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南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思考

2020-11-30许韵笛

商情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举措民族地区困境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当前,中国处于迅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立足民族地区,调动民族力量,总结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经验,探索新模式,发现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现代化 困境 举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新时代探索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两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动态发展、不断深化和不断积累的。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分析

目前,从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看,成绩非常明显,但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薄弱制约发展

渝东南民族地区属欠发达地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可见,社会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而社会建设重点发展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无论速度还是质量,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协同治理格局有待形成

一是党政包揽过多。这是很多地区都存在的現象。现实中由于“全能政府”惯性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大包大揽社会事务,忽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甚至将社会组织和成员视为社会治理的对象而不是合作的伙伴,进而导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难以形成。二是主体多元复杂。这是民族地区特有的现象。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主体,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公众,都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地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形成的困难。

(三)民族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从根本上讲,民族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度优势,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在实践中,由于社会各方面对民族政策重视不足,把握不够,执行力不强以及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相对滞后等原因,致使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一直没有操作性更强的单行条例,导致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具体实践中不能很好的执行。

二、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一)聚力发展,打牢经济基础

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发展经济,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夯实经济基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探索和研究新时期民族地区政策性扶持办法,整合农牧、水利、扶贫、民族等各方面资金和力量,帮助民族地区重点解决农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抓住这个重新洗牌的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努力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三是决胜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项目,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四是围绕渝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培育少数民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注重基层,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指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伴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越来越重要。一是要积极回应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基层群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的满意度,这是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供给侧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要以社区公共需求为基本导向,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实现群众诉求表达一群众利益保障一群众权利实现一群众需要满足的良性循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由行政工作向社会工作转变,进而推动社区认同向社会认同转变。二是要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机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释放社会潜力、激发居民活力。三是要创新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实现社区网格化由风险防控的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立体化、联动式的社区综合服务载体转变,实现机构、人员、信息和流程的整合,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延伸社区治理的覆盖面,提升社区治理的效果。

(三)发挥优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加强制度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早己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与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法宝。因此,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因此,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要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代化相结合来开展,即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例如,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没有单行条例、民族政策与时俱进的程度不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新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利益纠纷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整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来解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理论参考,2014,(2).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9-11-05.

[3]黄开腾.论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02).

作者简介:许韵笛,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教务科科长、公共管理讲师。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层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举措民族地区困境
跟踪导练(一)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