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六个维度”的森林康养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探析

2020-11-29苏枫喃刘健行史晶萍邓传远

绿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康养空气基地

苏枫喃,刘健行,史晶萍,邓传远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这对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着不利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曾进行过研究统计,全世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超过60%,因此,该如何保护我们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各个国家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1],如何维护人们健康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

对于孕育于大自然中的人类来说森林则是极好的可以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场所。森林因其独特的环境优势,慢慢地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休闲游憩目的地。而森林康养,作为一种休闲与养生相结合的旅游方式,也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2]。森林康养是以恢复生理心理健康,延缓生命衰老,实现健康优质生活等为目的的服务性活动,这一活动依托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良的森林环境、健康的养生场所、美味的森林食物、多样的生态文化等森林生态资源,同时配备相应的休憩养生、康复运动及临床服务设施,以保证服务的优质与完善[3]。森林康养方面,较早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的是韩国、日本等国家,他们对森林环境对人体身心健康如何产生作用,主要集中于进行医学性实证,并且较好的完成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的修订和该行业从业资格体系的构建[4]。我国引进森林康养理念,并进行康养林建设的起步虽相对较晚,但直至今日仍建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服务模式的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产业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5]。因此,充分了解森林的各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自然森林,建设出景色怡人、生态优良、功能丰富的森林康养区域,已经成为相关从业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则从该产业关键的“六个维度”为出发点,即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与绿化度,简要分析森林康养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方法[6],希望以此为我国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2 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现状

受到“健康中国”、“绿色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国民健康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4]。森林康养作为健康产业的一部分,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发展愈加迅速。

森林康养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地区,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场创建于德国,随后森林疗养的研究于美国展开,并同时建设了拥有较为完善的各种服务的森林康养旅游基地。20世纪末,亚洲各国中日本和韩国作为先驱者,引进了“森林浴”的理念,并对这一活动是否与压力缓解、高血压和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进行了医学实证研究。2005年,“韩国森林疗法论坛”在韩国召开,探讨了森林环境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和森林活动与人类身心康复的关系[4,7]。2005年以后,森林康养的积极意义开始在世界蔓延,这一产业也欣欣向荣,不断发展。

欧洲区域,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主要针对残疾人与心理健康问题者,并对其进行了健康实证研究。日本则在2007年,创立了“森林医学研究会”,主要研究人类是如何从医学的角度在森林中获得健康的疗养,随后日本又成立了“森林疗法协会”,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养生基地认证体系也诞生于日本[8],日本森林康养产业较为成熟,日本因温泉众多,自然资源开发完整,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日本进行森林浴[9],在日本,森林康养这一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样的,在韩国,森林康养基地有着当地独特的森林疗养系统,自然修养林、森林浴场、森林疗养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还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规范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森林疗养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培训体系[8,10]。而在德国与美国,国家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营建了许多森林疗法基地,每年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的机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一部分的力量。

国内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开始较晚,当前,中国森林疗养和基地建设仍处于起步与探究阶段。2010年,湖南林业森林康养中心,国内首个由政府、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建设的森林康养基地,在湖南省林科院实验林场建成[11],在这之后,国内许多省市也开始了森林康养基地的探索与建设。近几年,超过200多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验点已经通过审批,下放于我国20多个省份,其中湖南、四川、吉林省的试验点发展最快。但总的来说,我国森林康养基地尚有较多缺点,如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设置不足,服务特色性较差等,且对于森林康养的评价机制还滞留在通过直观感受来对疗养效果进行评估的阶段,评价标准也集中在对基地光照状况、空气是否清新、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给人的舒适感等基本指标,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建设指导系统。同时,森林康养基地在发挥生态、经济、养老、教育、游憩度假、医疗保健等用途时,需要医生、心理师、林业保育人员及专业预防保健人员共同参与,拥有各种职能的工作人员的高效合作与协调,需要科学理论层面上的系统指导和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这说明落实森林康养产业化的规划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现今我国仍缺乏系统的科学方法与医学、预防保健专业知识作为指导,这需要各界学术人士与相关从业者努力专研,为推进森林康养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3 “六个维度”评价方式的科学内涵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六个维度”指的是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6个层次[6]。下面将分为6个方面,来解释不同维度的科学意义。

3.1 温度

据人体学实验研究表示,人类体感最舒适温度在18~24 ℃之间。而处于中国中纬度地区的森林,林地表面因常年有着树冠吸收太阳光,森林内部气温不会变得过高;而相反,有着树冠的遮挡,森林内部的热量也不易散发并被保存于林地内,使气温不至于低至严酷,森林中温度相较来讲变化并不太大。同时,在学者关于城市绿地内空气负离子相关的研究中,得出了在18~30 ℃的温度内,热辐射温度与空气洁净度指数(CI指数)呈负相关的结论,即辐射温度越高空气洁净度指数(CI指数)越低[12]。因此森林越是能维持更长的上述人体最适宜温度的时间,森林中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也会更加优越。

(1)坚持文档一体化。长期以来,高校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由不同部门负责,导致档案管理易出现错误,文书档案管理程序过于复杂,最终影响了文书档案的管理效率,弱化了其信息服务功能。鉴于此,随着社会发展,文档一体化成为了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把过去独立分散的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从而使文书档案得到科学处理和有效控制。

3.2 湿度

人体学实验表明,对人体能够产生健康促进作用,并让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湿度在45%RH到65%RH之间[13]。森林里植物物种多样,植物层次丰富,植物根系发达,呼吸与蒸腾向空气中释放水分,使空气中的水分充足,根系固土保湿,使土壤湿度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因此森林内的湿度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对衡量森林舒适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3.3 高度

根据生理卫生实验研究报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在800~2500 m之间,全球较为出名的长寿区域大多位于1500 m海拔高度的地方。森林区域在全球广泛分布,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地形之间,因而各个林地的海拔高度也不尽相同。我国的森林大多生长于山中,海拔较高,更接近对人体有益的海拔高度,而有些地方,如某些低纬度、热带地区的森林,海拔较低,温度也较大。因此,针对海拔进行场地的筛选与考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3.4 优产度

主要指的是该地生产的农产品等特色产物品质好坏程度,以及有机农作物、绿色食物的产量能否占据当地农产品总量的较大部分的一个指标。前文提到,森林康养是依托美味安全的森林食物、优美的森林景观等森林生态资源,搭配相应的服务设施,开展的以恢复身心健康,延缓生命衰老等为目的的森林游憩活动[3]。其中“味美安全的森林食物”很大一部分指的是森林康养基地周边生产的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因此,健康优质的绿色、有机食物的产出量,也是衡量地区优劣性的一个重要考核点。

3.5 洁静度

主要是指森林环境的洁净程度与安静程度,空气洁净度越高,环境中噪声强度越低,则森林环境的洁静度越高。空气洁净度这一指标的测量,通常是通过空气检测基站中的仪器,测得特定监测粒子在单位体积空气内的浓度,以此来进行空气洁净度等级划分。常用实时PM2.5的值来确定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大小,以确定空气是否洁净:如某一环境中PM2.5的值低于30 μg/m3时,则代表该环境中1 m3的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g的可入肺颗粒物总重量低于30 μg,这就表明该环境中可吸入有害颗粒物少,空气洁净度高。同样的,环境是否安静也是衡量洁静度的一个指标,而环境是否安静,往往是通过测量环境中噪声强度来确定的。噪声,物理学中指出,它是物体作没有规则的振动时所传播出的声音;另一方面,由人类是否感觉舒适的角度看,噪声则是那些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作息的声音,和那些妨碍人们想要听某种声音的时候,外界产生的干扰性声音,这些类型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噪声[14]。因此,这一指标也是评价森林环境好坏较为重要的衡量因子。

3.6 绿化度

通常指森林区域的绿化程度,通过测量森林覆盖率来确定。据研究表明,在10%~60%的森林覆盖率范围内,空气洁净度指数(CI指数)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即森林覆盖率越高空气洁净度指数(CI指数)也就越高[12]。同时,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可作为绿化度的一种评判依据。有研究证明,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空气负离子浓度越高,反之,植物群落结构越单一,空气负离子浓度越低[13]。因此,森林康养基地的绿化度也是很重要的评判项目。

4 以“六个维度”为指导的基地选择建议

4.1 通过分析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进行选择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侧,疆域宽广,南北跨越纬度50°,东西跨越经度60°,西部有绵延高耸的山脉,东岸有广阔的海洋,地理类型的丰富使我国各地气候差异明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而西部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与高原高山气候为主导,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出了中国大地独特的森林植被。因此,在开始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前,首先应对目标建设区域进行广泛深入的踏勘与调查,查阅整理大量相关地方志,以获得目标区域森林的概括性信息,在目标林地不同海拔不同地理环境中设置多个样方,搭建测量仪器,对森林的覆盖率、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进行多周期规律性测定,数据收集足够后,使用适当的科学评价方法,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得出选址的合适程度。

4.2 通过分析植物结构进行选择

依据森林的外貌进行分类,可将森林植被区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每种类型的森林植被都有其独特的植物结构,如针叶林这一植被类型的植物结构就会相对简单,因其植物群落主要是以高大的裸子植物为森林的优势物种,而阔叶林的植物结构就会相对复杂,因其植物群落植物物种更具多样性。前文曾提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的高低呈正相关。因此,在选择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林地时,应对目标林地提前进行勘测,在区域内设置多个植物样方,记录样方内植物物种的数量与种类等信息,以计算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精确了解目标林地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是否符合最佳植被丰富度,以此来优化建设林地的选择。

4.3 通过其他因素的调查进行选择

对建设基地内部与周边有机农产品与绿色食品进行调查,如目标林地周边村庄的森林特色美食,森林内生长的独特优质的绿色农产品。选择合适的特色产物作为森林康养基地的特供健康食用产品,可以增加基地的服务特质性,这样的森林康养基地往往具有独特的竞争性。因此,目标林地特色有机食品的出产与加工,可以作为选择森林康养基地的一大评价指标。

5 以优化“六个维度”为目标的建设方法

从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六个维度来,来思考我国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方法如下。

(1)适宜温度的营造与保持。乔木是森林的骨干树种,它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冷却周围的微环境,茂密的枝叶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为游人提供林下遮荫。前苏联伯洛波多夫在1967年研究指出,当森林覆盖率由30%增加到70%时,林内气温将比周围地区平均值低5%~15%[15]。可见,森林中的乔木层是影响森林内部温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护森林林冠面的完整性,不宜过度砍伐树木来营建人工设施,应协调植被的生长与人工设施的建造,合理规划,使树有空间生长,人也有舒适的进行活动的场所。同时培训专业的康养林保育人员,适时对康养林植被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保证康养林的健康,从而使林地产生可持续性的舒适温度。

(2)适宜湿度的营造与保持。综合国内外研究表明,绿地能使局部地区增加相对湿度3%~12%,最大可增加33%[16]。之所以会有增湿效应,是由于以大乔木为主体的森林内风速较小,空气乱流较弱,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蒸发出来的水汽不容易散去,而是聚集在一起,提高了森林内的空气湿度。然而,康养林中的湿度不是越高越好,人体最适宜的湿度在45%RH到65%RH之间。因此,绿地的增湿作用并不是越强烈越好,在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中,基地所处林地的植物密度不能过大,不然容易阻塞空气的流通循环,蒸发的水汽聚集在一起会使康养林内部环境达到过高的湿度,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康养林的建设中,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情况下,可根据湿度要求适当的增减植物密度,以期达到较优的湿度环境。

(3)基地建设的适宜高度。有研究表明,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在800~2500 m之间,我国森林大部分位于山岭之上,在这一海拔区间的森林数量较多,在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中,森林所处海拔适宜且坡度最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顺势而造,顺应地形,建设不破坏植被地形,又交通便利,适合休养的康养基地。

(4)优产度对于基地建设的启示。森林内与森林周边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在总的农产品中的占比,很大一部分描述了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一系列指标的优劣程度。因此,在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中,挖掘森林富有特色的有机农作物,并实施育种栽培,为基地提供优质的绿色有机食物,不仅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充分利用林地优势,还可以丰富经营模式,提高康养林的经济效益并且增加就业率。同时,在规划森林康养基地时,考虑到向林地周边的农户进行有机农产品的购买,建设方便运输的交通系统,并帮助建立具有生态性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保证有机农产品的无公害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洁净度的保持与提升。森林康养基地的洁净度分为基地的空气洁净度与噪声强度。空气洁净度使用PM2.5的值来确定空气洁净程度,PM2.5的值越低则空气越洁净,而森林中的植被有着吸附有毒物质,过滤尘土,释放氧气的能力。这启示在建设康养林时,保护植被,建设时不随意破坏植被,合理规划建设基地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噪声强度也是森林康养基地洁净度的一部分,森林中植被茂密,远离城市,城市中常见的噪声较少。但是在基地的建设中,为减少建设时的噪声对森林产生的影响,应制定相应施工规则,减少噪声的过多产生。而在基地建设完成后对于干扰性噪声的抑制也要重视,应针对干扰性噪声出台禁止在基地鸣笛等规章制度,同时在建设中也要规划较多的安静区域供人休养。

(6)绿化度的保持与优化。森林覆盖率是绿化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森林覆盖率越高,空气的质量就越好。因此,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时,应尽量做到建设前后森林覆盖率变化不大。另外,有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越多,这启示了在建设过程中,应保持康养林的植物结构的多样性,不能人工破坏或改变,应培训专业养护人员,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监测与修复。

6 结语与展望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医学、预防保健专业知识尚未形成体系,产业结构也不够完善,相应的专业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也尚在初始,各行业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协调合作方法也正在摸索之中。然而随着我国许多健康政策的出台,我国森林康养产业也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因此,在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对选取基地进行海拔、气候、植物群落等多个方面的调查,选取最合适的森林进行康养林的建设。在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协调森林中植被生长方式,不随意砍伐植株,不随意破坏植物群落结构,让基地与林场能够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充分利用森林特色资源,如特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拓宽经营模式。

相信在国家的领导与政策的支持下,森林康养在中国将健康而又迅速地发展,“健康中国”的政策将大步推进,人民将从中获益良多。

猜你喜欢

康养空气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