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电影“以小见大”的家国情怀解构

2020-11-30金彦龙

传媒 2020年5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金彦龙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理念推到了新高度,将抽象的民族情感融入七个打动人心的小人物故事:叙事上对家国情怀进行不同时空的话语解构,彰显超越时空、跨越个体的感染力;人物上达成个体与时代深层次的命运共振和情感共鸣;音乐上采用老歌新唱和快闪形式,反映时代变迁,传递四海心声;意境上融入留白等创作技巧和家国天下的中国精神。本文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探析主旋律电影如何“以小见大”解构家国情怀。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家国情怀 电影语言 《我和我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献礼作《我和我的祖国》登上银幕,上映仅16天票房即突破26亿元,电影口碑也节节攀升,猫眼评分高达9.7分,为同档期最受好评的影片。据新浪微博统计,截至2019年10月12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79次,影评阅读量超35亿次。《我和我的祖国》成为国庆档当之无愧的票房和口碑双科冠军,作为一部有命题作文色彩的主旋律电影,其无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影片选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对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片段进行电影艺术语言的加工和处理,将时代变迁投射到百姓生活中,将抽象的中国精神和民族情感融入打动人心的小人物故事,将深邃的家国情怀与个体情感命运相联结,激发了民族情感和记忆共振。

一、主旋律电影发展现状:宏大立意,质朴回归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旋律电影也和祖国共同经历了历史性的发展与变革,其创作理念和话语方式不断变迁,反映出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建国初期,主旋律电影以具有战争和革命色彩的红色电影为主。主要作为政治宣传工具,更重视意识形态的输出和感化,如《红色娘子军》《地道战》等。改革开放后,主旋律电影进入成熟化和艺术化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开国大典》《红河谷》等经典佳作,但整体仍表现出一定的框架局限,缺乏多元化探索与市场化表达。

新世纪的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的结合进一步深入,引入民营资本力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主动迎合大众需求,彰显好莱坞风格的《风声》、众星云集的《建国大业》即是典范。

2010年后,电影市场出现了许多与类型片融合的主旋律佳作,令观众与业内人士眼前一亮。比如,视觉效果出色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彰显英雄主义的《战狼2》、警匪片色彩浓厚的《湄公河行动》以及节奏紧张剧情流畅的《红海行动》等,这些影片用商业化和类型化的手法展现了永不过时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理念突破和形式革新,可谓“叫好又叫座”。

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影片打破了主旋律宏大叙事的刻板框架,对家国情怀进行了深层次、人性化的解构。片中几乎没有以往爱国片的大场面和大特效,将镜头聚焦于普通个体的家国情怀,电影语言质感、温暖、朴素,用真实动人的细节唤醒观众深层次的精神共鸣,既是一种崇高情感的落地与下沉,也是一种中国式审美叙事的回归。

二、《我和我的祖国》:“以小见大”的家国情怀解构

借助丰富的电影语言艺术,《我和我的祖国》对家国情怀的宏大命题进行了细微化和人性化的拆解,从故事、人物、音乐、意境四个维度,展现了家国情怀细密连贯的影像表达,透视时代、深化情感。

1.故事:同一主题的不同时空切面。《我和我的祖国》采用了集体创作模式,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选择,因为不同风格的结合,极有可能造成主题失焦以及叙事割裂。而该片却做到了扬长避短,通过七个独立的故事,对“家国情怀”的主题进行了不同时空下的话语解构,不仅没有淡化主题,反而愈发彰显出爱国情怀超越时空、跨越个体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七个故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历史意义。比如,1949年开国典礼激动人心的《前夜》、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前的《相遇》、1984年中国女排世界奥运会的《夺冠》以及1997年的香港《回归》,分别从政治军事、科技力量、体育文化、国际地位等不同维度,展现了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卓越进步。同时,短片风格各异,烙印了导演鲜明的个人色彩。比如,徐峥在《奪冠》中延续了“囧”系列的市井喜剧风,宁浩在《北京你好》中也继续了“疯狂”系列中的阴差阳错。切入点的不同以及导演的个人发挥,令七个故事显现出“差异性”,观影体验更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感。

然而,这七个故事又具有叙事逻辑和价值内核的同一性,调性高度一致。首先,在叙事逻辑方面,七个故事都选择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讲述了重大历史时刻背后普通百姓的生活景象;其次,在精神价值层面,影片始终致力于对中国精神进行时代性的提炼与阐释,片中角色在关键节点上无一不做出“以大局为重”的选择。影片的七个故事都在细腻地抒写着人性光辉,歌颂爱国情怀的崇高,集中体现了差异化与整体性的辩证共存。

2.人物:个体命运与时代的深远共振。人物是电影作品的核心。《我和我的祖国》在人物刻画上,突破了一般主旋律电影的角色单薄,将人物立足于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接面,让“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于人物命运和选择,从而达成个体与时代深层次的情感共振。

一方面,电影中的角色并不是为主题服务、缺乏“烟火气”的模式化“脸谱”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比如,《前夜》中负责电动升旗装置的工程师林治远,有惦记着他的妻子夜里送来最爱吃的驴打滚;《护航》中的“备飞”女飞行员,从童年起就有了向往天空的梦想和执念。换言之,即便脱离特定场景,这些人物也是“立得住”的,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丰满的情感;另一方面,电影进一步将“小我”与“大时代”相联结,让抽象的爱国情怀在这些人物身上具象化,增强与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夺冠》中的男孩女孩,相别于1984年中国女排奥运会首次夺冠的历史瞬间,重逢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第三次夺冠的时刻,影片看似在讲述男孩女孩间纯真如一的感情,实则阐释的是三十年不变的女排精神。《北京你好》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经历的两次重要转折,与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息息相关,重大事件在悄然推动角色往前走,而角色又反过来在这些历史瞬间留下细微而珍贵的印记。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他们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在平凡之中描绘出伟大。由此可见,《我和我的祖国》无疑是由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亲笔抒写的辉煌史诗。

3.音乐:经典曲目深情的时代诠释。电影“以小见大”的艺术解构也体现在音乐上。影片选用“老歌新唱”的方式,借王菲通透婉转的歌声,将70年来祖国的变迁娓娓道来。李谷一原版的《我和我的祖国》是创作于40年前的经典爱国歌曲,唱法深情而开阔,唱出了对祖国气势恢宏的爱。而王菲重新演绎的版本婉转空灵,浅吟低唱,相比原版的“深沉”,更接近于“轻盈”甚至流露出邻家小妹的“俏皮”。慵懒的小调照应了如今祖国的富足和谐,人民内心的安定美好,赋予经典爱国曲目以新时代的诠释,达到了返璞归真的艺术高度。王菲版《我和我的祖国》在网易云音乐上线仅一周播放量便突破1亿次,评论量超20万次,万千网友热情抒发着对祖国70周年华诞的祝福和感动。

此外,片尾“快闪”式的四海大合唱,进一步让电影主旨得以升华。《我和我的祖国》从惬意小调转变成激昂悠远的大合唱,镜头逐一扫过海内外的学校、商场、广场、街头等,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背景的人高举五星红旗齐唱,画面极具震慑力和感染力,许多观众到歌曲播放完才离开座位。合唱版的高亢嘹亮,彰显了每一个华人对祖国的深情爱意——正是片尾这一个个普通人让主题曲升华圆满,也正是他们的奋斗成就了祖国的辉煌。综上所述,电影的合唱片尾曲从编排设计上,反映了小人物、大格局的情怀。

4.意境:中国美学的沉淀与渲染。《我和我的祖国》的家国情怀也体现在电影对中国式美学的运用上,这一点在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中尤为突出。空旷苍茫的镜头、言简意赅的台词,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留白艺术,为作品带来丰富的文化语意和解读空间。当退休扶贫办主任老李说:“那是你们的星星,快追!”少年双眼明亮,策马奔腾在戈壁之上,向着东方、向着传说中的“白昼流星”呼喊、追逐——如此想象绚丽、意境悠远的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另外,中华文化自古推崇的家国天下情怀也在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对个体、家、国以及自然协调统一的追求。《我和我的祖国》中没有一个“事不关己”的角色,《北京你好》中把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男孩的出租车司机,《回归》中深切关注着交接仪式的修表匠,《相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组织排除故障的科研工作者,每个人都深切地为家庭、为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份绵长的情怀令每个观影的中华儿女为之动容。

三、结语和展望

近年来,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成为影视市场的热门题材,票房口碑都非常出色。在政策和市场的支持下,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得以更好地“放开手脚”,专注于内容的创作与打磨。

这些主旋律作品主要表现出三个特征:第一,真诚性。新时代的主旋律作品避开了固有的創作套路和“假大空”陷阱,用更加平等的态度对待观众,用更加谦虚的精神尊重电影创作规律,讲好故事、塑好人物,回归匠心精神;第二,真实性。传统主旋律电影往往由于过分重视意识形态的输出而忽略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如英雄必然没有缺点。如今的主旋律作品对年代、事件等要素的真实性更为考究,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第三,艺术性。当下的主旋律作品,对音乐、美术、摄影等方面的追求更为深入、专业,也更注重情感的复杂性和思想的深刻性,陈凯歌、宁浩等导演更是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电影美学体系。

未来,主旋律电影应当保持创新与变革的势头,突破框架、加速融合,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大胆尝试多元类型,激发丰富创意,探索更广阔的文化格局和思想视野,打造出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电影作品,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

作者单位 内蒙古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中涛.当代主旋律电影美学风格研究(2009-2018)[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吴英文.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承载——以电影《黄大年》的文本分析为例[J].电影文学,2019(01).

[3]李小华,覃亚林.论主旋律影片家国情怀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逻辑[J].现代传播,2018(07).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