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2020-11-30唐声文

法制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公民法治

唐声文

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重庆 400020

一、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现状

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关于法律活动和法律现象的意识。公民法律意识与个人成长、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时下,大多数公民都能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较弱,不能积极正确地守法、用法和护法。同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不恰当的执法行为。

(一)公民自身法律意识错位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法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任务中具有重大作用。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法律的作用必将随之增长。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和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并行发展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公民因教育背景及其他原因的限制,对法律的认识仅处于感性阶段。公民对法律没有明确的认识,仍然秉持法律是统治工具的原则,对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都没有清晰的认识,整体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受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定式影响,同时,法律意识教育的缺失,使得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被动状态。公民自身法律意识错位,必将影响到法治社会的进展。

(二)社会法治氛围缺失

法律意识是一种感知与理解,是心理预期与价值评判等意识现象,是人们对现行法律制度和法律活动等总体认知。法律意识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要求我国当前的法律意识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①。我国目前社会法治氛围仍然有所缺失,在法治建设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过度追求程序价值等,不利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一味追求法律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了法律意识培养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手段较为单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AI+教育”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普法宣传等法律宣传教育培养手段显得更为单一。同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也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受到公民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一的培养手段,很难传达规则意识、正义理念等现代法律意识的精神内涵。

二、公民法律意识欠缺的影响

“徒善不足以为证,徒法不能以自行。”②制定良好的法律,需要人的正确实施。如果执法者或司法工作者缺乏法律意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法律意识,则很难实施新法。而新法的实施,也离不开公民的支持和认可。公民如果缺乏法律意识,缺乏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依法治国则难以推进。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欠缺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层面的影响

公民作为社会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对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作用。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欠缺,法律价值取向不稳定,法律意识淡薄,轻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可有可无,不具备法律意识,在缺乏法律意识的状态下从事各行各业必将导致工作不规范,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羁绊。

(二)国家层面的影响

国家的发展,法治国家的建设,都离不开人。未来法治国家的发展,关键因素就是人的素养和法律素质。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直接决定了公民是否懂法,是否积极正确地守法、执法,是否积极主动地用法和护法。如果党政领导干部缺乏法律意识,则会导致行为规范意识的失衡,出现行为失范。公正司法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公正是法的精神和固有价值。当今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时刻,党政领导干部缺乏法律意识,会导致执法不公等不良后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治化进程。

三、公民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一)健全法律体系

健全法律体系是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基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建设是党的重要目标。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健全法律体系,一是要制定新法,二是要确保新法的实施;三是要提高司法公信度。司法公信度是司法权威自我维护的体现,提高司法公信度,司法公正,新法运行,保护公民权利,是使公民对法律产生信仰的坚实基础。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让公民对法律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要求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健全法律体系,让公民日益认识到法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获得切实的保障和有序的运作。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倡导法治宣传

倡导法治宣传,让公民对法律有更正确更清晰的认识,不断提升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将现代法律意识根植于公民内心,进而对法律产生信仰。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加强法治宣传,让公民更加坚定对法律的信仰。法治的社会作用分为法律的政治作用、经济作用和文化作用等。文化作用是法律在管理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事务等不同层面,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倡导法治宣传是充分发挥法律的文化作用,通过法治宣传,发挥法律的积极作用,对不同阶层的社会公民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增进公民的安全感,让公民正确认识到法治社会的优势,认识到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加强全民教育

加强全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指导方针。加强全民教育也是公民现代法律意识培育的关键。全民教育,要突出“以人文本”。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方向上的必然要求,更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③。提升公民法律素养,通过加强全民学习,强化公民的个人法律素质和法律修养,让公民善于站在法律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不断实现对法律知识的运用。加强全民教育,要避免单纯法律知识的灌输,强调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将法律意识培养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倡导全民教育,终身学习。

(四)优化培养途径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优化培养途径。在培养思路上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只有不断优化培养途径,才能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学院校是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领域,通过规范引导,强化受教育者的法律意识。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有效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多种手段,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对于普通公民,即非法律专业人才,也需要借助AI+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推送微信图文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方式,实现培养途径的多元化。

四、小结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多种因素。加强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对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维护人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健全法律体系、倡导法治宣传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优化培养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关键。

注释:

①陈红梅,史新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法律意识培养[J].榆林学院学报,2009(5):72,71-72.

②《孟子· 离娄章句上· 第一节》[EB/OL].古诗文网.https://www.gushiwen.cn.

③陈红梅,史新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法律意识培养[J].榆林学院学报,2009(5):73,71-72.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公民法治
论公民美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十二公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