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路径选择

2020-11-30姜林宏

现代交际 2020年21期
关键词:舆论时代文化

姜林宏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我国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我国国家安全内涵与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文化形态,反映着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文化需求。具体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宗教安全、网络文化安全等。它既包括客观状态的存在,即国家的文化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或危险的状态,又包括主观个体的感受,反映着主体对这种安全状态是否存在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既在于对外保持本国文化主权完整,为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又在于对内能够凝聚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为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各种观念相互碰撞。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众在媒体中的作用经历了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性选择,又继而转变为主动创作的发展过程。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借助先进的传播载体,改进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本文将通过对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论述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路径选择。

一、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每时每刻都被爆炸式的信息所包围。在经历了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1.0时代和电脑网络门户网站新媒体2.0时代之后,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从台式机转移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公众间自由相互传播的自媒体3.0时代已经来临。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新的阶段。自媒体亦称个人媒体,即个人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连接电子媒介,获取或传递信息的渠道,以此来参与社会讨论,并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依托于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个体媒介,呈现出自主化、快捷化、互动化、多元化的传播特点,这个平台逐渐成为公众表达意见、讨论问题的新渠道。每一个人既可以是新闻的接受者,又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源,传播的主体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自媒体网络改变了以往“点到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点对点的信息交互传播。自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媒体时代公众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资源是稀缺资源,公众中只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人享有在媒体上进行意见表达的权利。而自媒体的盛行,使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报道新闻、阐释概念,打破了只有少数人才能支配的媒体资源格局。公众中的每一个具体个人都是舆论传播的重要主体,每个人的观点和言论和态度或竞争排斥或融合扩大汇集成一股传播的潮水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影响作用。现在的年轻一代是自媒体的一代,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他们不断增长见识,增进交流,也在不断发表对于社会的个人看法。因此在这一代人身上,自媒体时代所造就的公民意识,即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强。传统媒体时代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管理者可以站在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观察公众的所作所为,传播观念、输出价值,而公众看不到他们。但自媒体时代,公众有了越来越多的发声机会。随着公众角色的转变,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已经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提出者、现实质疑者和行动参与者。

2.自媒体公众解读极端化倾向,舆情危机将无处不在

随着公众在舆论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社会成员间更加多元化的诉求表达和更加便捷的分享交流,自媒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但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和网络舆情的不断出现同时也对维护文化安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发表见解,一条消息经过不断转发就可以迅速被全社会知晓,同时引发围观和热议,社会舆论愈发变得不易控制,舆情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自媒体时代公众的解读方向容易形成朋友圈似的集聚现象,在各自的观点阵营前站队,形成各自的价值共同体、需求共同体、怜悯共同体甚至偏见共同体。自媒体改变了网络舆论格局,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文字、图片、视频,与他人相互交流,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然而,这种个性突出的特点并没有造成一盘散沙,民众的关注点往往容易形成话题的集中。自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话题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舆论的影响也不断加剧。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喜好热点都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网络为个人量身定制舆论热点,看到的都是公众想看到的内容,不断强化既有观念的信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曾经在《乌合之众》中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群体,指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们的意识、精神和行动会被群体的意识、精神和行动所左右,出于群体的压力而随波逐流。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而不是一味站在极端趋势的对立面,将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新挑战。

二、自媒体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挑战

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是国家安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系统,以本国核心文化为中心,影响着国家内的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释放了巨大的活力,不断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对维护新时代文化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1.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维护文化安全难度加大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分享发展改革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自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不同的利益关系群体更容易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独立性、选择性、易变性和差异性也明显增强。社会矛盾容易通过社交平台发酵,思想领域杂音噪音有所增加,各种错误观点时有出现,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死灰复燃,主流价值观念易受到冲击,对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造成一定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不正当逐利行为也对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提出了挑战。自媒体给了公众更广阔的视野,扩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异域的高山峡谷,不一样的人间冷暖,世界不再是足下的一片土地,因此人们对于新闻热点有天然的期待。而自媒体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商业运营给它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有热点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市场和盈利,于是热点事件成为自媒体为之趋之若鹜的东西。为了制造热点甚至可以不顾道德伦理,不分青红皂白。2018年5月11日,知名公众号“二更食堂”发表了名为《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的文章,对震惊全国的郑州空姐遇害案进行了可耻的调侃消费,创造了又一个10万+的同时,也引来了全国群众的愤怒和有关部门的惩罚。

2.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安全深刻影响文化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辟了人类全新的认知世界。与此同时,境内外各种势力利用互联网散布有害信息、传播错误思想,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传播扩散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上思想文化争夺日益加剧。病毒传播、网络犯罪、不良信息等泛滥已经严重威胁到网络安全,进而影响我国文化安全。自媒体时代,青年一代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他们擅于接纳新事物,喜好张扬个性,关心社会热点,接受或输出理念不再有门槛的限制。网络的话语权如果被西方世界掌控,西式普世价值和西方民主意识就会不断涌入,甚至抹黑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我国意识形态阵地和文化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热点话题中意见领袖和多数人意见易被利用

“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是指活跃在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他们擅长从表象的信息中分析出深层的价值,也能够深刻地分析问题,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通过传播效应,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互联网、手机等自媒体发挥社会“减压阀”和“出气筒”功能的同时,对社会关注的群体性事件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自媒体舆论本身突破了地域限制,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因此舆论信息会由于过度自由而导致不实、虚假、夸张,推波助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又由于自媒体信息同步交流,密集互动,会迅速产生“规模效应”,网民中“沉默的大多数”,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其态度易被意见领袖所影响。例如《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这篇自媒体热文反映了北上广奋斗的年轻人的艰辛生活,但其将某一人群标签化的做法也引发了网民对于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热烈讨论。由此可见,自媒体时代,人们达成共识的基础已不再局限于事实,身份、道德、价值观,甚至网络大V或公知的引导都可以改变人们对于事件的看法。

三、自媒体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路径选择

自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重在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坚持发展的观点,在建设中繁荣民族文化,在传播中提升文化安全。必须立足于统筹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信息化建设带动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以保障人民利益为中心,以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和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为核心,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和强化对自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为两翼,协同改善。

1.以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国家文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环节。“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要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和内容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动摇,不断提升理论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今天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方向,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自媒体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传媒手段,借助自媒体及时性、互动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使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更应该利用新的传媒手段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和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主张,使中国倡导并正在实践的道路、理念、价值能够赢得尊重、赢得民心。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2.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争夺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要任务,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自媒体时代,全球文化信息融合日益紧密,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隔绝封闭的条件下获得生存与发展。文化开放是文化安全的基础,文化安全是文化开放的条件,提升文化交流水平已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争夺国际话语权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近些年来,我国陆续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并向世界宣扬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理念。为了让国际主流社会认同尊重中国人民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做出了什么贡献,以及未来将做出什么贡献,就要发挥好新兴自媒体的作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使其成为向世界传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

3.强化对自媒体的监督和引导,共同净化网络环境

自媒体时代,文化信息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必须通过强化对网络和自媒体的治理和引导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善意的舆论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公德的“黏合剂”,群众意愿的“晴雨表”;恶意的舆论可以成为网络暴力的“发泄场”,分离群众的“迷魂汤”,社会动乱的“催化剂”。政府要主动适应自媒体新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途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净化文化传播的环境。自媒体时代,政府引导舆论也需要讲究方法和艺术。信息公开化是网络舆情引导的基础,当某一事件引起公众集体发声时,政府就要及时发布事态的相关情况,稳定受众情绪。网络舆情的监督指导,主要是疏导,而非压制。政府部门可以从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健全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言人机制、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法律保障等措施着手,帮助政府科学应对和引导突发性公共事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明朝著名思想家吕坤曾说:“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政府引导舆论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原则,但也要充分了解民心,了解大众的情绪、顾虑和关切,在此基础上再讲道理、发布政令,只有得到了民众的理解和信任,才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点赞。

四、结语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自媒体是一个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其中获得信息、交流信息,可谓现代化的草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媒体的发展对繁荣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社会公平法治具有积极意义,但其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全球性、难控性等特点也对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凝聚社会共识,维护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的背景下,自媒体将会在今后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舆论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