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11-30孟庆鑫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思维能力数学

孟庆鑫

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共同认识。多年的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观察、发现诱发学生思维,类比、归纳培养学生思维,注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程;学生;思维能力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普通差一些,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甚至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另外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这样就导致了中职生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相关程度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提高与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

“思维始于问题和惊奇”,没有问题和惊奇产生,思维就永远得不到发展,社会永远不会进步,任何思维过程都受到一定的情境制约和激发,就像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创设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拔响学生思维的琴弦。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教师要善于设置悬而未决的疑问,引出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例如,在讲指数函数这节课前,老师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这张白纸厚度只有0.1mm,经过对折27次,纸的厚度将是多少?大家猜猜看,有那么高?”学生不得其解,老师略作停顿后说:“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老师乘势指出:“学习指数函数后,我们可以算出其厚度约为13442m。”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逻辑一样,都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只有通过观察发现,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就如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观察是智慧最主要的能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二面角概念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本打开直立在桌面上,观察打开到不同程度图形的变化(倾斜程度不同),或以教室为例,观察侧面墙与前面的墙所成的图形,或者与屋顶平面所成的图形,及三面的交线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换元法是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换元可以使复杂的形式简化,达到化繁为简,减少运算的目的。

如解方程logx+2(4x+5)-log4x+5(x2+4x+4)-1=0

由于logx4x+5(x2+4x+4)=2log4x+5(x+2)

故设y=logx+2(4x+5),则原方程化为y-2/y-1=0,由于简化了形式,此题很快得到解决。

三、培养类比、归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思维能力

教師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推出1+3+5+7+…+(2n-1)=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归纳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热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类比、归纳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从固有的解题模式中解放出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本身的结构、规律、利用、类比归纳,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变面、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注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2.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3.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总之,教师要想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孙雪,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年10期

[2]李彬,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8年28期

[3]师保国,刘霞,余发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落实[J].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37期

[4]潘万伟,冯晓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30期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思维能力数学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