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焦作当阳峪绞胎瓷的艺术之美

2020-11-30李文省李文献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艺术特征

李文省 李文献

摘要:焦作绞胎瓷以其特有的制作工艺和由内及表的胎体装饰效果独具特色,其将实用审美集于一体,把器形与装饰高度结合,从工艺技法到艺术造诣、从表现形式到文化内涵都有着独到的一面。其浑然天成的纹理效果、内外通透的艺术品格、抽象的视觉装饰手法独树一帜。在各种工业陶瓷制品日益泛滥的今天,本文通过简要阐述绞胎瓷的艺术特征,分析焦作绞胎瓷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绞胎瓷;艺术特征;美学思想

绞胎瓷,又叫“绞泥”、“揽胎瓷”,北方民间俗称“透花瓷”。绞胎瓷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宋,元以后工艺逐渐衰落几近失传。其纹理主要以仿制犀毗漆器为特色。其纹样主要有羽毛纹、席编纹、麦穗纹、云片纹、菱形纹、琥珀纹、花朵纹、木理纹、水波纹等。这种瓷器装饰主要靠胎体本身材质色泽变化来进行表现,其色泽变化多样,为当时瓷器中的独特装饰手法,也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绞胎器和谐自然的装饰,将瓷器的形、色、质三者进行了和谐统一,实现了工艺与审美的高度统一。绞胎瓷器的胎质颜色多为白、褐、深褐色,其次为粉红色,棕色。从纹理变化上看,由于采用纯手工制作,每次色料配比、绞揉次序、镶贴组合方式、块面大小各有不同,制作出的图案也无法雷同,但是从历代绞胎器物或标本中不难发现,不同时代的绞胎纹理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唐代多以抽象写意的长线条绞胎纹为主,器物显得自由洒脱;宋代则多采用精致小巧的点状纹样有序构成为主,更注重器物装饰的内在美;辽金时期的绞胎纹样和器物造型都表现的较为机械呆板,缺少生气和韵味;明代以后,绞胎装饰由整器装饰演变为局部装饰。总体来看,唐代多以木理纹图案装饰于枕的四侧,枕面饰团花绞胎纹或圆花绞胎纹。到宋金时期,则以贴面绞胎图案装饰为主,纹样变化更加丰富,有绞胎与珍珠地相结合装饰,也有以团花纹与圆花纹相结合的绞胎纹图案装饰等。绞胎纹样从抽象演绎到形象组合,无不体现出陶工们杰出的艺术创作水平。目前珍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绞胎瓷仅有70余件,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一、工艺之美

所谓绞胎即陶瓷技法之一,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相绞形成不同色彩的纹饰图案,然后再通过拼贴、盤筑、拍印、镶嵌或拉还成形后饶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还绞揉方式不同,纹理随之变化无穷,大致分为自然纹与规整纹两类。巧夺天工的焦作绞胎瓷自身散发出浓郁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件成品都千胎千面,表里如一。这绝妙的工艺程序是怎样的?又是通过怎样娴熟的手,怎样智慧的心,才能使这再普通不过的瓷土变的如此完美有灵性?“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我们所看到的焦作出土的绞胎器物中多以两色瓷土绞合而成,制作工艺也比一般的色釉瓷要繁杂的多。流程通常是将两种泥料在练泥后绞揉再经贴敷或拉还成型,然后进行一系列的修正磨光施釉和还体素烧处理后,方可入密高温成瓷。绞胎瓷由内及表的装饰效果主要表现在瓷胎中求变化,所以在制作工艺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且不具有复制性。每件绞胎成瓷都可以说是一次创举,装饰纹理与瓷胎质感浑然一体,里面包含了工匠们心与物相互交融的全过程。

二、纹饰之美

焦作绞胎瓷的制作无法复制,因作者不同,纹饰也不可能完全雷同,在每次的绞操泥巴、拼贴方式、位置方向的差异都引起微妙的变化。从焦作窜绞胎瓷出土的作品来分析其绞胎纹饰,虽然千胎千面但有迹可循的。装饰纹样多以发散型和密集型为主,大致分为有羽毛纹、编织纹、木理纹、麦穗纹和自由纹等。特别是在自由纹作品中,自然形成的纹饰形神兼备,有种似像非像的朦胧之美,有的像名山大川、有的像海洋世界、有的像田园山村、有的像人物动物等,给人无限想像的空间和美的享受。绝无雷同的纹饰使焦作绞胎瓷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蔽,著名的陶瓷学家叶結民说过:“绞胎瓷因为它表里如一,被称为瓷中君子,又因为每一件绞胎瓷的纹饰不尽相同,而被全释为“君子和而不同。”曾有人作诗:“十样釉色入泥层,百种纹理由胎生,千度火焰治瓷韵,万种情怀在其中”。绞胎瓷的各种纹饰均引人入胜,与器物自然和谐在一起,极具你中有我静中有动的强烈艺术魅力。例如羽毛纹饰,麦穗纹饰等都是融入真实心境与审美意识才能达到的生动传神。充满着随心所欲的逍遥意趣,别有清逸雅韵的纹饰之美。正是鉴于绞胎瓷的这种纹饰之美,才有专家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焦作绞胎,宋瓷精韵,当阳遗脉,云台幻彩。”准确而形象地总结出焦作当阳峪绞胎瓷的地位和艺术魅力。

三、和谐之美

唐宋时期绞胎器装饰图案的多样变化,一方面体现出在外交和文化强势背景下,文学艺术和陶瓷手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地窑口你追我赶的发展过程中,为凸显产品特色,陶工们也千方百计地在陶瓷产品造型与装饰上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打破青、白瓷的强势发展地位,从同时期出现的三彩、花釉、釉下彩瓷等新品种来看,这些都是市场竞争下的结果;宋代五大名窑林立,各种陶瓷新品种也层出不穷,在这文化艺术和陶瓷手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绞胎瓷器也从唐代的外放型转向内省,器物造型更强调实用至上与材质工艺之精美。文人作为时代审美文化的主流群体,崇尚自然,追求质朴之美,工艺上追求自然天成,绞胎图案更为精细密集,装饰于器物内外如同孔雀开屏,鹧鸪舒羽、云彩飘舞,多种色泽相互交织于一起,极具视觉冲击力,其装饰风格折射出宋代浓郁的民俗美学和宗教美学思想。从宋代绞胎器的装饰图案中,传达出手工技艺所承载的时代文化精神。是宋人崇尚自然、追求质朴的美学思想的自然流露,是人与自然宇宙精神的和谐统一。因此,绞胎器的纹样图案上也自然流露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如唐代的团花纹、连珠纹等绞胎装饰使用,体现的是唐文化下的多民族文化和谐气象,不规则纹、云纹等抽象图样体现的是宋人“内省”下的文化心态。羽毛纹、席编纹则体现出人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关注。绞胎瓷器制作讲究意在笔先,境由心造。其创作过程是人性的自然释放过程,也是心物相互交融的过程。

焦作当阳峪绞胎瓷集萃了我国精华的文化,演绎了深厚的底蕴,具有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在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的时代,在国家大力保护文化遗产、振兴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在当代大力传承和发展焦作当阳峪绞胎瓷的美学风格,注重个性与创新,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绞胎瓷作品,是我们绞胎瓷艺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绞胎陶瓷器艺术研究[D].黄凡.湖南工业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