解人之危。第十八回,子牙前往西岐,在临潼关遇到朝歌逃往西岐的难民,因总兵张凤不放出关,阻在城外,若被捉回朝歌,都难免一死。子牙代难民向张凤求情不成,遂施土遁救逃民过五关,将其送至西岐。第二十三回,武吉误伤门军王相,罪当偿命,但因其母年高,无人奉养,母子二人向子牙求救,子牙遂设掩星局,救武吉性命。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见出子牙济世救人的品格。

四是忠厚仁义,慈悲为怀。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昆仑山取“封神榜”,申公豹心怀妒意,要毁“封神榜”,遂以割首抛空的幻术迷惑子牙。书中云:“子牙乃忠厚君子,仰面呆看。”南极仙翁见子牙受惑,遂命白鹤童儿化作白鹤,将申公豹的头衔往南海,令其毙命。子牙见状,央求南极仙翁饶恕申公豹。南极仙翁警告子牙:“你饶了他;他不饶你。那时三十六路兵来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哀求曰:“后面有兵来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义。”子牙救下申公豹性命后,申公豹并不领情,临行指着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顷刻成血海,白骨积如山!”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与申公豹是同门师兄弟,申公豹的道术远在姜子牙之上,那么元始天尊为什么不把封神的重任交给申公豹,而交给子牙呢 原因就在于姜子牙的个人道德品质远高于申公豹。在上述情节中,二人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显明,姜子牙笃信“道心无处不慈悲”,不计前嫌,不虑己身,忠厚仁义;申公豹则妒贤嫉能,恩将仇报,无情无义,刻薄寡恩。传统儒家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德在才先,所以元始天尊要选忠厚仁义的姜子牙,而非有才无德的申公豹去担任万神统帅,执行斩将封神的重任。

正因为姜子牙具有上述种种高贵的道德品质,他才能被文王、武王这样的仁圣之君所赏识并委以重任;他才能历经七死三灾而矢志不移,坚韧弘毅,自强不息;他所率领的伐纣大军才能是一支阐扬人间正道、与民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他所成就的功业才能是顺天应民、泽被后世的正义事业。《封神演义》对姜子牙道德品质的突出强调,体现了阐教阐扬人间正道的正义性质,凸显了宋明理学强调人伦道德的时代特征,较之其前的武王伐纣故事系列作品,姜子牙形象中“内圣”的一面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总之,《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形象虽然尚存善用阴谋、神异怪诞等原型特征,但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而仁厚长者、诚实君子的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并成为其形象的主导特征。这两种对立因素在姜子牙形象塑造中的此消彼长,典型地体现出《封神演义》中“奇趣”与“正理”并存,同时又以“正理”统驭“奇趣”的叙事特征。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王封神姜子牙
价值连城
Deity Defying
“封神宇宙”需要文化与心灵的支点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北京文化“封神”:爆款如何持续
乌尔善打造《封神三部曲》计划于2020年至2022年上映
姜子牙为何不能救活比干
文王《诗经·大雅》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