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背景下整车企业转型研究

2020-11-30苏丹丹李浩东

科技风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安全防护转型

苏丹丹 李浩东

摘 要:当前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促进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的提供商。本文分析了智能汽车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整车企业从汽车制造商向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汽车;转型;线控技术;安全防护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计划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智能汽车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智能汽车产业属于新兴科技产业,其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等与传统汽车产业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整车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智能汽车发展现状,指出了整车企业从汽车制造商向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的转型过程中在全车线控技术平台建设、智能汽车安全防护、智能汽车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步进入智能时代,而智能汽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智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同时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并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1]。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目前,汽车产品正在实现从人工操纵的机械产品逐步转变为电子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的转变过程,其功用也从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同时,汽车产业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的发展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整车企业寻求智能化转型之路已成为必然。因此,现阶段整车企业既拥有智能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当前整车企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目前虽有许多公司正致力于智能汽车的研发工作,但与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竞争力明显不足,尤其在智能汽车全车线控技术平台建设、智能汽车安全防护等级提升、智能汽车生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对整车企业提出了挑战。

(一)智能汽车全车线控技术平台建设

智能汽车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因此自动驾驶是其核心技术之一。自动驾驶实际上是利用先进传感技术、自主交互技术,在完成驾驶任务的前提下,以提升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性能指标为目标,实现转向、驱动、制动等的自动化操作。线控技术就是将传统的汽车机械或液压操纵系统变成通过高速局域网通信总线与高性能电子控制单元相连的控制技术。因此,线控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保障,全车线控技术平台建设是实现智能汽车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智能汽车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智能汽车是以智能操作系统代替驾驶人的操作,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的缺失将导致过去以驾驶人过错为中心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方法不再适用。这不但会影响及时、充分救济交通事故受害人,同时还有可能将事故责任划分给不恰当的责任主体,使其承担过重的侵权责任风险。由于驾驶人同时也是智能汽车的消费者,当消费者意識到无论自己是否实施了驾驶行为,都要承担智能汽车造成的事故责任,这将会降低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信心并打击其购买智能汽车产品的积极性,从而对智能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提升智能汽车的安全防护能力是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智能汽车的销售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智能汽车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

汽车产业是长产业链、大协同、大制造的“集成化”产业,且汽车产品具有生产工艺复杂、供应链分散度高、产品结构精度高等特征,面临研发生产周期长、供应链管理复杂低效、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服务质量要求高端化等行业痛点[3]。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智能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目前,汽车市场上大中小型整车企业众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面对智能汽车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整车企业要提高竞争力,获得良性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智能汽车生产过程管理,全面提升质量。

三、整车企业发展建议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为促进智能汽车行业发展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为此,整车企业应加大智能汽车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尽快完成从汽车制造商向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的转型。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发全车线控技术,打造技术友好的智能汽车产品平台

在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背景下,汽车正在实现完全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过渡到由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而线控技术是智能汽车的底层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机械连接相比,线控技术具有质量轻、布置方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全车线控技术主要包括电子节气门技术、线控制动技术、线控转向技术等。电子节气门技术取消了传统加速踏板与节气门之间的机械连接,而是在电控单元的控制下实现节气门的开度控制,能根据驾驶员意图及整车行驶工况确定节气门的最佳开度;线控制动技术是利用电子元器件取代传统制动系统中部分或全部机械、液压或气压部件,通过汽车局域网络协议来传递控制指令;线控转向技术取消了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通过转向盘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检测驾驶员的转向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信号并送给电子控制子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运算,对车辆转向子系统发出指令使车辆转向。全车线控技术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等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还可以通过车轮制动实现车辆稳定性控制、电子辅助制动控制、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等功能,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全车线控平台技术使汽车向着平台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更容易与车辆其他主动安全控制子系统进行通讯和集成控制,符合智能汽车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安全防护等级,助力智能汽车市场化进程

智能汽车在无人驾驶的过程中出现行车安全或者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为了能在各种道路交通状况和场景下都能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智能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封闭驾驶环境和真实驾驶环境测试实验。整车企业应积极全面的参与智能汽车的实验测试,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找出安全薄弱环节并开展针对性的研发工作。当前,智能汽车的安全防护主要包括: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软硬件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等。整车企业应加大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技术、软硬件安全有关的研发投入,提升车辆的安全等级,降低对车内、外人员的伤害和周围环境的破坏。

(三)建立信息化的智能汽车生产过程管理制度,构建质量安全防控体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整车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利用好大数据对智能汽车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做出精准的把控,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针对汽车产业链长、零部件数量庞大、供应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整车企业应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车辆生产过程全面监督和溯源管理体系。加强智能汽车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生产制造过程等的信息化管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质量自互检验、成品保护等生产环节信息化入手,建立智能汽车信息化的监控和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加强防错识别措施,完善自互检模式,确保在生产环节中零失误[4]。

(四)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跨界融合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着汽车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智能汽车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先进的信息技术产业、北斗卫星定位系统、5G通信技术等有利条件,这些都能为整车企业智能汽車产品的研发提供助力。整车企业应积极推动与互联网企业、IT企业、电子信息企业、零部件企业等的深度融合,打破存在的行业壁垒,创新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应用模式,积极参与智能车载设备、车载通讯系统和车路协同应用系统的研发,协力促进智能汽车行业发展。

四、总结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鼓励整车企业成为智能汽车产品的提供商,因此整车企业应尽快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的转型。本文针对整车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分析了智能汽车发展现状,指出整车企业应加大全车线控平台研发投入积极打造技术友好的智能汽车产品平台、提升智能汽车安全防护等级增强消费者信心、建立信息化的智能汽车生产过程管理体系提升产品可靠性并积极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跨界融合。总之,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整车企业应积极完成向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的转型,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0.

[2]古丽尼尕尔·库尔班.新经济视角下汽车底盘新技术有关分析[J].汽车零部件,2020(2):76-77.

[3]吴松泉,黄永和,杨祥璐.全球汽车供应链企业停产断供建议出台政策带动产业链复苏[N].中国工业报,2020(3):1-2.

[4]孙傲,戚自标,王晓松.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汽车实用技术,2020(6):224-227.

猜你喜欢

安全防护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等级保护的电网云计算安全防护分析
目标中心战中信息网络安全防护问题研究
电力工程中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