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苗族舞蹈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2020-11-30潘丽萍吴钰菡

戏剧之家 2020年34期
关键词:苗族舞蹈课堂教学

潘丽萍 吴钰菡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少数民族舞蹈的研究没有进入到主流的文化与艺术交流视野中,我们需要看到艺术领域各方面的生存环境。苗族舞蹈及其艺术形态,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社会历史、人文传统、生活经济等周边文化背景有着历史层面的密切联系。苗族舞蹈本身蕴含的信息有限,却打开了了解苗族舞蹈和民族文化的另一个窗口。

【关键词】苗族;舞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120-02

一、苗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苗族舞蹈的表演特征

关于苗族的历史渊源,有很多说法,通过舞蹈就可窥见其战争、迁徙、繁衍等历史元素,舞蹈所塑造的画面较为直观地体现了一些历史信息。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涵养较高、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歌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享有盛名。苗族的舞蹈起源较早,许多舞蹈都与红白喜事或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苗族文化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尤其令我们敬佩。尽管苗族的发展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苗族人民始终表达着积极乐观和豁然勇敢的精神。山水阻挡不了奔向大海的勇气,抑制不了拥抱太阳的壮志凌云的情怀。苗族舞蹈的舞姿和灵感源自苗族人民的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近年苗族舞蹈受到了现代舞的冲击,引出了一系列关于苗族舞蹈的继承和保护发展的问题。苗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支系繁多,分布较为广泛。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舞蹈种类就有锦鸡舞、芦笙舞、木鼓舞、板凳舞、踩亲舞、铜鼓舞、踩鼓舞、花带舞等等,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是鼓舞和芦笙舞。芦笙舞是以苗族人民手持芦笙进行吹奏,同时进行较为多变灵活的下肢舞步的民间舞蹈。鼓舞是一边击鼓一边跳舞的民间舞蹈,通过击鼓的节奏和舞蹈进行配合表演。芦笙舞可分成“表演性芦笙舞”、“群众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自娱性芦笙舞”这四类。在苗族不同地区,其舞蹈表演形式和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同时,芦笙舞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从生活中的劳作生产到娱神娱人活动、从宗教丧葬仪式到婚姻嫁娶礼仪,都离不开苗族芦笙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种类的苗族舞蹈也在适应着当代潮流,进行创新和改革,从以前的宗教祭祀中解放出来,广泛地运用于苗族各种节日庆典和婚庆活动中,让苗族舞蹈成为广大人民喜欢和热爱的群众性舞蹈。

悲壮的“芦笙芒筒祭祀乐舞”和高昂激越的“反排木鼓舞”描述了苗族同胞逃避战争、辗转迁徙、寻找美好家园的过程。从舞蹈动作的角度来看,也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和曾经出现的文化,比如对牛、锦鸡的图腾崇拜,反映了苗族山寨的遗风。这些舞蹈通过连续世代的活体传承方式,利用舞蹈向苗族的子孙诉说祖先的历史,对于研究苗族文化的学者和舞蹈传承教学来说,都具有实际的研究价值。

苗族也有体现女性柔美典雅风格的舞蹈,其中典型的舞蹈有“踩鼓舞”、“锦鸡舞”、“踩亲舞”、“古瓢舞”和“花带舞”。当她们跳这类舞时,通常由年轻男子吹芦笙以伴舞,以表现他们的求爱心理。苗族女孩的舞蹈动作主要是手臂的摆动及腰部和臀部扭动,这与我国楚舞的动律相似,这部分肢体的动作表现出她们温柔、含蓄、稳定、沉静、诗意的心境和美感。

(二)苗族舞蹈音乐特征

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同样也离不开舞蹈,两者有着不可分割、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苗族舞蹈中芦笙吹奏及古瓢琴拉奏的音乐结构和木鼓、铜鼓敲击的音乐结构具有相似的逻辑,一般包括引句、插入、结尾,有时也伴以“飞歌”或喊声。“飞歌”注重开头和结尾的回响,“飞歌”唱的开始段落和结尾段落的曲调、旋律是一致的,在“高声”部分使用重复的手法,通过同曲不同情的方法进行调整,但总的来说,歌曲只是背景音乐,舞蹈的节奏不受其影响,舞蹈的节奏是跟芦笙、古瓢琴及木鼓、铜鼓的节奏而行的。苗族的演唱方式可分为三种“假声唱”“低语唱”和“真嗓唱”,根据曲调的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和演出场地的不同进行调整。此外,苗族民歌中真假声转换自如的唱法很特别,在今天的声乐系统中,虽然这种演唱方法显得缺乏专业规范,但它具有的民族特色和民间价值应得到尊重;苗族舞蹈不仅要民歌的演唱、乐器的演奏、敲击与舞蹈的运动相一致,而且舞步的幅度和频率也要相应改变强弱和快慢。

二、苗族舞蹈元素的提炼与运用

(一)腰胯动作

“扭腰摇臀”是苗族舞蹈运动规律的核心,因为舞蹈中典型的“起、沉”运动规律是以腰臀为连接轴形成的,苗族舞蹈的动态规律也是以腰臀为主。同时“腰部”和“臀部”在苗族舞蹈中也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属于主要驱动。苗族舞蹈的动作主要是“摆臂”、“扭胯”和“挑胸腰”,节奏不同,效果也不同。苗族舞蹈動律既有“脆性”也具“柔韧性”、既“不顺”又“协调”,没有拖延,稳定而不沉重,健康而不粗俗。这一动态规律不仅将苗族舞蹈的热情和鲜明的特点进行了展示,同时也很好地将苗族女性的灵巧、生动和内秀的的人格特点进行了诠释。

(二)摇臂动作

在苗族舞蹈上肢部位运动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的就是摇臂动作,即大幅度地挥动手臂,使手臂以不同程度划圈。双手臂先后摇臂划圆,配以三步一踢,是基本的动作。在挥动手臂的同时,双脚保持自然站立的位置,身体向着某一点进行准备和配合。在进行摇臂动作的学习时,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旋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两腿的膝盖松驰,身体呈半蹲姿势的同时呼吸下沉,两手臂靠近身体垂直地面;其次,双手在腹前交叉打开,接着在头顶交叉打开,双手划下,此动作双脚并拢两腿颤膝或原地踏步;其次,手臂举在头上,形成一个“V”字型的舞姿,俗称开花掌;再次,重复第一个动作的所有步骤;最后,呼吸下沉,手臂放在胯两旁,俗称压裙位摇臂(划圈)。当然,摇臂划圆动作受服装、银饰所限,动作幅度不可能太大。

(三)踩桥动作

猜你喜欢

苗族舞蹈课堂教学
冰上舞蹈搭档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我和舞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