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管运行角度谈影响航班正常性因素
2020-12-02民航宁夏空管分局
□ 民航宁夏空管分局 朱 宝/文
航班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切身利益和乘机体验,也一直都是社会舆论所关心的话题。提高航班运行正常性,是促进民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就可能影响航班正常性的因素,从空管运行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并提出对提高航班正常性具有实际意义的治理对策。
从运行系统中的个体谈影响因素
航班运行系统中,每个民航单位运行中存在的不足都是一个“奶酪孔”,各单位的运行状态都分别会对航班正常性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击穿“奶酪模型”。从运行系统中的个体单位分析影响航班正常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确保安全运行前提下提升正常性的方法还可以继续挖潜。目前我国空管系统运行使用的自动化系统、监视雷达、地空通信等设备的可靠程度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增加了安全裕度。但在面对雷暴、大风、降雪、低能见度等极端天气或者空中突发特殊情况时,管制一线安全保障压力短时间内激增,只能通过适当地流量控制进行缓解,这样就不可避免影响到航班正常性。基于现状,空管单位、管制人员在航班正常性和运行安全之间权衡和把控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潜,需要综合权重考虑,摸索出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灵活的应对处置方法,尽可能地降低系统突发因素对正常性的影响,安全效率两手抓。
其次,保障过程中针对提高正常性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是民航运行的基础,也是各管制单位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时的根本要求。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安全运行手册,在面对复杂气象条件、复杂空域运行、空中特殊情况时,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个别管制单位在针对提高航班正常性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做到运行手册一般的精细化管理和挖掘,还有改进的空间。
第三,设备和工作程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现阶段使用的放行设备作用有限,对整个系统运行中航班动态的掌握还不够精准,无法做到释放大部分人员精力到运行监控上,部分管制单位仍然需要管制员进行大量的人工计算和排序,一旦有个别航班的流控时刻出现变化,会牵动一系列相关航班作出改动。放行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管制员只能通过人工干预方式进行处理,电话通知更改限制要求,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量。
从运行系统中每个环节的衔接过程谈影响因素
航班的正常性保障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接力赛,从起飞到落地离不开多个管制单位之间的通力配合,在每一次“交接棒”的衔接过程中产生的小问题也都会影响到航班运行的正常性。从运行系统中每个环节的衔接过程来谈影响航班正常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系统性思维需要继续加强。航班的正常性保障中,信息通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空管系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形成系统式的工作思维,开始逐步建立规模更大的流控室,统筹空域资源考虑航班的放行,解决了过去各单位衔接工作不畅问题,提高了航班正常性。有些管制单位大胆做出尝试,克服困难,整合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其他空域用户相关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简化了沟通流程和沟通方式,大大的提高了航班正常性和放行效率。但是,目前部分地区还延用传统的工作协调方式,创新的系统式考虑思维仍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并考虑到地方的具体难题。
其二,系统中的个体之间的衔接程序不够流畅。现行各部分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程序,缺乏干预航班正常性的前瞻性,缺乏针对性的治理方法来保障正常性。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时,应对措施类似单兵作战,相关保障单位之间联动机制还未运行成熟,对提升航班正常性产生的效果和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三,联动机制的制约因素较多。航班在放行之前需要经过多方协调,从航空公司、机场的地面保障到起飞,再到空中调配,民航和其他空域用户都会有相应的要求,运行中任何一方出现延误都可能会对航班的正常性产生影响。针对航班保障的多方联动应对机制在多年前就提出,但是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改进。各地区有自己的运行特点和工作难点,需要团结所有力量,做到统一调配资源和信息共享,明确分工。联动机制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能有效发挥作用,就会对航班正常性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客观条件中谈影响因素
1.空域有效利用率需要继续提升。近年来通航产业发展迅速,其他各类用户活动、训练较多,增加了空域使用复杂程度。例如“低、慢、小”等航空器在执行航摄等作业时,会一定程度占用空域资源,通用航空器保持高度和航迹的可靠性有待提高,管制员出于安全考虑,往往会拉大通用飞机与正常航班的安全间隔,这就降低了空域的利用率,降低了空域容量,直接影响到航班正常性的保障。
2.流量控制单位比较多,无形中增大了流控时间。当面对恶劣天气、空域受限或者即将超负荷运行时,出于安全考虑,部分空管单位会控制航空器的过点时间间隔来控制空域内的小时容量,杜绝超容量运行,降低风险。因此会向相关单位或机场发布不同的流量限制,这就需要流量室综合整个辖区内所有机场的航班,按照限制内容、航班计划时间、实际准备情况、航班任务性质等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计算和排序。往往多个管制单位之间互相发布流控,在较为复杂的航段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限制累计叠加现象,增加了协调时间,影响航班的正常性。
对提升航班正常性方法的思考
1.强化宣贯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系统性思维,从认知上重视航班正常性。安全教育和航班正常性教育同步实施,提高管制一线保障人员的系统性思维能力,从大局出发整体配合联动保障安全与正常性;搭建交流和培训平台,让管制员有机会接收到更多关于提升航班正常性的先进方法和理念;系统内倡导提升空中交通服务质量,以安全为基础,在航班正常性上大做文章,提供高质量服务。
2.深化研究正常性与安全运行的关系,改进和优化相应的工作程序。在制定QMSM手册时,不仅要考虑到安全,还要考虑到提升航班正常性的因素,有目的去优化和改善工作程序,个体内自查和简化程序。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速空中交通流,提高航班正常性。
3.加强运行系统中各单位交流,共同研究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善于学习和借鉴各单位处置方法的优点,共同出谋划策商讨解决方法,固化、简化、优化协议约定的工作协调流程,减少电话,从接缝中为航班正常性抢抓时间。
4.与相关单位积极商榷,精准化、灵活管制,提升空域利用率。管制单位要做到提前计划和思考空域内其他空域用户活动带来的影响,多方协调,制定相对精准、灵活的调配方案,及时评估空域容量,保障空中交通流有序顺畅,将空域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
5.加快设备、软件升级进度,减少流控单位之间的中间协调环节,将流量控制精细化、一体化。以问题为导向,从管制需求侧出发,完善设备的使用功能,实现航班动态信息共享,减少协调量的同时实现航班放行的精准化。普及和统一放行设备,从航空器上客、推出开车、滑行、起飞,飞越时刻等,每个环节的精确时刻上传系统实现共享,各相关单位就可以省去通报,直接掌握航班最新的动态,有针对性的制定航班调配预案,安排顺序,形成有序快速的交通流。联合技术部门开发航班延误预警功能,提醒管制员关注到航班的运行状态,及时人工干预将要延误航班。优化和智能化软件的航班预排序功能,加强设备对工作的作用,解放管制员精力到监控工作上,直接提高航班运行的正常性。
总之,航班正常性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一个航班一个航班的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挖掘,要抓住系统中各个运行单元进行细化分析,然后综合考虑持续改善工作程序,统筹调配资源,多方形成默契联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时,做到安全与高效并举,提升航班正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