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哕病六经辨证探析及脐针治疗探讨

2020-12-02胡学军陈璐李颖文指导齐永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全息图太阴伤寒论

胡学军, 陈璐, 李颖文(指导:齐永)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370)

“哕” 为古代病名,即今之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认为系膈肌痉挛收缩所致[1]。哕若偶发可不需治疗,但若呃声持续不断,则应及时治之,尤其是年老久病、重病之人,出现呃逆,常为病势趋重之先兆,应当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治疗呃逆一般采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进行治疗,其药理机制为抑制延髓化学催吐感受区,促进胃及上部肠端的运动,从而发挥止呃作用,但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呃逆的不良反应较多[1]。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处提及哕,以下拟通过对《伤寒论》“哕” 之相关条文加以归类、分析,现以六经为纲,以期整理出六经哕病之辨治规律,并探讨运用脐针疗法进行治疗。

1 《伤寒论》“哕” 之相关条文及病机分析

《伤寒论》 中有9 条条文论及哕,分别是第98、111、194、209、226、231、232、380、381条,分布于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各篇。从《伤寒论》 有关哕病的条文中可以看出,张仲景以虚实二端论及哕。正如陈修园曰:“夫伤寒至哕,非胃中败绝,即胃中寒冷,然亦有里实不通,气不得下泄,反上逆而为哕者”[2]。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哕病之实证,多见于阳明邪实内结;哕病之虚证,多见于太阴脾土虚败。另外,少阳枢机不利作哕临床上亦较多见。以六经为纲,对哕之病机进行探讨如下。

1.1阳明邪实内结作哕《伤寒论》 第381 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本条论述的为实哕。伤寒,哕而腹满者,因邪实内结于里,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哕。《玉机真脏论》 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陈修园云:“今哕而腹满,前后不利,五实中之二实也,实者泻之。前后,大小便也,视其前后二部之中何部不利,利之则气得通,下泄而不上逆,哕即愈。” 邪实内结,或为下焦膀胱气滞不通而在前阴,或为热结肠道胃气不降而见于后阴,仲景提出视其前后,治以通利之法,使邪有出路,胃气得降,则哕证自除。日本医家丹波元简提出:“盖前部不利,五苓散、猪苓汤;后部不利,宜三承气选而用之。” 故因阳明邪实内结而致的哕逆,若兼见小便不利,可选用五苓散、猪苓汤;若见大便异常,可选用大、小承气及调胃承气汤。

1.2太阴脾土虚败作哕《伤寒论》 第194 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第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第380 条:“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以上3 条皆言虚哕。第194 条的 “胃中虚冷,攻其热必哕”,源于医者见患者 “不能食” 而误认为胃家实而攻其热,伤及脾胃之气,胃败而气逆上作而哕;第226 条的“胃中虚冷,饮水则哕”,此乃胃中虚冷,饮停胃中不化,寒水相搏,胃气不降,逆而作哕;第380 条的 “因得哕,胃中寒冷故也”,即胃中因汗、吐、下而虚冷故也。此言 “胃中虚冷”“胃中寒冷”,乃指太阴而非阳明,太阴脾土虚败,运化无权,惟气上逆作哕,治疗可选用四逆汤、理中汤、吴茱萸汤等。

1.3少阳枢机不利作哕《伤寒论》 第231 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本条言三阳合病之证治。其脉弦为少阳,浮为太阳,大为阳明;短气、腹满、鼻干、目黄、潮热、小便难,为阳明证;胁下及心痛、时时哕、耳前后肿,为少阳证;不得汗为太阳证。病过十日,若里证已解而外证未解,其脉弦者,则病偏重于少阳,与小柴胡汤和之。少阳证之哕,多兼见于胁下满痛、身目悉黄的肝胆病证。临床上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均可并发顽固性呃逆。伤寒名家陆渊雷认为:“病至末传而哕者,为危候,须知病哕而死者,非死于哕,而死于致哕之原发病也。不治其原发病而治其哕,譬如扬汤止沸,徒劳无功,治其原发病,则病减而哕自止。”[3]

2 脐针疗法及其治疗哕病应用探讨

脐针疗法是易医大师齐永教授所创,是在腹部肚脐实施针术,通过调动身体先天之气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4]1-4。脐八卦全息律是脐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将人体脐部视为一个后天八卦全息图(图1)。后天八卦全息图中又分为脐内八卦全息与脐外八卦全息,其中脐内八卦全息图与人体脏腑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其关系如下:乾为阳金应大肠,兑为阴金应肺,离为火应心与小肠,震为阳木应肝,巽为阴木应胆,坎为水应肾与膀胱,艮为阳土应胃,坤为阴土应脾[4]78-84。脐针的取穴方法是按脐八卦全息图的方位进针,手法原则为进针必有方向,下针已含补泻[4]129-132。脐针疗法最关键、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治疗脏腑疾病。把相关疾病按照脏腑属性进行归类,则可用脐针进行治疗,并且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4]78-84。

图1 脐八卦全息图Figure 1 Holodiagram of umbilical Bagua(eight diagrams)

《伤寒论》六经辨证不仅为伤寒所设,更是诊治百病的辨证总纲。基于《伤寒论》 哕病病机应用脐针疗法,是因为六经辨治哕病,具有病机分析层次清晰、脏腑归类明确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才能把六经辨证与脐针治疗相结合。两者结合具有辨证清晰,治疗便捷的优势。以下在六经辨治哕病的基础上,结合易医脐针理论,阐释脐针治疗哕病的临床应用。

2.1阳明邪实内结作哕之脐针治疗可采用 “山泽通气” 法。该法针刺部位取 “脐内八卦全息图”(图1)的艮位与兑位,艮是山对应胃,兑是泽对应肺。“山泽通气” 是通之大法,在脐针临床中运用十分广泛[5]。阳明邪实内结作哕的典型症状为:呃声响亮有力,胸闷心烦,口渴欲饮水,口气臭秽,脘腹满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6]。仲景于阳明之治主设清、下二法,清是清热,下是通结。脐针疗法以 “山泽通气” 法为主,热甚者加离、坤、乾(滋阴三针)。“山泽通气” 法主要可起通下或泻下的作用,而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阳明热病不能单用清热之法,应采用清热保津与滋阴润燥的方法。“滋阴三针” 取坤土泻离火,以坤土生乾金,有清内热、存津液之义[7]。

2.2太阴脾土虚败作哕之脐针治疗可采用 “健脾三针”。“健脾三针” 有两组配伍组合,第一种是取 “脐内八卦全息图”(图1)的震、离、坤(肝、心、脾),第二种是取巽、离、坤(胆、心、脾)。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是木生火,火生土的相生格局,均用来补脾土。而震与巽的区别,主要是采用 “相交” 的原则,也就是男取巽(阴木),女取震(阳木)。太阴脾土虚败作哕的典型表现为:呃声低弱而不接续,面白肢冷,精神不振,疲劳,不欲饮食,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无力[6]。对于年老、久病、重病之人,出现呃逆,顾护脾胃之气是关键,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有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健脾三针” 是健运脾胃的基础组合。

临床上若出现太阴病提纲证所言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病属虚寒,其药物治疗大法“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脐针治疗则当首选“四正位”。“四正位” 是生阳针法,所谓 “四正位” 是指:“脐内八卦全息图”(图1)的坎、震、离、兑(肾、肝、心、肺)四个方位,对应五行的水、木、火、金四针,与神阙脐中形成了五针,而脐中在四针的中心点,依照古人的看法,中心点属土为阴,其余四针都是属阳,故“四正位” 的针法是提升阳气的针法。另外,“四正位” 坎、震、离、兑的扎针顺序,是符合大自然阳气运行的规律,大自然里的阳气东升西降,而人体内气血的运动也是左升右降,所以说 “四正位” 其实走的是大自然阳气的循行规律,因此其每一针都说明阳的运动,都有助阳的功能[8]。

2.3少阳枢机不利作哕之脐针治疗其治疗注重“落脏”。“落脏治疗” 是根据易医脐针“凡病源于脏,凡病落于脏” 的原则,将一切疾病通过归纳后进行整理,最后总结出这个疾病应该归在何脏,然后进行治疗[4]135。少阳证之哕常并发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肝癌晚期,临床上表现为呃声沉缓、胁痛、胸闷、脘腹胀满、纳呆、疲乏,甚则腹胀如臌、四肢消瘦、黄疸暴起、呕血便血、神昏谵语等。针对临床上纷繁复杂的症状, “落脏” 是关键。肝硬化、肝癌按照疾病来分,自然脏腑本位是震位或巽位。震和巽根据患者性别来定,男取巽(阴木),女取震(阳木)。在 “落脏” 的基础上,配以 “山泽通气” 法中的艮、兑。“山泽通气” 是疏通大法,无论是气滞、痰壅、血瘀,或是癥瘕积聚,其根本病机为不通,均可通过 “山泽通气” 法来疏通[9]。基于 “落脏” 原则治哕,即是抓住疾病的根本,不治哕,而治致哕之病,病减而哕自止。

3 病案举例

患者陈某,男,46 岁,于2019 年8 月10 日就诊。主诉:反复呃逆1周。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夜间睡眠时稍缓解,翌日晨起呃逆如故,曾于外院治疗,症状未好转,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呃逆不休,呃声洪亮有力,伴口干、口苦,口气臭秽,脘腹胀满,无反酸、嗳气,无烧灼感,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等不适。大便干结,数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诊断:顽固性呃逆(阳明邪实内结证)。治疗采用清泻阳明、降逆止呃疗法为主。脐针处方:山泽通气(艮、兑),加离、坤、乾,留针30 min。治疗3 次后患者呃逆已止,二便通畅。1 个月后随访,呃逆未见复发。

按: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素问·六微旨大论》 曰:“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胃与大肠主燥,惟其主燥方能纳谷腐熟,传导化物。阳明燥气太过则易致结硬等症,然燥气又必赖太阴湿气以济之。仲景所谓 “胃家实”,惟燥乃实,而燥之化实,不外两端,一是阳明本身上下不调,传导不利,腑气不通,致使燥气过盛;二是阳明与太阴表里不和,湿不济燥,致使燥气过盛;而二者又相互影响[10]。 “山泽通气” 针法依据 “脐内八卦全息图”(图1),在脏腑对应上,艮卦对应胃,兑卦对应肺;其次根据脏腑表里关系,胃与脾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艮卦亦与脾气相通,兑卦与大肠之气相通。“山泽通气” 针法体现了阳明燥金与太阴湿土的关系,因此 “山泽通气” 针法可用于阳明腑实证。其次配以 “滋阴三针”(离、坤、乾,即心、脾、大肠),用坤土泻离火,用坤土生乾金(湿土济燥金),既加强了清泻阳明里热之力,又有滋阴润燥之功。里热清,腑实下,另外艮卦的卦德,有“止” 之义,因此呃逆自止。脐针疗法治疗哕病效果明显,副作用少,操作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息图太阴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基于实数全息图的无零级光全息显示技术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医学领域:可“触摸”全息图技术面世
能触摸的全息图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