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二)

2020-12-03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十四中学肖寒凝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2期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十四中学 肖寒凝

1.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 )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2.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的“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多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3.东汉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出现残破局面的原因是“政失厥道”。这表明他

( )

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 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

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 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

4.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 )

A.吸收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的政策

C.反映了紧张的家庭伦理关系

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5.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 )

A.中央集权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6.梁启超道,杀贵族之权,削封建之制……然后君主专制之政体乃成。该论断

( )

A.符合唐朝政体特点 B.否定了古代政治制度

C.总结朝代更替规律 D.体现了古代政治转型

7.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中“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经常出现。这说明

( )

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

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

8.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安排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 )

A.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树立中央权威

B.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9.某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 )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10.秦朝在划分郡时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

(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1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丞相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

A.社会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

B.罢黜百家,削弱了丞相权力

C.制度改革,使丞相职能转变

D.汉武帝个人能力特别突出

12.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 )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

C.汉代朝廷礼仪规范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13.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

( )

A.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B.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

C.确立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均始于或兴盛于汉代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汉代

(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15.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

( )

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

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

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

A.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B.不利于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17.秦简中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就是失职,称之为“不胜任”,其将被免职。这反映出秦朝

( )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18.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

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效率低下

19.从汉代画像砖上,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场景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

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

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20.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1.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5.下页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26.《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2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将其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28.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9.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0.《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1.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3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3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36.“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

A B C D

37.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A 6.D 7.C 8.B 9.D 10.C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C 18.C 19.A 20.B 21.C 22.A 23.B

24.D 25.B 26.C 27.A 28.B 29.B 30.D 31.C 32.C 33.D 34.C

35.A 36.B 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