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是任务,奔小康是目标 毕节两条“贫困村”的实践经验

2020-12-01梁伯钧

源流 2020年8期
关键词:黄泥塘村满族

梁伯钧

从百里杜鹃嘎木景区向东行3公里,绕过此起彼伏的群山,便来到乌蒙山深处的“百年酒乡”——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龙塘村。满山遍野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乡村旅游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村组水泥路或穿梭民居,或在海拔落差明显山腰间蜿蜒盘旋。让人瞬间感到这一切都是绿的、新的、实的。2016年前,龙塘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2019年,龙塘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产业,已经成为龙塘村的重要抓手。龙塘村的酒,都卖到你们广东去了。”听到我们来自广州,黄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忠特别热情,滔滔不绝就介绍起来:“龙塘村有600多年的酿酒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酿酒村,因拥有独特的古法酿酒技术,这里的酒被称为龙塘古酒。但酒产业长期处于低质低价状态,合作社成立后,有针对性采取了卫生统一治理、原料统一标准、技术统一指导、质量统一把关、销售统一渠道五项措施;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合作社于2019年建立了黄泥乡龙塘村酿酒體验中心,现有祖传四代酿酒技术人员3名,年产量17万公斤,带领142户农户发展酿酒产业。”

党建引领 特色产业旺了乡村

“黄泥乡通过以点带面,以龙塘村为试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成立新时代农民协会,以‘三变改革为切入点,把全村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全部委托村集体统一管理,村集体将土地参股到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引进公司经营,按照资本折算比例,控股公司利益分配,合作社投资占比51%,公司占比49%,按照‘一谷四带多中心的发展布局,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在龙塘村驻点的镇干部潘丽平带着记者一行,走访村里面的酒坊。

村民李大勇原先在外地务工,当他听到龙塘村要发展酿酒产业的消息后,辞工回家干起了“酒老板”,还把村中贫困户李喜明、李大江、李浪浪叫上.起创业。

“龙塘古酒在以前名气很大,李大勇在外面打工积累了不少人脉,他有自己的客源。所以我们现在做出来的酒供不应求。”李浪浪很开心,现在他们的收入都有了保证。

李忠说,依托“龙塘古酒”作为主导产业,龙塘村改变过去“小打小闹”的零散发展模式,围绕“品龙塘古酒、过洞房花竹夜”这一主题,相继打造了民宿、玫瑰花海及竹海景观等,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让游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

李大勇率先响应乡里面的号召,在乡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于酿酒坊旁修建了一桩3层高的民宿。去年8月,2019中国·百里杜鹃第三季越野跑挑战赛100km终点设立在龙塘村,李大勇家的26间客房被旅客和参赛者早早订满。

目前,龙塘村“一谷四带多中心”布局的天溪湾河谷,酒带、茶带、花带、竹带,古法酿酒体验中心、农事体验中心、洞藏酒中心、乡愁文化体验中心等已相继建成。此外,今年与戛木管理区中塘村联合打造的“花田酒肆”国家3A级景区已经申报成功,标志着龙塘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子。

多管齐下 民俗文化富了乡村

槽门村距黄泥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原本属于二类贫困村,2017年脱贫出列,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村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20米。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总人口3442人,少数民族人口2173人,槽门村是贵州三个满族聚居村之一,其文化底蕴丰富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形成了人文与自然为一体的独特旅游资源。

7月10日早上,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槽门村“光富山庄”的老板姜光富一连接到几个预定电话,周末有几十位游客前来用餐,其中21位要住下,他立马吩咐山庄员工准备食材、收拾房间。

“大部分都是回头客。”姜光富喜不自禁,今年3月20日以后,陆陆续续开始有游客前来。至4月,每逢周末,40多个床铺都住满,“疫情过后,生意更好了。游客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30多人用餐。”

“光富山庄最早是2016年开始筹备的,那时候我只是为了包鱼塘养鱼。后来将河谷两岸坡地上的30多亩地流转出来,其中12亩已搭建起15个大棚,种植喂鱼的草料。”谈起创业的经历,姜光富百感交集。

“光富山庄”就修建在鱼塘旁边,走在芳草小道或坐在凉亭回廊,听得到树枝桠随山风沙沙作响,待到晚餐时间,又会飘来满族人家的炊烟饭香。

2018年开始,槽门村278位村民也成了姜光富的“股东”,除了年底分红,村民还可获得土地流转费与务工费。从事厨师、服务员、割草工、养鱼工等岗位的村民,每月可领取3000元到5500元不等的工资。

打造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并不轻松,除了养鱼,姜光富还种植了60多亩经果林,又在林下放养了跑山鸡。山庄的生意越来越好,给姜光富增添了不少信心:“去年毛收入150万。今年4到6月,毛收入就有30多万。按这两月的走势,预计收入还会增加。”

“随着全区茶花旅游融和发展布局的开展,槽门村以打造AAA级‘巴雅喇风景区为目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围绕建梦溪湖、梦溪山、梦溪谷和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等项目,着力为游客提供各种特色民族文化体验和世外桃源般的满族乡村旅游风隋,打造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综合体,以文兴旅,以旅彰文,多位一体融合发展。”槽门村村委副书记游永彬介绍说,民俗文化、满族文化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亮点,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

每年的11月,是满族传统节日“颁金节”,平日难得一见的满族祭祀、婚礼等相继展演。“颁金”是满语,具有“出生”“创造”等多重含义,颁金节是满族的族日。当日活动现场,踩高跷、射箭、磨磨秋、捉泥鳅抓鱼等活动展示了满族同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风俗和生机勃勃的民族精神,“贵州满族八大碗”更是让前来参与活动的游客和嘉宾大饱口福。

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丰富了旅游内涵,带动了民俗文化消费,也让当地特色旅游民宿在民俗传统节日期间需求火爆。

“槽门村海拔、气候都适宜种茶,从2017年发展茶产业至今,我们每年带动群众就业100多人,发放务工工资100余万元。”游永彬说,现该村茶园每年可亩产茶青150斤,暂时销售到周边县区。下一步,村里将建设茶青加工厂把茶产业做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支柱性产业。

黄泥乡乡长李忠向我们举起了一坛龙塘古酒,充满信心地说:“黄泥乡的各条村基本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人,全域发展、全时延伸、全民共享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一条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致富路,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蝶变。脱贫是任务,奔小康是目标。”

猜你喜欢

黄泥塘村满族
黄泥水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tion of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在灯塘村(外一首)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