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2020-12-03贾烈英

人民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权联合国和平

贾烈英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的第75个年头。如今,联合国包括6大机构、15个专门机构、1个总部和3个办事处,工作人员11万左右。联合国在人类和平安全、发展与人权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联合国的诞生

成立国际机构,促进人类的合作,是先哲们源远流长的思想。

在理论层面,14世纪的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最先倡议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维系国家间的和平但不干涉国家内部自主性。英国思想家边沁在18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项普遍永久和平计划”,主张取消秘密外交,成立由各国代表组成的国家大会或共同法院。1795年,康德出版《永久和平论》,提出世界联邦的构想。

在实践层面,始于1815年的欧洲协调开启了大国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协调殖民事务的先河。欧洲协调作为一种制度体系,其维持欧洲大国间百年和平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1865年,國际第一家专门性国际组织—国际电报联盟(国际电信联盟的前身)在法国巴黎诞生。之后,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国际组织建立,在经过国际联盟的孵化、培育和检验后,被纳入二战后的联合国体系。

成立于1920年的国际联盟是全球性政治安全组织的第一次试验,它有自己的常设机构—日内瓦总部,有自己的办事人员,有自己的“宪法”—《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虽然只存在26年,但它留下的诸如世界性论坛、较为完整的机构设置、国际法规、经济社会事务的合作等,都被联合国所借鉴。

与欧洲协调、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也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只不过这次战争更为惨烈。除了参战国数目、物资、人员的损失巨大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人类正义与非正义的一次大搏斗。二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二战中的战胜国痛定思痛,决心通过国际合作,欲免后世再遭此类战祸。经过《圣詹姆斯宫盟国间宣言》《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普遍安全宣言》和《德黑兰宣言》,国际合作的构想越来越明确。

1944年8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确定了未来国际组织的名称、主要机构以及分工、基本的投票程序;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解决了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和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1945年4月,旧金山制宪会议召开,当年10月《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战以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借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2020年7月17日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来归纳,即维护和平安全、捍卫公平正义;超越种族制度文化差异、促进和谐共处;解决南北失衡、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有效应对全球挑战。

联合国的首要功能是捍卫人类和平,并在此可圈可点。设计者们希望联合国能维持50年和平的初衷,已经实现:联合国积极调停大国冲突,防止发生全球性战争,如成功斡旋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免于核战争的毁灭;联合国不畏强权,对大国侵略小国进行道义谴责;联合国致力于国际军控和裁军,即使在冷战时期也促成许多协议;联合国推动非殖民化运动,催生了大量的主权国家;联合国发起了70余次维持和平行动,极大缓解了地区冲突问题。因其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诺贝尔和平奖七次授予联合国机构,六次授予为联合国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人士。

联合国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如推动南北对话、援助最不发达国家、保护环境、应对金融危机等,尤其是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不遗余力。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联合国频频发声,不断发出预警、募集资金、发布数据,提供技术与管理援助。面对空前的人类危机,联合国的协调作用更加突出。

人权是联合国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在联合国的不懈努力下,人权的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保护人权条约体系不断完整,人权机构不断健全,保护人权的实施制度逐步完善。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为了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难民的权利不断呐喊,呼吁国际社会保护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

联合国致力于文明对话。联合国文化代表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安全(和平)、发展、人权、正义。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这说明中国政府高度认同联合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联合国与国际秩序的未来

中国为打败法西斯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是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抗击日本法西斯达14年之久,伤亡人数达3500万;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

中国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是多边主义的践行者,这既体现在对联合国的资金、人员、维和士兵的支持上,也体现在中国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力度上,更体现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上。

近年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单边主义都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联合国权威,围绕联合国达成的共识有所衰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联合国发挥作用的空间被大国政治的悲剧所挤压,联合国处于二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之中。

设想一下,一个没有了联合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最有代表性的论坛不复存在;缓和国际冲突的众多渠道消失;高效的多边外交难以为继;督促人类生活各功能领域平衡发展的口哨失音;人权卫士和国际法的制订者传播者缺位。这样的世界将是人类生活的黑暗时刻,世界政治将回到丛林状态。

联合国制度体系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这一体制对维护战后70多年的基本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避免世界再次出现重大体系性战争。维护联合国体制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本报道撰文者系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人权联合国和平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博弈·和平
人权蓝皮书
期盼和平
朝韩“打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