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谣言的法律完善探究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谣言规制规范

蒲 杨

中共南充市嘉陵区纪委,四川 南充 637100

网络发展时代,其文化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随着网络世界变得丰富起来,也加大了网络风险的催生,在网络大环境下,网络谣言、网络犯罪、网络隐私等问题也相应而生,社会话题极其容易衍生成网络谣言,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网络谣言的传播性很强,舆论导向性也很强,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会造成社会恐慌,尤其是以现在人们常用的社交网络平台为主,网页、微博、微信等平台中,网络谣言相当活跃,对网络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此,对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一、我国法律针对网络谣言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传播和危害也在逐步扩大,对于网络谣言所造成的违法行为更是与日俱增,目前我国针对网络治理的法律少之又少,这极大的催生了网络谣言和网络犯罪的滋长。据近两年的网络数据统计,在网络造成的违法犯罪中,刑事案例占了17%,民事案例占了46%,加上治安案例和其他案例,不难发现网络事件对日常生活带来的严重损害[1]。

传播网络谣言和网络犯罪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承担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事责任,网络谣言的传播和产生会严重危害人们的隐私安全和信誉安全,对于网络谣言所造成的这些伤害,犯罪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二,行政责任,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传播不实消息,导致社会秩序出现问题,或是侵犯了他人的权益,对他人形成诋毁但未触及刑法的,必须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第三,刑事责任,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利用网络谣言对他人进行侵犯,并且已触及刑法,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从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谣言所导致的犯罪率和危害程度日益上升,对于当前网络发展更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进行制约,在我国的法律规制中,应当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整治,在保证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要根据谣言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实施相应的法律制裁,净化网络大环境,维护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隐私。

二、我国法律针对网络谣言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网络法律滞后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网络谣言犯罪需要承担的责任,尽管目前有相关法律可以对网络谣言进行整治,但相关立法其实也存在滞后的问题。在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是公民享有的合法权益,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大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且不受他人约束和干涉,但言论应当在法律框架和条例之内,并非无界限的言论自由[3]。针对这一点来说,我国的相关法律还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专门针对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法律也还不够完善,使得网络谣言的危害不断扩大。目前对网络谣言的规制主要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从规范言论等方面进行网络的约束,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行法律已经很难满足对网络谣言的管控,也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对于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法律界定不够清晰

在我国所颁布的法律当中,针对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还存在界定不明确,且法律效力不高的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司法解释在对于案情的细节认定时是相对困难的;其次是各个行政部门对于网络谣言的界定不够清晰,什么程度属于网络犯罪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在我国法律中,对于网络犯罪的具体情节和行为结果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但针对网络谣言来说,似乎更偏向于主观的意识和判断,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对于网络谣言造成的诽谤或是不良后果等,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对网络谣言事件中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不高,不仅如此,在法律的界定中,其法律规定主要是以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为主,还缺少针对网络谣言的专门立法,而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效力都低于法律,导致网络谣言的法律效力等级不高[4]。

(三)互联网行业不够规范

除了法律方面的缺失,从互联网的发展来说,也存在诸多的不足。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并且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开始变得相当广泛,已经步入成熟且快速的发展轨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中的各类网络视频、社交平台软件,以及网页游戏和手机应用等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互联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从这些渠道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对网络环境形成污染,其核心主要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缺乏规范的准则和制度,导致互联网发展无法进行正向的统一[5]。这一点主要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在大环境之下,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恶性竞争,部分商家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不计成本,进行恶意营销,对用户的数据肆意泄漏或贩卖,对社会安全隐私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很多互联网商家还会对网络谣言进行恶意传播,更甚者会雇佣网络水军,对网络环境进一步破坏,以此来谋取自己的私利,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行业中不仅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对于整个网络环境也缺乏规范和整治,为网络谣言提供了一定的滋生环境[6]。

三、完善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的措施

(一)完善网络谣言法律制度

要想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谣言法律规制,首先,需要加强立法相关法规,明确立法目的。在制定网络谣言法律规制时,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规范网络秩序,从保护言论自由的角度出发,明确网络谣言的界限,要避免为了遏制网络谣言而刻意压制言论自由,打击公民参与的热情。一方面要促进法律向网络社会的延伸,扩大立法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要提高立法的等级,提升其法律效力,严厉打击谣言的传播者,并且不断提高谣言传播的成本,加强对造谣者的惩治力度[7]。其次,在明确网络谣言的界定时,要增强其实时性,制定相关法律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保护公民言论自由,也要强化谣言的传播边界,为谣言的传播提供更强的法律保障。

(二)完善互联网行业规范

在针对网络谣言进行管控时,还要对互联网行业加强规范和整治,制定并完善网络信息传播和言论自由的规范,加强网络谣言的成本。在传统网络环境下,行业规范对互联网的整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网络行业规范标准对于日渐强大的网络环境已经无法起到重要的管制,在对互联网进行管控时,需要制定更新的条例对其进行管束。首先需要加强网络移动平台和社交媒体的规范,尤其是目前运用较多的社交平台,要严格打击网络传销、不良信息的传播;其次在互联网金融相关方面,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针对互联网金融相关工作及网络制定规范和要求,要破除互联网行业中的恶性竞争,为网络环境提供一片净土[8]。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目前的网络谣言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隐患,要想保证网络世界的优势和长远发展,必须要对网络谣言和网络犯罪进行规范,要不断完善我国法律的覆盖面和威慑力,除了民事、行政、刑事法律之外,还要加强立法的强度,对网络谣言进行整治,同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规范管理,也要起到更进一步的作用,要不断完善行业发展规章制度,达到双向的配合,才能避免网络谣言的滋生。

猜你喜欢

谣言规制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谣言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