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的影响

2020-12-01林燕萍刘宝顺黄毅彪占仕权张见明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年22期
关键词:吡嗪大红袍岩茶

林燕萍,刘宝顺,黄毅彪,占仕权,张见明,陈荣冰

(1.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2.福建武夷山市幔亭岩茶研究所,福建武夷山354300;3.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福建省武夷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品质卓越,备受消费者喜爱。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素有茶树品种王国的美誉[1]。历史上著名的武夷四大名丛,分别是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2]。大红袍是武夷传统四大名丛之首,源自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九龙窠岩壁上的母树,1964年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武夷山九龙窠母树上剪穗引种保存,1985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引回扩种、推广,2012年通过省级审定为品种(证书编号:审2012-42)[3]。大红袍芽叶生育能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制作出优良的大红袍香气优雅、馥郁芬芳似桂花香、微辛,滋味醇厚回甘,是武夷岩茶的珍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红袍获得较大规模的推广。大红袍产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提升有利于其市场推广。烘焙工艺能有效改善乌龙茶的品质,对形成其特有品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5]。目前关于焙火对乌龙茶的影响已有相关的研究[6-12]。然而不同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市场上品质优异的大红袍主要以轻火和中火为主,高火大红袍在香气普遍表现为不够馥郁,因此本研究的焙火程度选择轻火和中火。本文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轻火、中火)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为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大红袍”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红袍”鲜叶采于武夷山市风景区燕子窠一带茶园。采用同一批“大红袍”鲜叶,按照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毛茶。毛茶经115℃焙火6 h制作成轻火“大红袍”。毛茶经125℃焙火6 h制作成中火“大红袍”。

1.2 试验试剂

乙酸乙酯、甲醇、碳酸氢钠、碳酸钠、碱式乙酸铅、草酸、正丁醇、茚三酮、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浓硫酸、氯化亚锡、三氯化铝(分析纯)、福林酚试剂(生物试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仪器与设备

BSA224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UV-32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有限公司;DL-6CH-4烘焙机:泉州得力农林机械厂;Herolab UniCen MR离心机: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7890B GC System气相色谱仪、Agilent Technologies 7000C GC/MS Triple Quad质谱仪:美国安捷伦有限公司;Supelco 15μm PDMS/DVB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

1.4 方法

1.4.1 主要生化成分的测定

茶多酚的测定:参照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检测方法》。氨基酸的测定:参照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咖啡碱的测定:参照GB/T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黄酮的测定:参照文献[13]。

1.4.2 感官审评方法

按照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武夷岩茶“大红袍”进行感官审评。

1.4.3 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测定

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测定:参照参考文献[14]。代谢物的定性方法为搜索NIST商业数据库,参考相关文献及www.chemicalbook.com等网站检索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根据组分峰面积与2-辛醇峰面积的比值计算香气组分含量。

1.4.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感官品质分析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感官品质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中火“大红袍”感官审评总分略高于轻火“大红袍”,但差异不显著。在外形、汤色、香气、叶底方面,轻火、中火品质得分差异不显著。在外形方面,轻火“大红袍”条索紧实壮实、青褐较润,中火“大红袍”条索紧结壮实、乌褐油润。在汤色方面,轻火“大红袍”清澈、呈金黄色,中火“大红袍”清澈、呈橙黄色。在香气方面,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馥郁幽长,中火“大红袍”具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略带火功香。在滋味方面,中火“大红袍”品质显著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醇爽、岩韵显、品种特征显,中火“大红袍”醇厚回甘、岩韵显、品种特征显。在叶底方面,轻火“大红袍”蛤蟆背尚显,中火“大红袍”蛤蟆背显。可见,轻火与中火“大红袍”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品质风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焙火程度形成武夷岩茶不同品质特征。

表1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感官品质Table 1 Sensory quality of"Dahongpao"with different baking degrees

2.2 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大红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黄酮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主要生化成分Table 2 Mai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Dahongpao"with different baking degrees mg/g

由表2可知,轻火、中火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茶红素含量、茶褐素含量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轻火“大红袍”茶多酚含量(185.69 mg/g)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171.41 mg/g),茶多酚在焙火过程进一步氧化,且与蛋白质等络合成大分子物质,这与张丽[7]的研究相似。氨基酸是鲜味的主要来源[15]。轻火“大红袍”氨基酸含量(26.68 mg/g)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20.97 mg/g),这与毛阿静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轻火“大红袍”咖啡碱含量(26.68 mg/g)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20.97 mg/g),咖啡碱在焙火的过程容易挥发,这与孙君[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本试验采用的焙火温度较高,温度分别为110℃和120℃。茶黄素会进一步氧化形成茶红素。茶褐素是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的褐色高聚物[17]。轻火“大红袍”茶红素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而轻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低于中火“大红袍”,焙火过程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形成茶褐素而含量减少,茶褐素则因累积而含量有所增加[18-19]。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各呈味物质之间同时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生化成分含量高低与茶汤品质高低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20]。可见,轻火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中火“大红袍”。

2.3 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大红袍”香气成分分析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如表3所示。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香气成分类型如表4所示。

由表3、表4可知,轻火、中火武夷岩茶“大红袍”样品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53种,其中碳氢类8种、醛类8种、醇类9种、酯类10种、内酯类2种、含氮类10种、酮类4种、杂氧类2种。轻火、中火武夷岩茶“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总量分别为24.15、20.83。可见,轻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总量高于中火“大红袍”。

由表4可知,轻火“大红袍”样品中共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24.15,其中碳氢类1.90、醛类0.36、醇类14.56、酯类 1.88、内酯类 0.93、含氮类 3.67、酮类 0.78、杂氧类0.06。相对含量/总量(%)碳氢类7.88、醛类1.49、醇类60.30、酯类7.80、内酯类3.85、含氮类15.20、酮类3.24、杂氧类0.23。中火“大红袍”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20.83,其中碳氢类1.65、醛类0.55、醇类 9.70、酯类 3.37、内酯类 1.28、含氮类 2.95、酮类1.09、杂氧类0.23。相对含量/总量(%)碳氢类7.94、醛类 2.66、醇类 46.59、酯类 16.18、内酯类 6.15、含氮类14.15、酮类5.22、杂氧类1.22。可见,轻火“大红袍”和中火“大红袍”相对含量较高的类型为醇类、含氮类、脂类、碳氢类。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碳氢类、醇类、含氮类相对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杂氧类低于中火“大红袍”。

表3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Table 3 Aroma components and relative contents of"Dahongpao"with different baking degrees

表4 不同焙火程度“大红袍”香气成分类型Table 4 Types of aroma components in"Dahongpao"with different baking degrees

轻火“大红袍”碳氢类物质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α-法呢烯含量高出0.40;新植二烯、α-柏木烯含量分别少0.18、0.09,其它成分相差不大。α-法呢烯呈清新花香[21]。轻火“大红袍”醛类物质含量低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苯乙醛含量高出0.06;5-甲基呋喃醛、5-羟甲基糠醛含量分别少0.12、0.21,其它成分相差不大。茶叶中的茶氨酸与己糖或戊糖之间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糠醛和5-甲基呋喃醛[22]。轻火“大红袍”醇类物质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橙花醇、苯乙醇、橙花叔醇、植物醇、芳樟醇含量分别高出 0.13、0.53、3.15、1.19、0.13;苯甲醇、脱氢芳樟醇分别少0.15、0.16,其它成分相差不大。橙花叔醇带有玫瑰、铃兰和苹果花的气息,且略带木香[23]。轻火“大红袍”酯类物质含量低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含量苯甲酸己酯高出0.12;己酸己酯、己酸叶醇酯、2-甲基戊酸甲酯、水杨酸甲酯、己酸-2-苯乙酯、丁酸苯乙酯、乙酸橙花酯分别少0.12、0.25、0.42、0.10、0.04、0.31、0.22、0.24,其它成分相差不大。水杨酸甲酯具有冬青油香[24]。轻火“大红袍”内酯类物质含量低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茉莉内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分别少0.22、0.13。二氢猕猴桃内酯带有香豆素样香气,并有麝香样气息[25]。轻火“大红袍”含氮类物质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吲哚含量高出2.22;2-乙基-6-甲基吡嗪、吡嗪、2-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N-乙基琥珀酰亚胺、2-乙酰基吡咯、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含量较高。轻火“大红袍”酮类物质含量低于中火“大红袍”。与中火“大红袍”相比,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甲基庚烯酮、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分别少0.11、0.07、0.10,茉莉酮含量相差不大。β-紫罗兰酮是由类胡萝卜素降解形成,呈木香和紫罗兰香,β-紫罗兰酮的阈值极低(0.007 μg/L),对茶叶香气有积极贡献[26]。轻火“大红袍”杂氧化合物2-乙酰基呋喃含量低于中火“大红袍”,2-戊基呋喃相差不大。

结合茶叶感官审评与挥发性香气成分测定结果,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可能是因为α-法呢烯、橙花醇、橙花叔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含量较高。中火“大红袍”香气具有甜花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苯甲醇、脱氢芳樟醇、己酸己酯、己酸叶醇酯、己酸-2-苯乙酯、丁酸苯乙酯、乙酸橙花酯、茉莉内酯含量较高,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火功较高,具有清花香的香气物质减少,使得具有甜花香物质的比例提升。李晓静[27]研究发现清花香型的坦洋工夫香气以清爽气息的花香为主,带甜香或乳香,香气清高纯正且幽长,相对应的能够带来清爽,新鲜的花香的香气物质如芳樟醇、反-2-己烯醛、甲基庚烯酮、α-法呢烯等相对含量较多。甜花香型的坦洋工夫香气主要表现为甜香带花果香,香气较浓郁持久,对应的香气成分则更多含具有较甜润花香气息的香气物质,如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兰酮、β-月桂烯、β-石竹烯等。

中火“大红袍”香气略带火功香可能是因为5-甲基呋喃醛、2-乙基-6-甲基吡嗪、吡嗪、2-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含量较高。郭向阳等[28]研究表明老火黄大茶挥发性成分较多,多是具烘焙、焦糖香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

3 结论

本文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中火“大红袍”在滋味方面优于轻火“大红袍”。在香气方面,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馥郁幽长,中火“大红袍”具有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略带火功香。在滋味方面,轻火“大红袍”醇爽、岩韵显、品种特征显;中火“大红袍”醇厚回甘、岩韵显、品种特征显。不同焙火程度形成了“大红袍”迥异的风格特征。轻火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中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总量为24.15,中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总量为20.83。轻火“大红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碳氢类、醇类、含氮类高于中火“大红袍”,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杂氧类低于中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可能是因为α-法呢烯、橙花醇、橙花叔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含量较高。中火“大红袍”香气具有甜花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苯甲醇、脱氢芳樟醇、己酸己酯、己酸叶醇酯、己酸-2-苯乙酯、丁酸苯乙酯、乙酸橙花酯、茉莉内酯含量较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火功较高,具有清花香的香气物质减少,使得具有甜花香物质的比例提升。中火“大红袍”香气略带火功香可能是因为5-甲基呋喃醛、2-乙基-6-甲基吡嗪、吡嗪、2-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N-乙基琥珀酰亚胺、2-乙酰基吡咯、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含量较高。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大红袍”外形条索紧实壮实、青褐较润;汤色金黄亮;香气表现为清花香馥郁幽长;滋味醇爽、岩韵显、品种特征显;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显、蛤蟆背尚显。中火“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壮实、乌褐油润;汤色橙黄明亮;香气表现为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品种特征显;叶底较软亮匀齐、蛤蟆背显。本研究为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大红袍”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吡嗪大红袍岩茶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小鞭炮
吡嗪酰胺敏感性检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武夷岩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大红袍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