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优H108 在连城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11-29吴悠熙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穗肥中稻稻瘟病

吴悠熙

(福建省连城县农情科教站,福建连城366200)

连城县位于武夷山脉南段东侧,介于北纬24°13′~25°26′,东经116°32′~117°10′。境内各地年均气温13.8 ~19.5℃,县城为18.9℃;年平均雨量1 734.4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60.7 h,全年无霜期通常为291 d,主要为丘陵坡地,属中高海拔中稻种植区[1]。两优H108 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丰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K12S 与恢复系H108 配组选育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08)。2019 年引进两优H108 在连城县文亨镇福坑村、宣和乡培田村作中稻试种示范,结果两优H108 表现群体整齐,茎秆粗壮,后期转色好,分蘖能力强,米质优。现将两优H108 在连城县作中稻种植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两优H108在连城县文亨镇福坑村种植面积0.36 hm2,平均每667m2实测产量673.8 kg,比对照Ⅱ优3301 增产9.8%;宣和乡培田村种植面积0.50 hm2,平均每667m2实割产量665.3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9.03%,高产田块每667m2产量达743 kg。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2019 年连城县示范种植两优H108,5 月1 日播种,5 月29 日移栽,8 月8 日齐穗,9 月22 日成熟,全生育期144 d,比对照Ⅱ优3301 迟熟1 d。

2.2 农艺性状

两优H108 群体整齐,叶片稍瓦,剑叶挺直,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后期转色好,分蘖能力强,株高129.5 cm,每667m2有效穗数15.2 万,穗长25.6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84.5 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7.3 g。

2.3 抗性

2019 年两优H108 在连城县示范种植,田间未发现稻瘟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

2.4 米质

根据2019 年福建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两优H108 糙米率81%,整精米率65.9%,垩白度2.1%,透明度1 级,碱消值6.2 级,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6.7%,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米质外观晶莹剔透,米饭适口性好、较软,深受农户喜欢。

3 高产栽培技术

两优H108 属大穗型品种,在栽培技术上要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重视穗肥施用,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结合连城县的气候特点,为使两优H108能够获得更高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两优H108 丰产性好,应适时早播,可延长营养生长期。连城县作中稻安排在4 月25 日—5 月5日播种。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地势平整,水源丰富,排灌水方便的田块作为秧地,大田每667m2用种量1.0 kg。

浸种前使用强氯精浸泡6 h,可以有效防治恶苗病,洗净后使用活水浸种16 h,再进行催芽。播种时注意稀播匀播,在1 叶1 心期施断奶肥,培育多蘖壮秧。移栽前7 d 施送嫁肥,并在移栽前3 d防治病虫害,做到带肥、带药移栽,以促进稻苗早生快发,减轻大田病虫害发生。

3.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大田整平时将基肥均匀施入土壤,靠田埂侧挖好排水沟,便于后期烤田。由于两优H108 分蘖力强,株型大,株距23 cm×23 cm 为宜,秧龄控制在30 d,丛插2 本,插足基本苗,做到株行平直,浅插,以利早返青,增加有效穗数,构建高产群体。

3.3 科学肥水管理,构建高产体系

插秧完成后保持寸水,日平均温度高时可保持浅水。分蘖期保持浅水,到达分蘖盛期时可以开始烤田,孕穗期保持浅水直至扬花期,若扬花期遇高温天气应灌深水。灌浆到成熟期实施干湿交替的原则,后期断水利于机械收割,但是切忌断水过早。

两优H108 属大穗型品种,株高较高,施肥上采取“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适施穗肥”的原则,基肥每667m2施碳酸氢铵32 kg、过磷酸钙23 kg;在移栽后7 d 每667m2施尿素10 kg;及时剥查,在幼穗分化Ⅲ期初施用48%阿康复合肥(N-P2O5-K2O=16-16-16)13 kg 作穗肥。

3.4 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做好虫情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稻瘟病在发病初期施药,重病田5 ~7 d 后再下药1 次、穗瘟在破口期施药,每667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25 g 对水50 kg 喷细雾防治;纹枯病每667m2用5%井岗霉素水剂175 mL 或30%爱苗乳油15 g 对水70 kg 喷粗雾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15 g 或20%噻唑锌悬浮剂125 mL 对水50 kg 喷细雾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8 mL或44%丙溴磷100 mL 于低龄幼虫高峰期对水6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每667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 g 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 g、50%敌敌畏乳油50 mL 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水60 kg 喷粗雾防治。喷施农药最好使用无人机,减少下田次数,选用生物农药,确保丰产增收。把握收割时天气情况,及时收割翻晒,确保粮食质量。

猜你喜欢

穗肥中稻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不同叶龄期穗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穗肥对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