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反法西斯阵营海报宣传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2020-11-30李颖

传媒 2020年5期
关键词:宣传二战

李颖

摘要:“二战”时期为了满足战争需要,英美政府和苏联都借助海报进行了全方位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本文以“二战”中同盟国阵营的官方宣传海报为例,将三个国家以政府为主导的反法西斯海报宣传加以分类、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二战 反法西斯阵营 海报 宣传

“宣传”(propaganda)一词起源于17世纪的宗教传播,意为“播种”(to sow)。其后,“宣传”这一概念经历缓慢发展,直到20世纪迎来了宣传理论和实践的爆发,被认为现代民主社会的“隐形武器”,因而20世纪也被一些学者称为“宣传的世纪”。“二战”是战争史上最宏大的战役,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资源投入战斗,所有交战国的宣传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反法西斯阵营中,英国、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双方的宣传在理论和表现形式上也截然不同,但都借助海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法西斯宣传。

一、宣传的嬗变与世界大战

20世纪早期,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宣传的研究和洞见成为传播学发展的直接源头。宣传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为政府争夺民众的“心与脑”发挥强效果还是有限效果,成为传播学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分水岭。欧洲大陆通过群体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揭开宣传的面纱,使宣传从幕后走向台前;以哥伦比亚学派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则通过民意调查技术、舆论学和传播学等实证研究对宣传效果一探究竟。社会和学术界对宣传的认识变迁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实现的。

20世纪初,欧洲国家纷纷进入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国家的利益就等于民族的利益。因此,当“一战”爆发时,由德国鲁登道夫将军提出的“总体战”要求国家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争取战争的胜利。控制民意的宣传成为“总体战”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使“一战”成为现代国家第一次大规模宣传活动的试验场。“二战”前,结合“一战”后的惨痛经历和对宣传的高度重视,在希特勒和戈培尔领导下的纳粹德国将极权主义宣传推向了极致,包括宣传模式“一体化”、大众“原子化”、“弥天大谎”策略以及严格的审查制度等。而对抗法西斯主义的同盟国阵营主要由两大意识形态组织的政权形式构成,分别以英美和苏联为代表。

英美两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宣传的强效果论进行了修正,美国出现了以实证研究为代表的研究路径,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分别以广播和电影对特定人群的说服效果进行测量,提出了“顽固受众”“意见领袖”等新的变量,得出了宣传的“有限效果理论”。战后,法国社会学家艾吕尔以“整体化”的观点发展了宣传的批判理论,其理论专著《宣传:塑造态度》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窠臼,以整合的观点理解宣传,论证了宣传与现代性的关系,并认为宣传是现代社会的宿命。

苏联方面,“二战”发生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宣传体制与政治模式同样具有“一体化”的同构性。由于苏联人民的识字率有待提高,苏联宣传历来有通过宣传画对大众进行鼓动的传统。“二战”期间,宣传画这种宣传形式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大众心理从发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状态调适为反抗外敌入侵的卫国战争模式。

世界大战推动了宣传研究的发展,政治学、心理学侧重于解释宣传的意图。传播学专注于宣传的效果,学术界对宣传的态度从“一战”后带有偏见的强效果论到“二战”后悬置偏见的有限效果转变。

二、英美反法西斯海报宣传分析

英美都结合本国历史和价值观来动员大众支持前线的战争、坚定胜利信念。英国政府向妇女宣传如何为战争服务,战争期间如何节约资源、自给自足。美国政府则开始招募女性参军,并说服男性农业人口保证粮食生产也是一种具有“男子气概”的表现。英国还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反间谍”主题,随处可见的海报时刻提醒着每个英国公民守口如瓶。从日常生活到价值观,英美的战争宣传广泛而深刻,笔者选取三个具有特色的主题加以展示和分析。

1.宣扬欧美价值观。经历过“一战”重创的英国实力大减,失去了日不落帝国的往日雄风。但是向法西斯主义宣战是决定民族国家存亡的历史抉择,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敦刻尔克撤退后發表了“二战”中最著名的演讲《我们绝不投降》(We Never Surrender),称面对德国的空袭,英国人不会屈服,仍然有勇气对抗法西斯邪恶力量。哈罗德·皮姆(Harold Pym)设计的战争海报同样具有这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力量,坚固的坦克和先进的飞机告诉英国民众“我们仍有能力!”(Mightier yet!)(如图1),英国必将赢得这场战争。

美国的官方宣传给参战赋予了神圣崇高的意义,如为美国的立国价值观“自由”而战,因此,加入发源于欧洲的战争可以被普通美国人所理解。1943年美国战争情报局制作了海报“美国人永远为自由而战”(如图2),美国画家伯纳德·佩林(Bernard Perlin)将1778年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时站在前排的三个军人和1943年一身戎装奔赴欧洲战场的三个美国大兵置于同一场景,海报传递给读者这样的潜台词:正如1778年美国独立战争美国人不愿接受英国压迫那样,现在,美国为了欧洲遭受法西斯压迫的人民重获自由而参加战争,“自由”是美国的立国基石,为自由而战成为国民的政治信仰。这幅海报成功地将美国的深层价值观与参加“二战”联系在一起,问世之后反响强烈,成为美国最经典的爱国主战海报之一。

英国政府则号召群众自给自足,为战时生活做准备,家庭妇女以及儿童回收纸张、金属和骨头,用以制造飞机、枪支、坦克、战船和弹药(如图3-4)。

2.倡导自给自足,调动社会资源。作为“二战”欧洲战场前线的英国,对战争时期随时可能发生的空袭、停电等情况对民众发起了一场海报宣传运动,通过海报、传单形式让民众自救的信息进入大众生活的公共领域和千家万户,在影像普及以前,海报对传播简单的演示性信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英国政府在“二战”中号召民众过节约、简朴的生活,并将其与道德联系在一起,节约再利用成为一种战争时期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动员主题。针对家庭妇女的系列宣传海报“修修补补”(Make-do and Mend),通过图文并貌的形式吸引女性读者注意,向她们推广修补衣物的技能和回收利用的途径,整合社会闲散的人力、物力,强化战争时期的社会分工。在这些海报中,为战争服务的妇女们的主体性被突出,宣传海报中的女性具有独立、自主、自信的品质,广大家庭妇女被官方认可成为服务国家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二战”中,先进的武器被投入战斗,与冷兵器时代不同,武器的进步对人体能的要求逐步降低,为了战争需要,美军在“二战”中开始动员和招募女性参加战争,女性的形象大量出现在招募海报中。为了引起男性的注意,在战争中更加突出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海报宣传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和突出女性的形象元素。美国“二战”宣传中的女性被刻画成和男性一样勇敢、正直,还能像男性一样承担起战争责任的形象。美国女子军团辅助部队的招募海报《这也是我们的战争!》,向美国广大女性宣导“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全新观念(如图5)。战争期间,美国除了需要征用足够的军事力量,同时还需要维持相当大的农业劳动力,以满足更高的战时生产目标。为了说服美国的年轻男子留在农场工作,美国政府推出了“关于美国农民男性气概”的公关宣传,向年轻人推广这样一种理念:参军入伍和农业生产都是服务于国家战时需要的目的。留在农场的年轻人和参军的年轻男性的视觉海报相呼应,在官方宣传海报中,理想的军人和理想的农民都具有强壮的白人男性形象特征,他们随时准备奔赴战场作战,就像在农田里一样(如图6)。

3.“无心之语”反间谍海报运动。“二战”时期英国政府发起了一场以“无心之语”(Careless Talk)为主题的海报运动(如图7-8),“无心之语,让人丧命”(Careless talk costs lives)成为一句流行的口头禅,这个宣传运动不仅起到了保密作用,从更深的层面上还体现出英国人在纳粹的压力下表现出的团结、乐观和坚韧精神。在这场运动中对于接近英国士兵的女间谍、通过电报网络窃听和对特定人群“无心之语”的偷听等间谍行为都以场景化的方式展现在英国军人和民众眼前,将人们认为遥不可及的军事间谍活动生活化,提高了所有民众的警惕,有效保证了英国的国家安全。

三、苏联反法西斯海报宣传分析

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早上突然入侵苏联,苏联外交事务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向全国人民宣布战争的消息。他敦促公民“击退掠夺性攻击并将德国军队从我们的祖国驱逐出去。”回顾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对俄罗斯的灾难性入侵,他承诺希特勒“将遇到同样的命运”,这种叙事也体现在了苏联的宣传海报中。在入侵发生后的几周内,苏联的宣传工作室在莫洛托夫激动人心的讲话中轰轰烈烈地展开,谴责德国的背叛,并敦促公民加入国防军,在宣传中强大的苏联防御使德国寸步难行。

1941年6月23日,苏联三位艺术家建议在莫斯科建立新的宣传工作室,以成长(ROSTA)为模板创作海报,这项提议获得批准,这个新的部门被纳入塔斯社(TASS)。这个新的宣传分支被命名为“编辑办公室/制作塔斯窗口军事防御海报工作室”,简称“塔斯窗口海报工作室”。最初,该工作室从苏联高级司令部发布的党派指令、命令和新闻公告或者苏维埃信息局(Sovinformbiuro)发布的官方报告中提取主题。到1941年7月,艺术家开始根据斯大林的演讲设计海報。随后,海报主题由艺术家和作家提出,并提交编辑委员会批准。最终的设计基本上是彩绘的模型,然后被转发到模板部门制作。在战争期间海报重新抬头之后,英雄战士和忠诚、勤奋的公民与讽刺或妖魔化的敌人形成鲜明对比。苏联的政治海报和宣传画形成了一套新政权特有的政治符号和色彩体系以及抽象的意识形态概念与象征海报的对应关系。苏联统治集团出于实用主义考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东正教弥赛亚主义的结合便于新意识形态和信仰的传播和广泛接受。

1.无情歼灭敌人。在海报《去死吧!法西斯毒蛇》(如图9)海报中,黑色毒蛇的身体摆出纳粹标志的形状来象征危险、邪恶的法西斯纳粹,红色是苏联专有的颜色,代表苏联士兵。海报向士兵宣传着这样的信息:毫不留情地毁灭敌人, “二战”的历史也的确如此。苏德战争爆发第二天,苏联各大城市就出来现了笔名为库克雷尼克塞(Kukryniksy)创作的海报《无情地粉碎和歼灭敌人!》(如图10)。在这幅海报中,法西斯纳粹最高领袖希特勒用头戳破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伪善的面具随即掉落,当他伸出魔爪准备侵犯苏联时,高大的苏联士兵已经用刺刀顶住了他的头顶。海报传递出苏联红军对撕毁条约的德国纳粹毫不留情的态度,并明确地表达德国纳粹是苏联的敌人,不再是签订条约时的朋友。

2.“俄罗斯母亲”隐喻个人对国家的责任。1941年,瓦托里纳和杰尼索夫创作的母亲主题海报《闭上你的嘴!》,伊拉克里·托兹创作的战争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维克多·科雷特斯基创作海报《红军战士, 救救我们!》

这张名为《闭上你的嘴!》(如图11)的海报由苏联海报艺术家瓦托里纳(N. Vatolina)和杰尼索夫(N. Denisov)创作,它的海报部分以母亲形象为主,文字部分節选了苏联诗人萨缪尔·马沙克(Samuil Marshak)诗句中警告式的语言。该海报和英国《无心之语》系列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求人们在战争期间提高警惕、防范聊天和八卦的潜在危险。据说海报中母亲的原型是瓦托里纳的邻居,她的儿子们在战斗前线,自己儿子的生命在战场上悬于一线,她用目光凝视,并用手指抵住嘴唇,深情严肃地告诉读者:战争时期,不要多说话。她代表了千千万万儿子上战场的母亲对每个公民的郑重要求。

伊拉克里·托兹(Irakly Toidze)1941年创作的著名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如图12),是将母亲的视觉形象与抽象的祖国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典型案例。母亲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给予生命、无私照顾孩子的角色,海报中全身穿着红色衣服的母亲还具有了俄罗斯民族正直、刚毅的特质,这样的母亲一手握着“红军效忠誓言”(the Red Army Oath of Allegiance),并将它推向读者以制造出视觉心理暗示。母亲另一只手高高举起,再一次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身后的象征参战的武器,向读者传达出,加入保卫国家的战争是母亲对孩子的召唤,也是孩子对母亲不可推卸的责任。相信任何人都很难拒绝母亲发出的请求,无形中积聚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说服力,推动“人民的儿子”应征入伍。

维克多·科雷特斯基(Viktor Koretsky)于1942年创作的以母亲形象为主题的战争宣传海报《红军战士, 救救我们!》(Red Army Fighter,Save Us!)(如图13)中聚焦了一位面对纳粹刺刀、怀抱孩子的年轻母亲,这对母子眼中的恐惧和无助带来加强的视觉冲击,激发读者保护母亲和幼小孩童的冲动。在苏联的海报中,不同的母亲形象向读者提出了不同的诉求,共同的是母亲的要求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是不可拒绝的责任,具有最大化的说服力。

在苏联的“二战”宣传中,海报是现实艺术的体现,它简洁易懂、无所不在,还具有装饰性。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战争的发展,又是具有纪念价值的宣传工具,战争宣传海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报艺术在战争期间迅速发展,产生了新的表现形式。1941年至1945年的海报对图片宣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上艺术家在内的苏联的海报主义者为后世留下了生动的海报,展示了苏维埃的不屈不挠、为祖国挺身而出的抗争意志。

四、反法西斯“三巨头”海报宣传比较

由于国家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同,英美和苏联的海报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大不同,但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英国实力衰落,宣传更加贴近生活,展现压力下的务实乐观。经历过“一战”的沉重打击和民众对官方宣传的抵制后,英国在丘吉尔等主战派的领导下加入战争,政府和民众对战争的投入和后果心知肚明,所以,“二战”时的英国宣传减少了对维多利亚时代黄金时代的歌颂,在英国社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战争不再是日不落帝国实现荣耀的方式,而是对民众的正常生活的破坏。从英国 “二战”著名海报《我们仍有能力》的修辞可以看出英国对自身不再是“大英帝国”的现实有清晰的认知,但实力的衰落并不代表英国会与德国媾和,面对多年来大力发展军事的纳粹德国,英国明知抵抗将带来重大损失,但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做出了历史的选择,成为第一个对法西斯宣战的世界大国,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并加速了英国说服美国参加战争、增加同盟国力量的进程。在对内面向大众的宣传上,英国政府继承了“一战”宣传的经验,同时摒弃了饱受诟病的“宣传技巧”,最终呈现在海报上的战争宣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加强民众的信心,用幽默的方式让民众免于恐惧;二是大量传播如何应对战争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加强公众对战争的常识,而非像帝国史诗,将伤亡降低在最低水平,用最小的伤亡获得胜利和结束战争是执政党避免在战后被选民抛弃的唯一选择。因此,英国“二战”的宣传体现了审慎的乐观以及对平民生活的关照。

2.美国海报传播多以价值观为旗帜,统筹各行各业。美国再一次加入欧洲的离岸战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美国支持的一方会大大增加胜利的可能性,美国将从战争中获益、提高美国战后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领导地位,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但从民众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政府宣布参战,他们将像“一战”那样为战争付出高昂的代价。美国没有可以说服民众加入欧洲战争的直接原因,因为美国本土珍珠港受到的是日本法西斯的攻击,美国理应将参战范围锁定为亚太地区,那么,如何为美国派兵欧洲寻找合法性将非常重要。美国将宣传着眼于美国立国之本——民主、自由价值观。法西斯纳粹的扩张是美国所珍视的价值观的破坏者,因此,美国人民应该为捍卫这些价值观而战。同时,美国在加入“二战”之前就与同盟国有紧密的配合,在宣战之后更是统筹协调前线与后方在人力资源和物资上相辅相成的关系,“二战”美国展示了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威力,加上战前美国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战后获胜的美国顺理成章地成为西方国家领导者,接替了英国的霸权地位。

3.苏联海报传播饱含战斗激情,强调胜利和彻底摧毁敌人。由于德国撕毁了与苏联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激起了苏联对德国背信弃义的愤怒,体现在海报中是更多的暴力元素和对希特勒的仇恨,苏联的宣传海报除了标志性的红色外,刺刀和流动的血液,或者两者的结合——带血的刺刀和遭受惩罚的希特勒比比皆是。苏联的海报非常敏锐并情绪化,为了加强情感冲击力,宣传海报更加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如或严肃或焦虑或恐惧的母亲和将希特勒置于死地的苏联士兵的战斗行为。布尔什维克将国内红色革命的激情延烧至世界大战,鼓动性的战争海报成为苏联参战后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以“塔斯之窗”为代表的“二战”宣传海报在战时被张贴的同时,也成为后人理解“二战”苏联艺术和宣传的一个窗口。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2013.

[2]李普曼, 克文.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局,2015.

[4]Bernays E L.The engineering of consent[J].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47(01).

[5]旧金山美术博物馆.英国“二战”动员海报《我们仍有能力》[EB/OL].(1988-01-01) [2020-02-12].https://art.famsf.org/ harold-pym/mightier-yet-world-war-ii-poster-x1988451.

[6]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美国“二战”动员海报《美国人将为自由而战》[EB/OL](1943-12-31)[2020-02-12].https://content. libraries.wsu.edu/digital/collection/propaganda/id/256/.

[7]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 英国“二战”宣传海报《自己种粮,充实厨房》[EB/OL].(1942-12-31)[2020-02-12].https://www.iwm. org.uk/collections/item/object/10283.

[8]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二战”宣传海报《主妇们,行动起来,收集纸、金属和骨头!》[EB/OL].(1940-08-31)[2020-02-12].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theartofwar/prop/ production_salvage/INF3_0219.htm.

[9]“二战中的女性”网.美国“二战”征兵海报《这也是我的战争》[EB/OL].(2016-09-29)[2020-02-12].http://womenofwwii. com/posters/this-is-my-war-too-waac-wwii-recruiting-poster/.

[10]美国国家档案二馆.美国“二战”动员海报《农民们,山姆大叔要你为农业普查做好准备》[EB/OL].(1943-03-09)[2020-02-12].https://catalog.archives.gov/id/514239.

[11]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二战”反间谍海报《无心之语,要人性命/你忘记了但她记得》[EB/OL].(1942-12-31)[2020-02-12].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theartofwar/prop/home_front/ INF3_0271.htm.

[12]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英国“二战”反间谍海报《无心之语,要人性命/她说过……这发生了》[EB/OL].(1942-12-31)[2020-02-12].https://www.iwm.org.uk/collections/item/object/31822.

[13]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苏俄“二战”宣传海报《去死吧!法西斯毒蛇》和《无情地粉碎和歼灭敌人》[EB/OL].(1941-06-23)[2020-02-12].https://www.iwm.org.uk/collections/item/object/15553.

[14]加勒里克斯在线博物馆.苏俄“二战”宣传海报《闭上你的嘴!》[EB/OL].(1941-12-31)[2020-02-12].https://gallerix.org/ storeroom/1973977528/N/1732069683/.

[15]盖帝图片塔斯社.苏俄“二战”宣传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EB/OL].(1941-12-31)[2020-02-12].https://www.gettyimages. com/detail/news-photo/soviet-propaganda-poster-with-a-sloganmotherland-is-news-photo/522575662.

[16]維基文档.苏俄“二战”宣传海报《红军战士, 救救我们!》[EB/OL].(1942-12-31)[2020-02-12].https://lechaim.ru/ ARHIV/99/nemirovskaya.htm.

猜你喜欢

宣传二战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二战”历史漫画
难以磨灭的二战瞬间
《二战回忆录44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