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刍议

2020-12-03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葛家梅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教材史料历史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葛家梅

高中历史现行必修教材有三本,分别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专题史,新教材必修改为通史,设模块《中外历史纲要》,按通史架构分成若干学习专题,对应课标专题实施单元教学,每个单元有概述,字数300—500 字,包括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每课的篇幅4—6 页,结构有导语情境导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或图片;正文3—4 目,字数1500 字上下;辅助学习项目丰富,有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思考点、史料阅读等组成,课文最后还有探究与拓展包括问题探究、学习拓展,依托史料实证,重在拓展和培养素养。

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史学立意的“大写意”与史料选择的“工笔画”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思维培养与以史育德的统一。

一、从体例和内容看新教材的特点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永恒的追求。新教材更有利于学生从清晰的历史脉络中增强历史理解力,在更具体的阐述中感悟价值,在更详尽的史实中增强认同,在史学拓展中发展思维,在史料辨析中提高能力。

如:新教材第10 课《辽夏金元的 统治》中提到“元朝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第24 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开罗宣言》提到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如《纲要》中第2 课中讲到“华夏认同”、第3 课讲到“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第4 课讲到“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第5 课讲到“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第6 课讲到“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第10 课辽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讲到“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等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应该正确看待民族关系的问题,更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与熏陶。

(二)体现了历史发展大势

2016 年12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中外历史纲要》注重历史发展进程的完整性、阶段性、连续性,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国史内容可以看到,从中华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到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从鸦片战争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1921年建党到今天的“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奋斗的历史;从1949 年新中国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些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大趋势。

从世界史的内容可以看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这样的设计注重历史发展规律,体现了教育要求,也有利于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人文情怀,家国梦想。

(三)体现了五大核心素养的落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中外历史纲要》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从时空观念看,《中外历史纲要》就是按时序来编写的,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更替、近代风云变幻的过程、现代建设的历程,以及世界从文明古国到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以及各国横向互动的空间联系历史。从唯物史观看,新教材的内容体例中充分体现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对新教材的解读中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评价历史,以运动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判断历史发展的方向。当然,教材也不是史料的堆砌,是经过研究论证的历史,关键还在于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与方法。

新教材的编写对历史真实的追求有利于教学中启发思考,辩证客观地培养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从家国情怀来看,《纲要》凸显的人文性使他更具价值关怀,非常方便历史教师从教材内容延伸到社会现实,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时代使命。

如:《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课程标准要求:全球联系的建立,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按照这个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是通过史料阅读,分析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了解当时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依据教材地图与文字叙述,按时序梳理1500 年前后从欧洲到亚洲和美洲以及环球航行的新航线以及其他航线的开辟(时空观念),了解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改变;从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的角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的表现和意义(历史解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航海”为活动课程主题,拓展世界视野,涵养家国情怀。

当然,使用新教材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从试用区域看,问题主要有课堂容量偏大,教学时间来不及;内容覆盖面广,过于求通求全,所以过度浓缩;与初中教材有不少重复知识;教材培训还不到位等等。

二、《中外历史纲要》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导向

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基于新版教材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更要围绕着“怎样用教材教”“学生怎样学”来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框架结构和教学目标,以此来开展课堂教学。另外,更要注重品德教育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融合,从而达成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来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在历史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大概念为核心即重新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跨单元跨课时重组教学内容,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时空的铺展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完善和提升。当然也可以在了解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时。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掌握能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情境教学,将与学生觉得遥远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并且利用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向学生呈现更多的历史史料、拓展学习历史的网络渠道、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等,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三)完善新教材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仅仅通过试卷,评价的多样性能更好地引领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要从思想观念、认知水平、学习行为这些方面全面展开,从而保证这一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从认知水平方面,历史教师要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知识的应用实践、基于创新意识的对于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思想观念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社会践行这些方面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给予合理的评价,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学习行为方面,历史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是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的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并以创新意识积极探讨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以优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新教材史料历史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史料二则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