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兴趣化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2020-12-03苏洋洋

体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征

苏洋洋

摘  要: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5所兴趣化试点学校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总结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发现,教学行为特征为: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课堂情境创设具有游戏性;课堂教学环节具有挑战性。不足为:教学环节的有序性有待加强;体能锻炼形式有待丰富。

关键词: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堂教学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0-00-02

上海作为全国教育工作的改革试验田,在2015年8月启动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市教委于2018年7月制订了《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对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导,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将兴趣化理念落到实处。兴趣化课程改革实施5年来,上海市举行了多场优质课程展示活动,但是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具体成效如何,师生是否因此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5所兴趣化试点学校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从教学目标、课堂情境创设、课堂教学环节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特征的分析和总结。

一、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一)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尤其是课时教学目标)设定的效度常常是一个重要却容易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导学、导控、导评功能。课时目标的撰写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行为意识的具体要求。另外,教学目标凸显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總体来看,教师都是从认知和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的撰写。在教学目标的撰写中,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利用“了解”“学会”“掌握”“体验”“知道”“尝试”等指向性动词进行描述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有3所学校在认知和知识技能方面运用百分数来阐述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体能目标方面,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发展与其相关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该项运动技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都能根据课时计划和安排,指向某种具体的意志品质,落到实处。

(二)课堂情境创设具有游戏性

小学体育教学应将练习形式与游戏相结合,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2],身体基本的活动形式、练习方法及活动规则与体育游戏进行有机的结合[3]。在体育课堂上,如何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认知范围中去,通过体育游戏与身体锻炼形式使学生相互融合、渗透,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并且留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育人育心的作用。

经统计,兴趣化试点学校都采用了课堂情境的创设,并且课堂环节的设置都与其相呼应,使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参与感。如在“攀登与爬越”课堂情境创设上,选择“小兵兵成长记”这一主题,将爱国教育融于课堂中,学练结合,进行层层递进的教学。但是部分学校课堂主题与之前的教学开始部分相脱节,如某学校将“投掷反弹球”这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情境创设为“米奇大战海盗船”,在开始部分,选用一般健身操热身,但在基本部分才引入这一主题。如若一节课采用完整的情境创设,在开始部分采用模拟米奇的动作元素或者音乐背景热身,便能更加贴合主题,更好地衔接下一教学环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体育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准备工作,搜集学生喜爱的动画电影或卡通人物,选择活泼灵动的音乐,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学习内容,享受运动的乐趣。

(三)课堂教学环节具有挑战性

课堂教学环节体现了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运用有限的时间、场地和器材,如何充分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化作用,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性[4]。因此,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体育参与情况,将教学环节设置贴合学生的需求,符合生长发育规律,接近或达成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和学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如表1所示,这5所学校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都符合其创设的课堂主题,符合兴趣化对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管理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具使用,增添了趣味,并且针对重难点,有了更好的突破口进行学习和巩固。如“我是小兵兵”,利用“学本领”3个练习手段,由单人低难度练习—同伴辅助练习—单人高难度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逐渐加大难度,符合学习规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帮助学生在个人成长上,培养了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课堂教学行为不足分析

(一)教学环节的有序性有待加强

通过现场体验学习和后续视频观察,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前后衔接不当问题。如某学校创设主题情境为“米奇大战海盗船”,但是在开始部分,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时,却采用了热身操形式,音乐为健美操音乐,对于后续投掷反弹球的学习关联较少,手臂与腿部的热身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教学环节设置时,应考虑到主题与所授内容的关联性,如何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一以贯之。建议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教材与学生身心特点,紧扣课程主题。

(二)体能锻炼形式有待丰富

在实际课堂中存在体能锻炼形式单一现象。根据上海市教委对中小学体育课堂的要求,每次课中要安排8~10分钟的体能锻炼。笔者认为,对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应区别对待。新授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和进度,安排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辅助练习手段。如投掷反弹球,为了让学生体会挥臂动作,在后续体能练习中,根据此难点,安排抛球高度比赛或者团队积分形式,深化学习效果。而在复习课中,可以采取平板支撑、往返跑等锻炼形式。在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丰富体能锻炼形式,不要停留在简单的往返跑上。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多种课堂预设,设计多种体能锻炼形式,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束语:通过实地观课,发现兴趣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课堂情境创设具有游戏性、课堂教学环节具有挑战性。同时,发现教学环节的有序性有待加强,体能锻炼形式有待丰富。由于观察对象数量有限,且集中在小学低年级,故所得结论有一定限制性,希望本次研究能为兴趣化理念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贯彻落实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伯明.精细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体育教学,2017,37(11):22-24.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试行) [R].2018.

[3]徐倩.呵护那棵叫做“体育兴趣”的小芽 上海推进“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J].上海教育,2016(10):36-39.

[4]董翠香,苏银伟,杨秋颖.“三化”理念下上海市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体育教学,2018,38(12):9-12.

猜你喜欢

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白马是不是马
图表
识别模型特征顺利解三角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