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

魏 浩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是评估一个国家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呈上升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新时代必须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不断优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机制和措施,不断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新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低龄化

根据《2017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未满18周岁罪犯人数为32778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罪犯人数为150693人,约占全国罪犯总人数的15%。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式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广大青少年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网络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途径和载体充斥着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和不法分子,青少年一旦和这些不良网络文化或不法分子发生联系,将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重大影响。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抢劫、盗窃等,计算机高科技犯罪、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现象已相继出现,这些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违法犯罪青少年家庭结构失衡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这种变化剧烈的冲击着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传统的大家族大家庭,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家庭结构由复杂变为单一,进而出现异化与失衡,家庭关系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中家庭教育面临失范与挑战。与此同时手机、电脑的出现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慢慢出现淡漠化,这些变迁势必会导致部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失管、失误、失控与失常,从而诱发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动机单一化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随意性强。一般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最终酿成恶性犯罪。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治措施

(一)家庭层面

1.抓家庭教育,为青少年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以社区、村为单位结合传统文化,树立“最美家庭”榜样,引导居民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以优良的家风家教影响青少年父母落实监护责任,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同时积极打造基层维权工作示范点,为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推进“最美家庭”创建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2.抓关爱帮扶,为特殊群体送去暖心服务

针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等特殊家庭,发动社区、街道、邻里、志愿者力量开展关爱帮扶,督促监护人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并及时发现解决监护不利问题,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二)学校层面

1.抓思想品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

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资源,常态化举办学习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筑牢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在党和国家的纪念日,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领青少年传承红色记忆,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每年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青少年节日期间集中开展18岁成人宣誓、新团员入团仪式、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等系列团队日活动,引导青少年始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抓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

建立法制教育基地,以基层团组织为主体,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将普法教育深入学校、社区、家庭,通过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配合案例说明和释法答疑,运用青少年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不断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落实法制副校长责任制,从学校顶层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高位推动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

3.抓校园文明建设,引导青少年远离校园暴力、校园欺凌

积极引导学校创设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开展“拒绝校园暴力 远离校园欺凌”专项行动,引导在校学生认清“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后果和危害。同时对学校欺凌案件进行持续跟踪,为遭受欺凌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并对施暴学生采取必要的惩戒和教育措施。

4.抓专门教育建设,帮助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矫治

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矫治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需要不断完善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矫治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专门教育建设,保证不良行为青少年和违法犯罪青少年得到有效矫治。在矫治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针对不同情况对青少年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纠偏。同时对受矫治青少年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

(三)社会层面

1.抓社会环境整治,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与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同步推进,通过直观的案例和毒品样品向青少年普及毒品的社会危害和人体危害,引导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净化社会风气,对出版市场、书店、网吧、KTV、酒吧等场所开展重点整治,及时查处非法有害出版物,严惩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对于那些违法违规、屡禁不止的出版社、书店、网吧、KTV、酒吧等场所,根据实际情况,依法给予其限期整改、停业整顿、吊销营业许可证等措施。发动家长、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对以上场所的运营情况进行舆论监督,努力打造绿色健康的社会环境。

2.抓权益保护机制,为青少年维护自身权益畅通渠道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初的原因只是自身权利受到损害维权无门,单凭自身的意志为自己伸张正义,最后走上不归路。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优秀心理专业、法律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社会资源建立青少年维权平台,畅通青少年权益保护渠道,形成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服务网络。

3.抓社会融入偏差,为青少年顺利融入社会保驾护航

青少年社会融入偏差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只有真正保证违法犯罪青少年融入社会环境,才能防止青少年再次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依托社区建立帮教中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业力量,着力打造专业化、社会化帮教体系,通过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帮教服务。同时,培育发展青少年社工队伍,利用成长导师、志愿者和社工的中立身份和专业素质,进学校、进社区,对青少年进行帮教,强化帮教效果。

4.抓网络环境净化,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

网络环境的净化是一项长期、综合、系统的工程,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和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不良网络空间、网络文化、网络不法分子的监督和举报,这样才能更好地净化网络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主动适应网络形势,鼓励创作一些能够反映传统文化、中国特色、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投放至网络环境中。各地互联网协会应充分利用自身网络管理者的身份,在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加大网络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主流网络媒体和新兴媒体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渗透。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源头上对传播违法内容或不良内容的网站进行坚决取缔,并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同时也需要从这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各方通力协作,在新时代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共同担当构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发明家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