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烈性传染病科普现状
——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

2020-11-29付成云

科技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烈性博拉传染病

付成云

随着全球化时代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的增加,许多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急剧增加,极大威胁着公众健康。本文以埃博拉病毒为例,探讨烈性传染病在我国的研究工作进展。

1 埃博拉病毒简介

埃博拉病毒病又名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致死率可高达50%以上。一般认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的人际传播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类,不包括通过空气传播。直接传播是指通过接触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等侵入体内。间接传播是指接触了感染者的体液或排泄物的毛巾、门把等物体。

埃博拉病毒毒力强、传播性强。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以大量出血为主要发病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头疼、发热、呕吐、胃肠道呼吸道和器官淤血出血、有出血趋势会让皮肤丘疹等。病毒潜伏期长,约为1~2 周。

目前,疫苗是最有效防治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尽管我国尚未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但随着与非洲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旅游频繁,埃博拉病毒传入我国的形势是严峻的。同时,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有效的预防抑制传染率,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知识宣传是提前防控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

2 中国关于埃博拉病毒科普现状

2.1 埃博拉病毒研理论研究现状

2.1.1 病毒距离远,降低研究力度

为对比中外科普现状,本文抽取一定量的文献资料。中文文献摘自中国知网,美国文献摘自web of science。国内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文献约有1 254 篇,多集中在2013—2017 年;美国文献约有3 522 篇,集中分布的时间与中国吻合。我国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文献研究在2003 年左右有小幅度的上升,可能与当时的SARS 病毒有关,引起了国内学者对烈性传染病的普遍关注,在2015 年左右出现来大幅度的变化,与当时非洲埃博拉疫情爆发紧密相关。我国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与某一烈性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有重要关联,在2017 年后,国内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逐渐减少。

国内外在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年代数量分布的差异,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病毒与当地的社会距离是影响学者研究的其中因素,当病毒切实影响到当地人民的安全时,无论是国内外对该病毒的研究都是比较多的,当威胁程度上升时,研究的热度和持续性也会加大。

2.1.2 研究主体单一,缺乏教育机构

对国内外机构发文量的降序分布,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机构是疾病防控类的机构,这类的机构无论是在机构数量还是文献数量上都比其他机构要多。国内的研究主体单一,医学院和控制中心是两大巨头,缺少其他类型的机构。

但国内的医院机构是埃博拉病毒研究的重要主体之一,国外研究医院主体被边缘化,高校主体成为国外研究的重要主体之一。教育机构在研究烈性传染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科研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缺少以疾病控制所为中心的多样化、多领域的病毒研究中心。

2.2 埃博拉病毒科普实践现状

2.2.1 医疗前线防治知识缺乏

研究显示,医疗工作者对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意识仍旧不够,对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不大。部分护理人员对埃博拉病毒的认知匮乏,医疗工作者作为信息接受的前线,对于埃博拉病毒的认知仍旧匮乏。虽然在我国埃博拉病毒爆发风险极低,但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做好防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医护人员是防控埃博拉病毒扩散的第一道防线,医护人员对病毒的不了解、不认知、不熟悉是病毒相关知识科普工作的重要阻碍。

2.2.2 民众自我健康传播不足

目前中国大部分人基本的健康知识是不足的。提前了解健康知识是防控疾病的关键,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方面。埃博拉病毒在治疗上是困难的,但有效的防控是降低传染率的重要途径。

3 如何推进埃博拉病毒的科普工作

在探讨我国埃博拉病毒的科普工作中发现,烈性传染病在我国的科普仍旧不到位,甚至说健康知识的普及也是匮乏的。科普应该是社会各阶层努力的结果,推进健康知识传播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做好健康知识的科普至关重要,健康是民族前进的保障。

3.1 拓展科研,为科普提供理论指导

健康科普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的正确引导。加强上层建筑的完善,是实现具体工作的保障。学者在科研的基础上,应该保障烈性传染病科普知识的正确性。我国需要丰富各类机构在烈性传染病中的研究,从不同角度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规避一些浪费实践或不科学的现实工作。建立从信息发布、信息转换到信息接收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总体提升国家健康科普工作能力,同时也要确保科普知识的科学性。要积极与国际健康组织沟通协调,达到信息掌握与全球一致,第一时间掌握和发布烈性传染病的发展态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2 教育医护,为科普培养引领主体

埃博拉病毒病预防的重要性不亚于治疗,积极完善预防知识的科普可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染率。医疗组织是健康知识获取的前线,也是最了解疾病预防的机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健康工作者总有一天会破解埃博拉病毒的密码,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而这种实时跟进的健康知识,是以医疗工作者为出发点向公众普及知识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各种媒体,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各类烈性传染病防控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公众在理性认识传染病的基础上,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实现群防群控。

3.3 监督媒体,为科普把关真假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出,要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要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督。

个人媒体的兴起增加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虚假信息的数量,导致社会上虚假的健康知识越来越多,民众无法分辨信息的真假,甚至把错误的信息当作正确的健康知识,这类虚假的疾病预防知识不仅无法实现有效的科普传播,还会加大科普工作的难度。对媒体平台的信息进行把关,排查错误的信息,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是推进健康科普工作的关键。

以新冠病毒为例,能够引起较大规模传播的病原体能够对人类产生较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无法凭一己之力妥善应对,类似于埃博拉病毒的这种烈性传染病,一旦爆发将会不可收拾,个人、团体和国家都应当是责任承担的主体。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以及流动时所携带的东西都是可能会引发病毒爆发的源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尽管中国爆发的几率较小,也应当加强以风险为基础的应对措施,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加强宣传力度,宣传预防知识,避免恐慌。

猜你喜欢

烈性博拉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犬烈性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济南开出大型犬处罚第一单罚款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