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单字调声学分析

2020-12-02马迪娅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阴平阳平巍山

马迪娅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 言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洱海盆地之南,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南涧彝族自治县相连,西以漾濞江为界与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昌宁县相连接,北与大理市毗邻[1]。巍山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南诏国的发祥地,素有“南诏古都”之称。

就方言分区而言,《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巍山汉语方言划为西南官话云南片滇中小片。巍山县境内的民族主要有彝族、回族和汉族,由于地域民族因素,受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巍山的回族大都在永建镇聚居,所以以永建镇较为典型。近年来,语言文化学者对于巍山的研究大多在文化、少数民族语言(彝语)以及交际中介语方面,而对于巍山方言的研究少之又少,回族汉语方言的研究更少。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试图对巍山回族方言的单字调进行量化地分析与总结。

1 实验说明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发音人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

1.1 实验目的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Speech Analyzer 3.1软件对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单字调作声学分析,通过基频、频差和调域等数据来确定巍山回族方言单字调的调类、调型以及调值。

1.2 实验材料

1)录音工具:本文实验通过使用联想ideapad电脑进行录音取样。

2)语音处理软件:对基频、频差、调型、调值等数据的提取以及描写分析过程中的语图观察等都通过语音分析软件Speech analyzer 3.1进行。

3)实验样本材料。录音字表以中国社科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的声调例字表为依据,从中按照调类选取48个例字,每个调类选取12个例字作为样本材料,按古调类和古声母的清浊进行排列(表1)。

表1 实验字表Tab.1 List of experimental words

1.3 发音人的选择

发音人的选择标准是:长期生活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能够准确地认识发音字表,并且能够用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准确发音。

本实验选取发音人为一位中年男性典型发音人,土生土长的巍山县永建镇人,回族,无长期在外居住史,声音洪亮,自身发音条件好。

1.4 数据处理过程

1)使用 Speech Analyzer 3.1 软件对发音样本进行基频、时长以及频差的提取,在提取数据过程中仅采用“调型段”,要去除录音样本的起始的缓冲段与结尾的惯性段。起始的缓冲段叫做“弯头段”,结尾的惯性段叫做“降尾段”,林茂灿先生认为:“把字音F0曲线划为弯头段、调型段和降尾段是必要的,因为声调的音高信息只跟调型段的F0模式有关”[2]。

2) 把录音样本按音高模式的音波图、音高图和窄带语图排列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巍山回族方言单字调系统的调类、调型与调值。

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调形分析

实验语料是根据《汉语方言调查字表》的声调例字表,按古调类和古声母的清浊进行排列的,也就是将平、上、去、入4个调类与声母的清、全浊、次浊组合进行分析。

首先观察实验所得的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单音节音高模式的音波图、窄带语图和音高图。“窄带语图”频率分辨能力较强,谐频清楚,有利于显示基音频率及谐波的时变过程,主要用于判断基频,所以研究声调和语调常常借助窄带语图[3]。在窄带语图上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声调的基频走向。

2.1.1 古平声调

在清平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下降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从175 Hz左右降到140 Hz上下,频差在35 Hz左右;在全浊平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下降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从205 Hz左右降到155 Hz上下,频差在50 Hz左右;在次浊平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微降、略平的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从182 Hz左右降到152 Hz上下,频差在30 Hz左右。在古平声调中,清平声调、全浊平声调和次浊平声调基频走势都是下降的,但下降程度不高,较平缓,下降程度排列为:全浊平>清平>次浊平(频差50 Hz>35 Hz>30 Hz),所以全浊平声调应为高降调,清平声调和次浊声调应为半高降调,如图1所示。

图1 清/全浊/次浊平声调Fig.1 Level tone with a voiceless consonant/ total turbid consonant/ minor voiced consonant

2.1.2 古上声调

在清上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先微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平均从 155 Hz 左右升到 165 Hz 上下,再下降到 135 Hz 左右,上升的频差在 10 Hz 左右,下降的频差在 30 Hz 左右,为升降调;在全浊上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平稳,呈直线状。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平均在 193 Hz 左右,无频差,为平调;在次浊上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先微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从 130 Hz 左右上升到 145 Hz 上下,再下降到 110 Hz 左右,上升的频差在 15 Hz 左右,下降的频差在 35 Hz 左右,为升降调。由图可知,古平声调中,清上声调和次浊上声调基频走向趋势相同,且基频值接近,为升降调;而全浊上声调为平调。所以,在古上声调的声学分析中,呈现出2种调型,升降调与平调,如图2所示。

图2 清/全浊/次浊上声调Fig.2 Rising tone with a voiceless consonant/ total turbid consonant/ minor voiced consonant

2.1.3 古去声调

在清去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平稳,呈直线状。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平均在182 Hz左右,无基频差;在全浊去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平稳,呈直线状。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平均在200 Hz左右,无基频差;在次浊去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平稳,同样呈直线状。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在186 Hz左右,无基频差。由图3可知,在古去声调中,清去声调,全浊去声调以及次浊去声调基频走向相同,都呈直线状。所以都为平调,其中全浊去声调的基频值稍高于清去声调和次浊去声调,频差在15 Hz左右。

图3 清/全浊/次浊去声调Fig.3 The falling tone with a voiceless consonant/ total turbid consonant/ minor voiced consonant

2.1.4 古入声调

在清入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下降的趋势。从音高图看,基频值从平均157 Hz左右降到132 Hz上下,频差在25 Hz左右;在全浊入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略降,稍平稳的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平均从148 Hz左右降到130 Hz上下,频差在18 Hz左右;在次浊入声调中,窄带语图的基频走向呈略降、略平的趋势。从音高图看,其基频值平均从145 Hz左右降到130 Hz上下,频差15 Hz左右。在古入声调中,清入声调、全浊入声调和次浊入声调基频走势都是下降的,下降程度排列为:清入>全浊入>次浊入(频差25 Hz>18 Hz>15 Hz),都属降调,如图4所示。

图4 清/浊/次浊入声调Fig.4 Entering tone with a voiceless consonant/ total turbid consonant/ minor voiced consonant

根据对4组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在12组古调类与古声母清浊的组合中,共有5类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全浊上声归入去声为平调;调型分别半高降调、高降调、升降调、高平调和低降调。综上所述,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声调中降调居多。

3 调值分析

根据上述的调型分析,从其中的5个调型中抽取出5个样本材料进行试验分析,分别为高、穷、女、洞、六,如图5所示。

图5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声调音高图Fig.5 Pitch map of tones in Weishan Hui Chinese dialect

根据图5,这里从基频、频差、调域、调型等方面进行语音分析,并确定调值,如表2所示。

表2 音高声学特征表(高、穷、女、洞、六)Tab.2 Pitch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在图5中,测得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的最高点在阳平的上段,为209 Hz;最低点在上声的下段,为114 Hz。根据调值的确定原则与方法,调值可以确定为:阴平42、阳平53、上声121、去声55、入声21。

石锋认为:“要考察声调的情况,就应该尽可能在相同的声母、韵母的音节中,并且在语流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情况下。”[4]所以声调调值分析应尽量使各个调类的声母与韵母一致,以便于不同声调的比较与分析,以免由于韵母的发音方法或发音部位的不同而引起声调的变化。并且尽量选用单韵母,因为复韵母中标声调的字母会受到前后字母的影响。本文选取压、芽、哑、亚、六这一组样本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图6)。

图6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声调音高图Fig.6 Pitch map of tones in Weishan Hui Chinese dialect

根据图6,本文从基频、频差、调域、调型等方面进行语音分析,并确定调值(表3)。

表3 音高声学特征表(压、芽、哑、亚、六)Tab.3 Pitch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在图6中,测得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的最高点在阳平的上段和去声的前段,为178 Hz;最低点在阴平的下段,为130 Hz。根据调值的确定原则与方法,调值可以确定为:阴平31、阳平51、上声121、去声55、入声21。

根据图5、6的对比分析,2组数据在调型上基本一致,其中阴平调在表2中为半高降调,而在表3中为中降调,阴平调在下降程度上有些许差别。本文选择表3的数据为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声调标准,因为图6的录音样本避免了声母与韵母对声调的影响,入声字除外。所以可以确定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单音字的相对音高为:阴平31、阳平51、上声121、去声55、入声21。

4 声调模式分析

在Speech Analyzer 3.1等计算机语音分析软件的辅助下,可以对声调的音高作直观地显示。根据音高图的显示,取出3个基频值,通过“频率对数五分法”对基频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调值,通过EXCEL软件调值取点统计,构拟声调系统的模式,对巍山回族汉语方言、汉语普通话及巍山周边汉语方言声调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4.1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分析

根据对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调值进行分析,确定其声调的相对音高为:阴平中降调31、阳平高降调51、上声低升降调121、去声高平调55、入声低降调21。这5个声调相对音高的分布区域和调型,构成了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模式,如图7所示。

图7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Fig.7 The tone pattern of Weishan Hui Chinese dialect

从图 7可知: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阴平是降调,分布在模式的中低音区域;阳平也是降调,分布在模式的高中低音区域,阳平的降调横跨3个区域,属高降,区别于阴平;上声是个独特的升降调,位于模式的低音区域;去声是个平调,位于模式的高音区域;入声也是降调,分布在模式的低音区域。这就是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特征。

4.2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与汉语普通话声调模式的比较分析

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际的语言。普通话的声调是从古汉语的声调演变而来。普通话的声调也可以从调值和调类2个方面进行分析。

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其调值分别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普通话声调系统的模式,如图8所示。

图8 汉语普通话声调模式Fig.8 The tone pattern of mandarin Chinese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声调模式与汉语普通话声调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 55,巍山回族汉语方言阴平是中降调 31;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 35,巍山回族汉语方言阳平是高降调 51;普通话上声是半低降升调214,巍山回族汉语方言上声是低升降调121;普通话去声是高降调 51,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去声是高平调55;普通话没有入声调,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入声是低降21。二者各声调调型的高低和归属的调类截然不同的。

4.3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与周边汉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的比较分析

据《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志》中记录,巍山方言的调类与普通话的相同,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调值分别为44、31、42、213。巍山方言没有具体的分类,本研究通过语音实验对声调进行验证,选择永建镇周边的汉族村庄进行调查,以大仓镇为例。大仓街是周边村庄人员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语言间的接触也较为频繁。本研究经过语音实验研究分析,确定当地汉族汉语方言的声调为阴平44、阳平42、上声53、去声313,与县志中的声调相比,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升高了1度,按照这4个声调的相对音高,拟构周边汉族汉语方言的声调模式,如图9所示。

图9 周边汉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Fig.9 The tone patterns of the surrounding

由图 9可知:周边汉族汉语方言的阴平是平调,分布在模式的中高音区域,属中高平调;阳平是降调,分布在模式的中高音区域,是中高降调;上声也是降调,位于模式的高音区域,是高降调;去声是降升调,位于模式的中低音区域,属中降升调。与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相比较,巍山汉族汉语方言阴平的中高平调44明显区别于回族汉语方言阴平的中降调 31;巍山汉族汉语方言阳平的中高降调 42低于回族汉语方言的阳平的高降调51;巍山汉族汉语方言上声的高降调 53,也明显区别于回族汉语方言上声的低升降调121;巍山汉族汉语方言话去声是个中降升调 313,而回族汉语方言去声是个高平调55;巍山回族汉语方言有入声低降调21,周边汉族汉语方言则没有入声调,其中只有1个声调近似,即阳平都是降调,且调值相差1度。所以周边的汉族汉语方言的声调模式不可能是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的来源。

5 结 论

本文运用语音学研究理论,采用语音实验方法、Excel软件调值取点统计法,结合《方言调查字表》声调例字和方言语音语料,对大理巍山永建镇汉语方言民族变体,即回族汉语方言声调音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声调例字的实验数据的筛选,确定了当地回族汉语方言声调为:阴平中降调31、阳平高降调51、上声低升降调121、去声高平调55、入声低降调21;并对其单字调的调类、调值、调型、调域的物理属性展开了深入的定性分析;在对单字调音高声学特征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的特点;在与汉语普通话声调模式的比较中,突出了回族汉语方言特有的声调模式;在与周边汉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的比较中,确定其并不是巍山回族汉语汉语方言声调模式的来源。

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声调特点:1)保留了入声调,共有 5 种声调;2)降调居多,其中有3个降调,分别为高降调(阳平)、中降调(阴平)和低降调(入声);3)与普通话相比,巍山回族汉语方言没有升调,上声不是降升调而是低升降调;4)巍山回族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调类对应的调形与调值大不相同,如普通话的阴平是高平调,而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阴平是中降调;普通话的阳平是升降调,而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阳平是高降调;普通话的去声是高降调,而巍山回族汉语方言的去声是高平调。

通过对巍山回族汉语方言与周边汉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它们的声调模式基本不同,仅有一个声调近似。所以周边汉族汉语方言的声调模式不可能是巍山回族汉语方言声调模式的来源。

猜你喜欢

阴平阳平巍山
退休5年后落网的国企女高管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云南蒙自方言的连续变调
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初步研究
巍山喜迎60华诞
养子
巍山小吃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特定语言环境中异读词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