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具,建构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2020-11-30王永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2期
关键词:低年级建构高效课堂

王永斌

【摘要】学具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鼓励与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学具有助于学生清晰直观地研究算理,有助于学生理实结合地探究新知,有助于学生准确无误地完成练习等。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深入探究巧用学具,建构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學具  建构  小学  低年级  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82-02

学具,是相对于教具而言的,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工具。归因于学具的巧妙运用,所以能够使得抽象的学习过程具象化,能够使得枯燥的探究过程趣味化,能够使得低效的学习过程高效化等。不仅如此,大多数学具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在自己动手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显著发展与不断提升。也正因为如此,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新课程背景下,学具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无论是让学生计算加减法的小木棍,还是让学生观察时间的自制钟面等,都属于学具。尽管这些学具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方面,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学具的巧妙运用,能够显著降低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全面激发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大幅提升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效度。正因为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并据此建构高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

一、巧用学具,清晰直观研究算理

“1+1=2,10-3=7……”等这些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算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准确理解这些简单算式的算理,是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与教学的重点。唯有让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准确理解了这些算理,才能够着力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然而,有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竟然选择所谓的“捷径”,即一味地让学生去背诵“加法口诀表”和“减法口诀表”等。不可否认,在短期来看,通过让学生背诵“加法口诀表”和“减法口诀表”,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度与速度。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会逐渐“泯灭”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在死记硬背“加法口诀表”和“减法口诀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会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腻烦心理,使得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数学学习的效果变得差强人意。

实践证明,在教学“加减乘除”运算这些内容时,教师与其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口诀,不如让学生巧用学具研究算理。巧用学具研究算理,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牢记各种口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等,真可谓“一举多得”。

以“十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木棍自主研究算理。在使用学具小木棍研究“9-3=?”的算理时,学生就会这样思考:我本来有九根小木棍,现在给了别人3根,那么,我剩下几根了呢?首先,学生会数出9根小木棍,之后,学生会从这9根小木棍中数出3根,并去掉。最后,学生只要数一数剩下几根,就能够知道“9-3=?”的算理。相比于让学生直接计算“9-3=?”这道算式而言,让学生利用小木棍计算,尽管比较费时一些,但是,其效果却是“直接计算”无法比拟的。在利用小木棍计算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化抽象为具象,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等。不仅如此,学生对于这道算式的结果也会记忆深刻。在今后计算这道算式时,即便是离开小木棍,学生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这道算式的结果等。

再以“5的乘法口诀”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每5根小木棍扎成一捆,借助于这些5个一捆的小木棍,学生就可以研究“5的乘法口诀”的算理。“1×5=5”,就是一个5,就是一捆5个一扎的小木棍,“2×5=10”,就是两个5,就是两捆5个一扎的小木棍,“3×5=15”,就是三个5,就是三捆5个一扎的小木棍……很显然,因为学具小木棍的巧妙运用,学生对于“一个5、两个5、三个5”等抽象的数学概念就会有一个具象的认识。当然,学生也会对“1×5=5,2×5=10,3×5=15”等这些抽象的数学算式,数学运算过程等,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的、真实的认识与了解等。

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归因于学具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研究算理的浓厚兴趣,还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等。

二、巧用学具,理实结合探究新知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大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新知时,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尽管多媒体课件在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时候,相比于一些形象直观、真实具体的学具而言,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要逊色许多。运用形象直观、真实具体的学具,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与实效性等。

因此,在新知探究环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各种学具。在学生运用各种学具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就会耐心细致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思考,反复不断地试错、及时全面地总结等。通过耐心细致观察,学生就能够在新知探究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通过积极主动思考,学生就能够自主解决新知探究之路上的各种困难;通过反复不断试错,学生就能够在新知探究之路上积累更多的经验;通过全面及时地总结,学生就能够扎实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教学“平均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如,小木棍、小正方形卡片、圆形小卡片,硬币、甚至巧克力糖果等。在课堂中,运用这些学具,学生就可以自主探究新知,准确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8”个小正方形卡片,并要求学生将这些小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4份。有些学生会一个一个地分,即首先拿出一个正方形卡片,将其放置在某个位置;紧接着,再拿出一个正方形卡片,在将其放置在另一个位置;以此类推,分别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放置四个正方形卡片;然后,再逐一在每个位置放置一个正方形卡片。当然,也有些学生,会两个两个地分,将8个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4份等。经过尝试,学生就会明白:将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将“8”个小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3份。这一次,每个学生都费尽了周折,想尽了办法,但是,即便是经过反复不断地试错,他们仍然无法将“8”的小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3份。对此,学生一脸茫然。就在这时,教师为学生呈现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显现。与此同时,学生要牢记了“平均分”的概念。当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圆形小卡片、硬币、巧克力等学具,再次感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如将12个圆形小卡片平均分成3份,将15个硬币平均分成5份,将9块巧克力平均分成3份等。归因于学具的巧妙运用,学生对于“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鼓励与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实结合地探究新知,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新知。再则,学具的巧妙运用,也使得新知探究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新知探究的结果更加有效等。

三、巧用学具,准确无误完成练习

练习是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运用新知的一方绚丽舞台。离开了大量有效的练习,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是肤浅的、片面的,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就会是生疏的、低效的。正因为如此,主题鲜明、目标清晰、形式多元的课堂练习也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

不可避免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完成各种各样的课堂练习时,总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现实困难。为了引领学生有效解决这些现实困难,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抽象的,所以学生在理解教师的口头讲解时,会显得比较费时费力。比如,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部分接受能够稍弱的学生,通常会“掰着手指”计算,“手指”就是这些学生计算的“学具”。然而,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仅有的十个手指,显然就不够用了。在这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巧妙地运用学具小木棍来进行计算。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完成数学练习的时候,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如,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在“3时30分”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6等。这些困难也好,错误也罢,运用学具都可以有效解决。

以“时分秒”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制钟面,完成各种练习。与凭空想象相比,自制钟面的利用,能够使得学生对于钟面上各种时间的认识更加直观,也更加准确。如,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的“时间”,之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自制钟面,在钟面上摆出相对应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即让其中的一名学生在自制钟面上摆出“时间”,之后,让小组中的其他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认读钟面上的“时间”。竞赛可以分为必答题、抢答题,每个学生的基础分是10分。在必答题环节,每一位学生依次认读3个“时间”,答对一道得1分,答错不得分。之后,进入抢答环节,在钟面上摆出一个“时间”,让学生举手抢答,答对一道得2分,答错一道扣1分(此举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地抢答)。归因于教师利用学具,将小组合作练习过程游戏化,所以他们完成“认读时间”的练习时,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加高涨等。此外,在借助学具完成这些练习之后,在学生脑海中,就会逐渐形成对钟面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些感性认识之后,学生就可以完全凭借这些感性认识完成相关练习了。

毫无疑问,学生在使用学具完成相关练习时,速度会相对慢一些,但是准度却非常高。尤为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各种数学课后练习,也能够将练习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效益方面的作用最大化。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研究算理过程中,还是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或是在完成练习过程中,学具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具的巧妙运用,有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研究算理,有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加理实结合的探究新知,有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加准确无误地完成练习。如此这般,一种高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建构起来。而立足于高效的数学课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就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健君.小学数学“用好教材”教学案例——巧用学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03-104.

[2]赵勤.巧用学具,叩开数学之门[J].《小学教学参考》,2018(6):56.

猜你喜欢

低年级建构高效课堂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