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2020-11-29

法制博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法学倡议一带

孙 那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在经济贸易、法律服务、文化传播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提供支持。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的通知。该计划的目标是以建立“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高校创新合作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行者作用。通过平台搭建、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立足于建设沿线国家和面向全球的高校国际协同创新网络,营造人才友好稳定交流的良好环境,共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提升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目标分析

目前,北京高校为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个北京高校已经专门开设了相关课程,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开设多门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专业课程,培养翻译和经贸方向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开设高铁技术管理方面的海外培训项目,为沿线国家介绍技术经验,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和国际交流合作。北京理工大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工程类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涵盖了机械、信息、化工领域等优势专业。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仅2018年共有来自147个国家的2472名外国留学生在该校学习和生活,其中超过70%的学生来自“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国家。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于优化和创新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法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法律人才的整体能力,加强法律人才的语言沟通能力、法律服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探索如何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法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法律学习的方向和核心关注点,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法律服务的特点和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缺乏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法律人才除了拥有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法律难题。目前,我国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性知识输入为主,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都分别设置有实践环节,但是实践时间较短,无法很好的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使得很多法律人才走出校园,却很难真正走入社会。

(二)法律人才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64个国家中,涉及的语言种类众多,既包括英语,也包括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非英语语种。从我国高校目前对法律人才的语言培养课程设置来看,基本仅涉及英语语种,难以满足未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对语言能力的需求。此外,法律英文是不同于日常英语的,其专业性强,对学习者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大多数法律人才很难熟练掌握法律英语处理实际案件,在涉外业务处理方面存在入门门槛高、从业人员缺口大的问题,亟需法律人才切实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

(三)法学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法学学科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程的讲授时,以课堂面授为主,将晦涩的法律概念和法律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丧失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因为不能理解其中的法律知识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仅让其从课本中,从教师形式单一的讲授过程中理解法律知识、运用法条处理实际案例其实际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法律人才培养所期望达成的目标。

三、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优化法学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对法学人才的能力需求,特别是复合型的能力需求,构建相对比较系统的法律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强调增强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提高法学人才的外语能力,设置相应的法律英语专业课程。在课程建设上,补充沿线国家的政治文化内容,提高文化互通基础。同时,丰富法学课程内容,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邀请沿线国家的法学教授或法律从业人员对相关法律实践内容进行讲授和交流,拓宽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渠道。方法一是多渠道培养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联合、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法学理论探讨和实践教学创新。方法二是运用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运用MOOC教学方法,将课程有效的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有机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金融、政治、文化等相关内容,丰富学生法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

(二)增强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法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增设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积极与外贸投资型企业、知名跨国律师事务所等进行沟通,使学生在企业、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法律实践工作中提升能力建设。在教学环节上,通过开展法律沙龙、研讨会、模拟法律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这也符合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

(三)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法学人才应具有更强的对外沟通和交流能力。一方面,促进法学人才的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积极鼓励法学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或者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提升法学人才的语言能力,鼓励选修第二外语,提高对外交流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服务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实务,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从根本上提升法学人才的能力,应积极推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为学术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氛围。例如可以与有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和开展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相关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确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实现对法学人才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法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五)构建法学人才培养平台

“一带一路”背景下法学人才的培养,国际性特征明显,高校在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的时候需要搭建一个国际法学人才培养平台。例如,高校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机遇,积极进行国际教育合作,以交换生、“2+2”、“3+1”等不同的培养模式为基础,实现跨国法学人才的培养。此外,积极拓展与沿线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互通与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顺应“一带一路”发展的趋势,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价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具有复合能力的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必须大胆创新,强化法律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贡献力量,提升我国法律人才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扩宽新型法律人才的就业途径和渠道。

猜你喜欢

法学倡议一带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