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现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更迭速度加快,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及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学生至社会工作人员的过渡期,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大的压力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的压力引发了大学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大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不仅会加重状况,学生甚至会走上极端的道路。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这是第一次以政策性文件提出相关概念。其后,大量涉及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出台,如2010 年印发的《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1]。因此,高校应针对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针对性的展开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通过现有的访谈和调查发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在了解心理知识的主动性方面具有个体差异,部分同学因考虑到自身心理状况良好而不愿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心理相关知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挂钩,对于心理亚健康水平的认知不清、不深等方面。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窄化。目前,高校开设的心理教育相关课程要么偏少,要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中,不少工作人员将咨询当成是谈心聊天,一味劝解说教,在运用专业方法和心理学知识疏解困惑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了解不足,认为心理咨询室只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服务,而错过心理咨询机会。同时,对于网络健康教育和学生因为网络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重视。

(三)师资队伍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教育部明确规定,每所学校需配备专职教师人数不得少于2 人。但有些高校只设置一名专职教师,甚至全部是兼职教师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会造成老师的工作量过大,无法针对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许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一些高校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是辅导员,但是大多数辅导员比较年轻,教学经验较少,专业水平不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四)心理健康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他们除了要开展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咨询工作外,还要承担行政职务[2],多重身份造成了角色冲突,不仅限制了教育效果,也模糊了职业定位。另外,高校在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方面还较为欠缺,特别是做好潜在危机群里的重点关注,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及时干预,联合社会支持体系对大学生心理疾病及时转介治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设置归属尚不明确,多数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处)等部门,还有少数挂靠在心理学院等院系中,这些管理层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教育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成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年度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管理制度,统筹规划各级的组织管理职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统筹规划整体的心理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心理活动方面的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课程的安排和开展、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处理等等;在院系层面,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级和宿舍也是开展心理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或主题班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且普及的心理健康知识;社团和学生组织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相关活动,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另外,在建立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工作组的基础上,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务部门、校团委等要协同配合,让心理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化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事前预防为主,事后治疗为辅的原则,把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传统课程和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开设选修课,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处理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处理、学业问题、恋爱问题以及择业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以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自媒体等媒介为主线,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日常生活中去,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三)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体系。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评、研讨沙龙、热线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可以及时有效的干预心理问题学生。但这些远远不够,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网络危机干预系统。从学校层面来讲,舍友、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都是学校支持系统的重要因素,他们与大学生接触密切,因此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宿舍三级网络,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另外,家庭支持也会给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带来巨大的正能量。因此,高校要主动和家长沟通,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再次,从社会角度讲,高校应该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及专业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医校联动机制对心理危机程度较重的学生进行干预和妥善处理。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及心理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教师的素质水平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要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由于现在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非心理专业出身,且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和心理咨询一般会由辅导员兼任,因此,对于兼职教师要经常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业务能力,授课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增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兼职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平等尊重”的辅导理念,定期考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为专兼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加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设。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有着涉及对象广泛、发现问题及时、操作简便易行和效果快速显现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传统及网络课堂,健康活动月、心理剧表演及展播、心理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学生的自己保健意识,宣传朋辈互助理念;同时,制定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方法,确保心理委员能够有效起到预防和心理干预作用。心理委员不仅要在班集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和援助资源,还要深入观察、及时反映心理问题严重学生的情况,起到早发现早干预的积极作用。另外,还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督导。通过对心理骨干进行理论、自我成长训练、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几方面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自我成长,并树立助人自助、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要及时掌握心理骨干从事朋辈辅导的实际进展状况,通过团体讨论指导,提高其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