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些古诗中常见的食物吃着吃着就“没了”

2020-12-03李言

晚晴 2020年9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五谷白菜

李言

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根茎可用来煮汤。因其漂浮在水面上,流动无方,正如淑女之难求,所以在《诗经》一开篇第一首,就作为起兴的工具闪亮登场了。

毛亨《传》:“荇,接余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茎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

实际上在今天,随便一个浅池野塘,都能看见这种漂浮于水面的植物,只不过很少有人会想到去把它采撷来吃罢了。实际上,荇菜口味不佳,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远不如与它相似的莼菜。

对现代人而言,“参差荇菜”带来的印象也一定不会是吃,而是一副古朴自然的生活图景。离开了餐桌的荇菜,同窈窕淑女密不可分,成为了一种特定的诗意象征。

卷耳

卷耳,又叫苍耳。我们可能见过它,但很少吃过它。它生长于平原、丘陵、低山、田边,几乎随处可见。卷耳的幼苗嫩叶是可以食用的,然而滋味不怎么样。古人采食之,既是因为农耕条件不发达,也是因为百姓人家普遍穷苦。年岁歉收时,卷耳是常见的救荒食草。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在田间地头采野菜的女子,漫不经心地将卷耳装进筐中,心绪却飘向远方,思怀起出征在外的人来。那民谣回环复沓地环唱,这卷耳却怎么采也不盈筐,忽将菜篮弃于道旁,对心上人的思念啊早已飞越高岗……卷耳作为菜蔬难以下咽,但相反的,采摘它的图景中却包含缱绻优美的愁绪与诗情。

古有五谷,亦有五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者葵为五菜之主……古人种为常食”。葵菜,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曾经是百菜之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葵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向日葵。向日葵大约于明代传入我国,其叶苦涩,不可食用。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有“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长歌行》亦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说的就是这种葵菜。

葵菜的流行,关键是它肥嫩滑膩的口感。在古代,油最初主要是来自动物油脂的提炼。然而动物油脂十分难得,提炼后的荤油则更少。尽管后来芝麻油和花生油之类植物油陆续出现,但它们依然价格昂贵,百姓根本无法作日常之用。本身含有黏液质的葵菜弥补了油的缺乏,因而受到青睐。另外,葵菜四季可生,在储藏和保鲜技术都较为低下的时代,它自然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葵菜的消隐,是由白菜的崛起引发的。起初,白菜只是长江流域一种地方性蔬菜,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始栽培白菜。到了唐宋,白菜逐渐传入北方。人们逐渐发现了白菜的优势——产量大、耐寒、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长久储藏。于是,白菜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地迅速扩张,成为新一代“百菜之王”,直到今天仍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

“五谷”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表述。《周礼·天官·疾医》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然而,“麻”在五谷中的地位不大稳固,它在古时就早早隐退,失去了粮食的价值,为“稻”所取代。

《本草纲目》记载,“古者中国止有大麻,其实为蕡……处处种之,剥麻收子……五六月开细黄花成穗,随即结实,大如胡荽子,可取油。剥其皮作麻。其秸白而有棱,轻虚可为烛心。”可见,这种作物既可制衣,又可照明,果实则能拿来食用,是很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麻籽也叫苴。夏历九月,麻籽成熟,农民采拾以食。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正如《诗经·豳风·七月》所言,对于古代劳动人民而言,麻籽是主要食品之一。然而这并不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之所以能位列五谷,乃是因为可以充饥,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之艰苦。

“麻”的衰落是随着人们生产力的发展悄然而至的。而“稻”,则因为灌溉条件的改善,产量与地位都提高了。它日益取代“麻”,直至今日仍是中国人最主要的食物之一。

黍与稷

古人常常将“黍稷”连在一起说。《诗经》中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的记载。同时,黍稷均为古时祭祀作物,可见它们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黍”为“禾属而黏者也”。它有赤、白、黄、黑数个品种。白黍粘似糯米,可以包粽子,黄黍可以做糕,黑黍可以酿酒。今日北方还常吃到黍子,又叫“大黄米”。总体而言,黍的出现频率已经大不可与古时相比。

常与“黍”相伴出现的是“稷”。人们自古以“社稷”指代国家。作为五谷之长,国家之代称的“稷”,地位举足轻重,却始终身份不明。一说“稷”就是粟,即小米,一说“稷”是“黍”中不粘的一种,又有说法是“稷”即高粱。总而言之,“稷”是一种耐旱作物,因为古代生产水平较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弱,所以,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最重要的作物。

今日之黍稷,并没有完全脱离人们的食谱,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麦与水稻的产量大大提高。比起古时,黍稷的地位算是大大衰落了。

苏东坡曾在词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看来蓼这种菜滋味不错,能给人以“清欢”之感。

古有“五谷”“五菜”,亦有“五辛”。苏东坡说的“春盘”也就是“五辛盘”。

《本草纲目·菜一》记载:“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春日吃五辛菜,是传统食俗,仿佛是人们要以菜肴为引,将春天迎接到餐桌之上。

这些辛香之菜中,葱、蒜等都还常用,不过蓼已少见了。五辛盘也少有人知。这种蓼是蓼属植物中的一种,又叫水蓼、辣蓼。古人烹煮荤腥时将之放入,能去除腥味。《本草纲目》记载:“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现在,蓼更多是作药材之用。(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五谷白菜
走近乡间
羊与白菜
狼、羊和白菜
《本草纲目》享誉欧洲,靠的竟是“博物”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本草纲目
小象种白菜
大寒
《本草纲目》曾经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