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独具 意境深远

2020-12-03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伏笔白描爬树

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动物,它惹人喜爱,温驯活泼,给人带来了许多乐趣。下面,让我们走进郑振铎的《猫》,去回味对作者来说那段难忘的时光……

初读《猫》,我们会感觉文章的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只要你稍加分析作品的行文脉络,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很讲究写作技法。具体表现如下:

一、结构严谨,情节一波三折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合,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最后永不养猫。

2.首尾呼应及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在文中主要表现在: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这些内容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作者把这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间的情节串联成了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使结构浑然天成。

二、工笔白描,刻画个性特征

文中,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力刻画,使三只猫各自不同的情态得以展现,给人历历在目的感觉。如“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一句,不仅具体鲜明地描绘了猫的毛色,还刻画出猫活泼、可爱的情态,这是对第一只猫的描写。而对第二只猫的刻画,作者更是通过对它的乱跑、跳墙、爬树、扑蝴蝶等精彩动作的捕捉,用相应的动词加以反映,传神地写出了第二只猫的特色。与第一只猫相比,这只猫显然更讨主人的欢心。

而对第三只猫的描写,作者则用“很瘦”“不活泼”“忧郁”等词句进行简单概括,对它的形象先虚写一笔,再辅以“毛被烧脱”“终日懒惰地伏着”等具体描写,令读者足见其貌。与第一、二只猫相比,这只猫完全没有一点儿取宠的资本,更何谈讨主人的喜欢呢?

三、对比衬托,抒写人物情感

文中的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顽游;而第一只猫则像雪球似的,在廊前的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第三只猫终日懒惰地伏着,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都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的存在,因此,第三只猫的命运就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也就更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与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可见,作者把感情全部蕴藏在叙事中,字里行间传达出“我”养猫的欢乐与辛酸、关切与愤恨、厌恶与内疚,潜移默化间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思维拓展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是否也有被别人误解的经历呢?如果有,你當时是如何处理的?事后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请运用一波三折法,写一写关于“误解”的故事吧。(不少于600字,答题纸自备)

猜你喜欢

伏笔白描爬树
会爬树的鱼——弹涂鱼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爬树
写给远去的路遥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白描荷卷》自跋
退路
会爬树的鱼
狗为什么不会爬树
吴绪经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