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钉钉移动办公平台的人员返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2020-12-01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教职工

严 巍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1 项目开发的背景

根据国家、省、市防疫指挥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防疫文件精神,为全面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学校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师生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在校疫情防控小组的带领和指导下,某校成立信息开发工作项目组,确定并制作了基于钉钉移动应用平台的人员返校信息管理系统,在河南省未推出统一返校人员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作为高效、科学管理学校人员返校的平台。

2 钉钉办公平台的介绍

钉钉是由阿里巴巴集团研发的一套即时通信系统平台,实现了集即时消息、短信、邮件、语音、视频等为一体的安全、独立的协同通信体系,能够与移动办公等第三方业务系统无缝切换,为内部工作人员提供点到点的消息、提醒、信息等服务,实现协同办公[1]。该项目基于钉钉平台对全校各类人员进行“一人一档、一人一案”管理,精准掌握各类人员健康状况。通过钉钉扫描二维码在线提交健康材料,采用系统自动审核与特殊情况自动推送信息由专职人员在线审核相结合,完成人员返校信息处理,自动甄别人员身份,非本校登记核定人员无法使用该系统。

3 人员返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第一阶段:开学前1~2周,学校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钉消息等网络媒体形式发布正式的开学通知,以附件形式推送《个人健康卡》《承诺书》及《返校申请二维码》。所有拟进校人员,扫描《返校申请二维码》进行填写并提交。经对应的审核人员进行材料审核。对于申请人员既往健康材料齐全、合格,无发热,返校前14天无境外或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等返程风险较小人员,给予审核通过并反馈告知其具体的返校时间;对审核不合格人员,要求在居住地(属地)进行检查治疗延期返校,经属地排除和治愈以后,重新再次提交返校人员申请,进行相关资料审核,直至通过审核以后按要求返校。

第二阶段:返校当日。入校人员根据《返校申请》审批通知的返校时间段,按时到校,依序进行扫码,如实选填并提交身份信息,由健康筛查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审核通过,有序进校。对于发热及其他异常人员,由防疫疾控人员按相关流程处理。

4 人员返校信息系统的实施步骤

4.1 成立项目组,人员分工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严峻复杂阶段,“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力”依旧很大。为了更好地做好复学的准备工作,圆满完成开学人员返校工作,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人员返校信息项目组,主要对学校开学前后师生及校内从业人员返校期间疫情防控、做到人员分时段、分类、分批、无接触审核、快速统计。具体来看,应完善组织机构,确定开发目的和建设周期。明确项目的功能要求、工作流程设计审批节点审批,分支条件调整的设计,实施测试与优化,制定相关使用项目人员培训方案与实施。

4.2 开展项目需求调查与分析

通过聊天、访谈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项目建设目的和用户的需求,梳理业务流程、业务节点、明确涉及的角色及角色的任务和相互关系。通过对当前疫情期间人员信息统计工作业务流程的梳理,找出业务推进过程中的痛点,提出线上系统优化的方案。

(1)返校前人员健康信息需求分析。全校师生疫情信息搜集监测。实行信息摸排联动策略,精准掌握全体师生、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现居住地疫情管理及动态行程轨迹。全覆盖、无遗漏摸清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和学生和需在校学习的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等的假期去向、健康状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2]。确定开学返校日期后,通知人员填报《返校申请》。

(2)返校当日人员报到注册需求分析。首先,使用电子注册等形式,避免安排集中报到注册,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返校师生线上填报《返校申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当前和既往健康状况、目前居住地、返程方式、出行出入境情况、是否到访过疫情高发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高发区人群等。其次,扫码筛查。返校人员按《返校申请》审批返校时间段到校扫码进行健康筛查,合格后方能有效,如有体温异常按发热人员隔离流程处置。

(3)返校人员总体规模与分类。通过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用户通过手机GPS定位主动上传人员当前所在地、通信大数据动态行程卡、健康码等信息。通过对拟返校员返校前进行总体规模分析和多要素健康状况评价,共收集各类拟返校人员健康调查问卷9 105份(其中,拟返校学生7 887份,教职工524份,教职工家属123份,各类从业人员571份)有效问卷覆盖率占拟返校人员总数的90%。通过分析,将拟进校的人员分为学生、教职工、教职工家属、各类从业人员4大类10种具体分类。

(4)在线重点审查项目设计。首先,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返校人员流行病学史筛查采取用户主动填报后由多级流程自动判断和医学专业人员复审相结合。其次,通过用户主动上传GPS定位获取人员现居住地、工信部通信大数据动态行程卡,了解人员返校前14天的动态行程。最后,返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返校人员健康筛查采用,当前体温和返校前14天的既往体温相结合进行健康筛查。

(5)在线提交审查材料的设计。包括:健康承诺书,通信大数据动态行程卡查询结果,健康码或健康证明以及返校前14天自我体温监测健康卡[3]。系统对返校人员健康承诺书的有无、通信大数据动态行程卡、健康码等按红黄绿3种颜色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多要素数据来判断人员返校前的健康状况。

(6)人员返校审批策略制定。首先,审批策略。由系统对人员在线提交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智能判断指派相应的审批人员进行逐级审批。对信息异常人员由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复审,再提交返校人员资格评审组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返校申请内容。包括:是否准许人员返校、告知返校的具体时间、收集人员返程使用的交通工具、出发、到达时间、是否有同行人及同行人健康状况等信息。

5 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5.1 用户界面的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有基本信息、健康状况、佐证材料上传3个模块。需要用户选择自己所在的校区,再根据用户的身份分为教职工、学生、校内从业人员、教职工家属,进行相应的信息采集。用户只需依次输入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现居住、返校前14天流行病学史、当前健康状况、上传个人健康承诺书,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填完上述信息以后,系统自动反馈人员准许返校时间段,同时要求用户提交返校出行拟使用的交通工具和返程时间段。所有信息填写完成,用户在线提交,等待进一步的审核。

5.2 审批界面的设计

审批界面根据返校人员的返校前14天流行病学史、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健康佐证材料是否合格,是否携带子女或有家人同行,同行人是否健康等问题进行分类,对4类人员10个审核要素42种组合情况进行智能分析,根据不同的组合信息,智能指派相应的审核人员按工作流程审核,例如,当返校人员出现流行病学史异常时,系统会智能添加流行病学审批专员,对人员流行病学史进行进一步的询问综合判断,如健康状况异常,则自动添加医务人员进行鉴别审批,只有当所有审批流程均通过以后,系统才会在用户申请表单上加盖审批通过的绿色电子印章。返校人员需持有审批通过绿色印章的申请表才能在允许返校时间段内返校。

6 项目使用预期效果

人员返校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能更加精准地研判健康状况,使得返校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做到“一人一案”“一人一档”,有效地规避了返校前14天流行病学史、健康状况和其他异常人员进入校园,有效提升了返校前后学校疫情防控的安全性和效率。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教职工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