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霞客巍山之行述略
——以档案文献为中心

2020-12-02胡正刚

云南档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巍山红河阳江

■ 胡正刚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初,在宾川鸡足山留居游览了一个多月的徐霞客,启程经鹤庆赴丽江,谒木知府,后经剑川、洱源,返回大理市,三月下旬,他经下关、永平,越过银龙河、澜沧江到保山、腾冲游历。八月初,徐霞客经昌宁、云县、凤庆抵达巍山,游览了蒙化城、龙于图山天姥寺,对红河上流源头礼社江进行了考察。

徐霞客游历蒙化府时期,蒙化的疆域除当今的巍山县外,还包括漾濞县及弥渡县红岩、祥云县马街等地,在《徐霞客游记》的记述中,还含今南涧县境内澜沧江、公郎以北的区域,本文讨论的区域,以巍山县当前的行政区划为主。

一、对澜沧江水系的认知与考察

徐霞客的巍山之行,是一场计划之外的行程。

在进行丽江、大理(大理府)、保山、临沧的旅程时,徐霞客已经52 岁,由于常年进行艰难险阻的行旅,加之久在滇南瘴疠之地,他已经身染重疾,“头面四肢俱发疹块……时时有蠕动状”。此时的徐霞客,虽然仍旧有满腔热血,对山川的赤诚之爱也丝毫未消折,但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徐霞客不但是一位旅行家,还是一位兼具科学素养与实证精神的地理学家,他的旅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科学考察,对途径地的山川源流、地形地貌、气候、物产、历史、民情风俗、民族关系都进行系统的探索与考察。除了行旅必备的行李之外,徐霞客还随身带着大量的志书和地理典籍,每到一地都会通过实地考察,对志书对山川地理的记述进行验证。

云南是徐霞客一生倾注心血较多的地方,在之前的游历中,他已经完成了对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支流等六条大河的考察。徐霞客云南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否定了志书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记述,提出了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游源头的理念。徐霞客临沧之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澜沧江,验证或者订正《大明一统志》关于澜沧江的记述。

在云州(今云县),徐霞客原计划会晤过知州杨大人之后,即启程顺着澜沧江朝东南方向行走,以穷究澜沧江的下游水道。在成书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一统志》的记述中,澜沧江从景东府向西南流到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而后在元江府(今玉溪市元江县)的临安河下流进元江,是红河的一条支流。《一统志》相关正文的注释中,对澜沧江的源头进行了描述,认为澜沧江发源于红河的上游河段礼社江,礼社江经由白崖城(今弥渡县红岩)汇合澜沧江后往南流。

根据自己对云南山川水系的深入考察,徐霞客怀疑《一统志》的记述是错误的,他推断红河与澜沧江是两条独立的水系,其源流互不交汇,与礼社江合流的不是澜沧江,而是马龙江及发源于禄丰县的江流。因未经实地踏勘,徐霞客没有澜沧江一直南流不向东流,且不汇入红河的证据,他希望通过实地探勘,验证自己的猜测。

在云县旧城,徐霞客遇到一位熟悉云南地理水系的瘸子,他告诉徐霞客:“澜沧江在旧城东面一百五十里,是云州的东境,往南经由威远州(今普洱市景谷县)流去,称为挝龙江,不是向东弯曲后汇合元江。”为了验证他的说法,徐霞客向当地人询问,一些长期在外地行走的江西、四川人的说法与那位瘸子的说法相同。徐霞客释然无疑,取消了沿澜沧江南下的行程,决定立即北上蒙化,对礼社江进行考察。徐霞客走得如此匆忙,以至于连与杨知州会晤的计划也取消了。

二、从顺宁到巍山的行程和交通状况

在《游记》中,徐霞客对巍山的行程作了详尽的记述。八月一日,徐霞客从凤庆小猎彝起行,往东南经枯柯新街、右甸(今保山市昌宁县)、锡铅、顺宁府(今临沧市凤庆县)、鹿塘达云州,后折返顺宁府。

在凤庆,徐霞客找好了驮运行李的马帮,并与寓居该地的巍山籍僧人妙乐约定结伴同行。十四日中午,徐霞客与妙乐从凤庆出发赶赴巍山。在等候马帮到来的间隙,徐霞客登上城外的山岗,观察澜沧江与周围山脉,观察思索澜沧江、黑惠江在凤庆、昌宁、巍山、景东境内的流向。

与马帮汇合后,徐霞客一行出发,边走边游览山川,他们经二十里哨、天井铺、草房哨、白沙哨、三沟水哨、塘报营,抵达凤庆北境大寺乡的高简槽(今高枧槽)时,天已昏黑,当晚,他们在高简槽住宿。客店的主人姓梅,十分热情好客,为客人煎了产自昆明的太华茶。

八月十五日早晨,徐霞客继续赶路,来到澜沧江边的渡口,乘坐渡船由南向北渡过澜沧江。渡江后,徐霞客经三台村馆、七碗亭、茶庵,抵达阿禄司,因前路沿途没有马匹食用的水草,于是在阿禄司住宿。阿禄司位于澜沧江以北的凤庆县北境,万历年间,官方在此设阿鲁巡检司,后转音为鲁史。当天是中秋佳节,羁旅中的徐霞客有了思乡之情,出发前,他在凤庆城买了一枚烧饼,作为中秋赏月的点心。可惜当晚月亮被云遮住了,他只得睡下。

十六日,徐霞客继续北行,经猛家桥、新牛街(今凤庆县北境的犀牛村,位于黑惠江边,旧时为犀牛渡,设有公馆和巡司),来到漾濞江下游。徐霞客顺江而行,渡过黑惠江,经马王箐、哨寨猛补者(今蒙库者),看到路边的山崖上有一座壮丽的三重飞阁寺庙,于是登山入寺游览。这座寺是僧人隐庵建造的,名灵岩寺,寺依峭壁而建,“就崖为壁,而缀之以铁锁,横系崖孔,其前飞甍叠牖,延吐烟云,实为胜地。”徐霞客被灵岩寺的景色吸引,“恨不留被襆于此,依崖而卧明月”。寺僧隐庵热情留客,为徐霞客煮茶留榻,但徐担心耽误行程,谢绝了寺僧的好意,稍作休息即继续赶路。灵岩寺今称茶房寺,位于巍山县西境的牛街乡,至今仍保存完好。

徐霞客继续东行,经桫松哨(今杉松哨)抵达旧牛街(位于巍山县西南部牛街乡),这里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向北可以远眺漾濞,向东可以远眺大理苍山,向南可以远眺凤庆县东北部的瓦屋山。徐霞客经旧巡司到达瓦葫芦(今称瓦铺路,位于巍山县牛街乡),在村中的客店住宿。中秋刚过,月亮甚明,他独宿旅店,无饮酒的旅伴,怅然睡下。

十七日,徐霞客继续东行,经广济桥、鼠街子(位于今巍山县五印乡境内)、猪食河,转入蒙化大道。越过高峻的西山,巍山坝子出现在徐霞客眼前,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山脚下的阳江,“阳江中贯,曲折下坠,而与定边(今南涧县)接界”。

进入巍山坝子后,徐霞客顺着阳江北岸东行,经永春桥渡过阳江,由西城门进入蒙化城。当晚,他在东城等觉寺北边的冷泉庵住宿,同行的僧人妙乐驻锡于此。冷泉庵中有一口甘甜清冷的井泉,被誉为“蒙化城第一泉”,冷泉庵因这眼井泉而得名。明朝谪滇状元杨慎到巍山行游时,也曾在冷泉庵住宿。如今,冷泉及冷泉庵已不存,附近一条叫“冷泉巷”的巷道却留存至今。

当时的巍山有四大名寺,分别是城北天姥寺、巍山与弥渡交界处太极顶的竹扫寺、城西山麓的降龙寺、东山中的伏虎寺。因行程紧,无法遍游,徐霞客选择声名最胜的天姥寺进行游览。十八日,徐霞客早起,单骑匹马出城,赶去坝子中部、西山脚下的龙于图山游览天姥寺(即天摩牙寺,又名云隐寺)。回城时天已昏黑,他在冷泉庵续住了一晚。

十九日,徐霞客离开巍山。他从巍山城北门出发,东行经阿儿村、沙塘哨,越过巍山、弥渡交界的龙庆关,进入迷渡。再往东转北,经过洱海卫(今大理州祥云县)、荞甸、宾川州(今宾川县州城),于当月二十二日到达鸡足山。

三、对巍山交通地理社会的考察

徐霞客从凤庆进入巍山、弥渡的道路,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在游记中,他对路线进行了详尽描述。因商旅往来频繁,这条大部分位于崇山峻岭中的道路沿线出现了许多村寨,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因交通、屯戍而产生。从凤庆到巍山,徐霞客经过的主要村寨有:二十里哨、天井铺、草房哨、白沙哨、三沟水哨、塘报营、三台村馆、阿禄司、犀牛渡(设有公馆和巡司)、猛补者(哨寨)、桫松哨、猪矢河哨……从地名学的角度审视,这些村寨大多为汉语地名,其居民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汉人。

徐霞客经过的村寨,多以“哨”为名。哨又称哨戍,是古代交通线路上的戍卫设施,是邮驿体系的延伸,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带有军事移民屯田的功能。正德《云南志》记载:“云南地方汉夷杂处,盗贼出没无常,故于道路每十里或二三十里设哨戍守之。大哨五十人,小哨二三十人,俱以指挥千百户等官主之。官及各哨兵俱连家小驻扎,亦有民哨与军哨相兼守戍。”云南的哨戍,大约在明代中叶才大规模建置起来,一直到明末,都在不停建哨。天井铺、塘报营、阿禄司等村寨设施,也带有交通维护、军屯、行政管理的功能。

凤庆到巍山的道路沿途设置了如此众多且功能完善的哨、铺、营、司、公馆,从中不难看出这条通道的重要性,以及明朝政府对开发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视和行政组织、执行力的细微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变迁,徐霞客巍山之行途径的哨戍,军事、守戍功能可能会有所削弱,甚至成为纯粹的村寨名字,《游记》中,天井铺附近路边的哨房即“虚无栖者”,这与明朝末期朝廷对邮驿体系的大规模调整、撤减有深刻关联。

徐霞客笔下的巍山城古朴整齐,城中居民房屋非常兴盛,有三四家进士门第,胜过大理府。蒙化府土流并治,土司姓左,自明洪武十七年 (公元1385年)起,一直世袭蒙化土知府。左土知世代奉公守法,居住在西山北面山坞中,离蒙化城三十里。流官同知居于城中,有“专城之重”,蒙化卫卫官也居于城中。

妙乐是巍山籍僧人,在城内冷泉庵出家。徐霞客在凤庆时,妙乐也同在凤庆,二人结伴赶赴巍山,他们在途中一起度过了中秋节。在巍山期间,徐霞客受到妙乐的热情接待,寓居冷泉庵。徐到城北的天姥寺游览,返城时天已全黑,妙乐燃火备餐相候。徐启程离开巍山时,妙乐赠送他美味便携的巍山特产乳线,并送他出城。徐霞客回赠妙乐俞禹锡诗扇,并作诗相赠。

四、对红河源的考察

对山川河流的考察,是徐霞客旅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倾注心血、精力最多的事业。在巍山期间,徐霞客对巍山的水利地理作了观察:“蒙化疆域较蹙,其中只一川(即阳江),水俱西南下澜沧者,以定西岭南脊之界其东也。”

巍山坝子地形狭长,坝子中只有阳江(即西河、巍山河)一条主要河流,徐霞客认为因定西岭位于坝子西端,因此县境内的水流都是汇入阳江后,从西南方向流入澜沧江。徐霞客对阳江水系的认知,来源于《明一统志》,该书“蒙化府·山川”条目记载:“阳江,在府城西,源出甸头涧,过定边县入澜沧江”。

在弥渡,徐霞客考察了发源于祥云县的弥渡河,认为弥渡河是礼社江的源头,弥渡河经县境内的白崖、定西岭流入南涧,更名礼社江,下流至元江县,与马龙河汇合成临安河,又继续流淌至红河县田房附近的莲花滩。当时,弥渡旱情严重,弥渡河的水只有衣带一般宽,“时川中苦旱,故水若衣带”。

由于在巍山、弥渡停留的时间较短,又过于信任志书文献,因此,徐霞客对阳江、礼社江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

云岭两大分支哀牢山与无量山的交汇处位于巍山西北部的山区,两条山系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巍山境内红河与澜沧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基于此,巍山县境内的水流分为两个水系: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

巍山境内,澜沧江水系与红河水系的分界,并不是徐霞客笔下的位于巍山与弥渡间的定西岭,而是巍山坝子西部的山脉。西山以西,巍山境内所有的水都汇入澜沧江的支流黑惠江,属于澜沧江流域;西山以东的区域,包括整个巍山坝子与东山山脉,都属于红河水系,这一区域的河流全都汇入阳江。阳江与礼社江属于同一河流,因河段不同而名字各异,它们都是红河的上游河段。

再者,弥渡河并不是礼社江干流源头,或者只能视其为源头之一。徐霞客笔下,数次称阳江为“大溪”,远非“水若衣带”的弥渡河可比。从河流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水文信息综合考量,弥渡河是礼社江上游的支流,礼社江干流的源头、上游河段是巍山境内的阳江。

随着时代的推移,通过一代代人的考察、踏勘、去芜存菁,人们对河流地理的认知会越来越接近事实。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编竣的《蒙化府志》对阳江的描述已经比较准确:“阳江,在郡西二里,源出甸北花判诸涧,纳东西诸箐之水,南流甸尾,东泻定边,受弥渡礼社江。绕镇南界,汇舍资禄丰诸水,下注元江,入交趾以归南海。”这段史料对阳江的源头与源流都作了记述,阳江发源于巍山北部的花判(今花盘山),流经坝区与南部山岭后,进入南涧县,支流弥渡河在南涧境内注入阳江,流经楚雄区域时,汇合了舍资、禄丰的水流,流入元江县,最后经越南注入南海。

从地图上看,红河上游正源阳江与澜沧江的第二大支流,同时也是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漾濞江距离十分接近,礼社江与巍山、顺宁交界处的澜沧江段也距离较近,这导致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认知红河源困难重重。虽然徐霞客对红河源的认知存在一定错误,但瑕不掩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身体状况下,他的实证精神、科学视野仍旧让人肃然起敬。

结语

离开巍山后,徐霞客赶赴鸡足山,应木知府之请,留居山中修纂《鸡足山志》,同时调治疾病。在鸡足山期间,跟随了徐霞客多年的仆人顾行盗窃了他的钱物逃走,徐内心深受打击。第二重打击接踵而至,因多年跋涉劳累,留居鸡足山修志期间,徐霞客病情加重,“双足俱废”。1640年正月,木知府派人用滑竿,后改乘船将他送回江阴老家养病,前后历时150 天。1641年正月,徐霞客病重辞世,其外甥季会明将徐的游记手稿编辑整理成书,为后世留存了这笔丰硕的文化遗产。

滇西之行是徐霞客的最后一次出游,在他漫长的“万里遐征”中,在篇幅浩繁的《滇游日记》中,巍山之行亦是意义重大的一章,是后人了解巍山交通、地理、社会历史的一座档案文献富矿。这座文化矿藏,有巨大的挖掘空间和价值。

猜你喜欢

巍山红河阳江
基于阳江核电厂水母暴发期间增设水母网效果的研究
阳江开放大学
阳江核电工程建设期间安全管理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巍山图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初步研究
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初步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in L1 and Writing in L2
巍山小吃道法自然精神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