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2020-11-30张修猛陈瑞华黎姗姗张玲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

张修猛 陈瑞华 黎姗姗 张玲

摘要: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8′~111°34′,北纬32°14′~32°58′之间,东与老河口市接壤,南与谷城县、房县毗邻,西界茅箭区、郧阳区,北靠河南省淅川县。市境东西最大横距73km,南北最大纵距81km。全市总面积3121km2,林业用地面积2086km2,森林覆盖率55.86%,森林蓄积量807万m3,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水质安全直接影响到“一江清水北送”。笔者作为从事林业生态建设的基层工作人员,下面就浅谈一下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

關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要性及对策;丹江口市

中图分类号:X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5-0068-03

1背景及意义

1.1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个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城市宜居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成片建设森林,恢复湿地,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丹江口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承载地,肩负着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大责任。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2处,省级自然保护地7处。秦岭、大巴山东支余脉一北一南横亘在丹江口大地,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方向与谷城县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堰市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相呼应,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山区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巩固和加强“生态绿色屏障”的战略地位,使水源区“山青水秀”,满足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

对维护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自然环境概况

1.1地形地貌

地形呈心脏形,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略向东倾,地貌类型包括中低山、丘陵以及少量平地。汉江由西向东,将全市自然分割成江南和江北两大块,汉江以南为大巴山脉武当山区,汉江以北属秦岭山脉东南余脉。境内群山绵亘,沟壑交错,最高处武当山主峰海拔1612m,最低处潘家岩海拔87m。

1.2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侯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侯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830mm,年际间降水差别甚大。降雨量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600m以下每升高100m降雨量增加25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占年降水量的46.60%。

1.3河流水系

丹江口市域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丹江口以上为汉江上游,境内全长105km。全市境内流入丹江口水库的5km以上河流(水系)有48条,还有3条河流(沙沟河、猫子头沟、安乐河)流入丹江口大坝以下的汉江。其中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汉江支流有浪河、官山河、黑沟河、安乐河等4条,其他长度20km以上的主要河流还有剑河、东河、茯苓河,白石河(浪河支流)等。这些河流大都位于陡峭的山峡之中,河道窄,礁石多,落差大,河床石底裂缝伏流多,平时水量小,水位低,遇暴雨容易泛滥。

1.4土壤

全市土壤分为5个土类,11个亚类。分布由低到高,沿河谷沟坝、丘陵低山区为潮土类和黄棕壤土类的黄褐土亚类及黄棕壤亚类,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主要为黄棕壤土类。分布面积较大的有黄棕壤土类、石灰岩土类和紫色土类。境内汉江以南区域以黄棕壤为主,土层较厚;汉江以北区域以石灰岩土为主,土层相对较薄。

2生物多样性现状

2.1植物物种资源

全市共有维管束植物135科、477属、833种,分别占湖北总科数的56.1%,总属数的32.9%,总种数的13.74%。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7种,占湖北裸子植物总科数44.4%,总属数的19.4%,总种数的7%;被子植物131科、471属、826种,分别占湖北被子植物总科数的68.6%,总属数的35.6%,总种数的14.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水杉(栽培)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鹅掌楸、厚朴、香樟、野大豆、川黄檗、香果树、金荞麦、水青树、红椿9种。

2.2动物物种资源

全市共有脊椎动物363种。其中,兽类57种,鸟类191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6种,鱼类68种。境内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豹、东方白鹳、金雕、白肩雕、胡兀鹫、白尾海雕、白鹤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3种,其中兽类10种,鸟类41种,两栖类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195种,其中兽类26种、鸟类126种,爬行类25种,两栖类18种。丹江口库区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拥有鲌、鱤、银鱼等40多种名贵鱼类。

2.3湿地物种资源

根据湖北省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成果统计数据,2019年丹江口市湿地面积合计42285.44hm2,受保护湿地面积38244.14hm2,湿地保护率90.44%。其中:河流湿地3739.14hm2,沼泽湿地82.48hm2,人工湿地38463.82hm2。湿地资源以人工湿地为主,占湿地总面积的90.96%,主要为丹江口库区库塘湿地。

3物种资源丧失的原因及后果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实施后,使某些植物种类失去生存的条件,致使物种灭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水面宽度加大,水域面积扩大,一方面淹没了森林植被,可能使某些植物种类失去生存的条件,致使物种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湿地面积扩大,又可使动物种类增加,为提高库区的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2)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

致使物种减少或灭绝。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彼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的效益和功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自然原因及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加之迁移扶贫、过度基建开发、泥沙淤积、污染严重、过度养殖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等,致使某些物种减少或灭绝。

(3)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严重威胁生物物种安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更加频繁,造成生物多样性生态结构的变化和某些生态功能的改变或丧失,严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乃至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措施及对策

4.1着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以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农田生态和建筑生态这四大网络建设为主体,以生态廊道为纽带,构建自然、稳定、优美的生态景观网络,深化城乡绿化造林活动,进一步做好环库周边、高铁、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廊建设。

(1)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丰富山体植被,改善山体林相,提高生态效益。重点保护天然次生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加大区域内荒山、荒滩和裸地的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改善市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域生态体系。建立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类大中型公园、农田、林地等为主的面状绿地;以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成区域的点状绿地。将国土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为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良好的载体。

(2)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思路。利用市域内的绿环、绿带、绿廊和绿色空间,通过相互连接、延伸,在各组团建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由组团绿色空间、区间绿化景观走廊和近郊风景林地等,共同组成市域多功能,大尺度的区域绿地系统。在市域发展的同时,通过有效地控制城市发展用地的蔓延,注重保护外围山水环境,营造组团绿色生态空间,从而建立一种既接近自然,又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生相荣、生态系统复合,山水、绿环、绿廊城绿交融的生物多样保护格局。

4.2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資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资源库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此外,在不影响生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栖息地的情况下,对一些因建设项目等因素影响的重要物种以及一些重点保护物种和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物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中,通过植物园、动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的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贮存;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驯养利用工作,发挥动植物园、苗圃和城市大块绿地的条件及技术优势,以珍稀濒危物种的异地保护为主,形成植物多样性的载体,建立和完善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资源。

4.3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创造高质量动物栖息环境的关键。开展对城市地带性物种资源的调查,对地域性野生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研究,同时要有节制地引进域外特色物种,以构筑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在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的同时,谨慎引进推广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新品种,增加植物种群,科学构建城市植物群落,建立相对稳定为又变化多样的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的栖息和繁衍。发挥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建设中的功能,促进城乡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延续。

4.4防控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继续加强对现有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控,特别是重点加强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等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物种的防控。加强森林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加强植物检疫队伍的建设,将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拒之门外。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

4.5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总目标,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和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绿化工作范畴,每年列出具体的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将指标层层落实。中心城区外围与周边隔离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相关建设部门负责执行,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

4.6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资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能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整合现有分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等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信贷资金共同推动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余养华.梅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10):46-47.

[2]郑丽.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7(04):51-53.

[3]林翔.浅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J].花卉,2019(04):283-284.

(责任编辑:唐岚)

猜你喜欢

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
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电子文件的保护工作研究
循化县森林植物保护探究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电力系统线路管理探讨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试论基层文化站(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