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0-11-29张晓薇

科技传播 2020年8期
关键词:舆情机制监测

张晓薇

新媒体背景下,不同的态度与观点相互交融,影响着社会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如何正确积极地引导互联网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1 新媒体时代营造良好网络舆情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营造良好网络舆情的意义重大,针对学术领域来说,许多国内外学者针对互联网舆情开展了相关研究,因为网络舆情本身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新闻传播、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相关研究,能够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提供理论层次的帮助。因为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空间性和无限性,很多不法人员将互联网视为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中过分传播谣言、传播负面情绪,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的健康氛围,甚至对群众带来思想层面的毒害[1]。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发展、促进人们精神健康,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起网络舆情监控,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在维护政府形象的同时提升科学执政能力。

2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2.1 应对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我国各个领域应对网络舆情的观念是相对匮乏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政府缺乏主动应对舆情意识。政府在应对舆情面前起到了一定的引导者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往往被动处理事情,甚至当网络舆情发酵到一定程度,政府才匆匆着手处理[2]。很多地方政府还把自己摆在管理者的位置上,面对大量的信息涌入,很难及时梳理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方向。其二,网民自我监督管理意识不足。我国网民当前已经超过8亿,虽然网络是一个表达群众意见的平台和窗口,但是由于网民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每个网民对于信息的态度各有见地。

2.2 应对机制问题

良好的机制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保障。但是,纵观我国当前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网络舆论监测预警机制缺失。其二,网络舆情处理机制不完善[3]。在我国网络舆情处理中,虽然已经设置了相关的处理紧急机制,但是在网络舆情处置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政府与民间组织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缺失,信息沟通不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2.3 应对保障问题

针对网络舆情应对保障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其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虽然我国网络相关法律日渐完善,但是针对网络舆情来说,其相关法律法规仍有缺失。我国第一部有关互联网信息保护的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018 年我国颁布了《新闻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管理办法》等内容,但是针对网络舆情相关法律和条款还相对缺失,网络舆情行为规范标准并不明确,对于网络舆情应对行为约束力相对较弱、模糊。其二,新媒体环境发展不成熟。新媒体作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出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中重要的参与者,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过硬的保障机制,促使其网络舆情良好发展。但是,当前一些新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更多流量,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常常会捏造一些新闻、捏造事实,不良的舆论引导和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传递,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而且容易毒害群众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3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

3.1 全面提升网络舆情应对意识

在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氛围,政府、部门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正确、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应对观念。在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媒体,这也促使互联网舆情更加复杂,那么政府就应该加大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科学有效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将被动处理网络舆情转化为主动分析网络舆情。全天候对网络舆情传播方向进行把控,把握住网络信息传播的黄金24 小时,树立良好的网络舆情应对观念,并且准确识别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征,不要等到事态不可控时才干预。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到新媒体中,通过新媒体公众号、新媒体网络公共号等形式,第一时间对不良信息进行辟谣。

3.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能够自上而下地结合我国互联网新媒体环境,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控制。首先,在网络舆情产生之前,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互联网信息采集和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报告的形式,动态化针对信息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进行舆情把控。构建出重点视察区域、重点时间、重点对象等内容,有的放失地进行网络舆情巡查,保障资源利用最大化。对可能出现舆情风险的事件进行把控,并提前构建出应对方案。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进行分级管理,全面把控不同网络信息的影响程度,并科学研判网络信息,为后续的网络舆情处置打下良好的信息保障[4]。其次,当出现严重的网络舆情事件时,要构建出严谨的处置机制。通过信息采集分析机制,及时对网络舆情风险分析可能产生影响的结果,抓住时机对公开焦点问题进行辟谣、公示。各部门统一构建出高效的舆情处理方案,开放舆情表达渠道,利用疏通的形式向各个渠道传播正确信息,明晰正确的舆论导向。最后,在网络舆情消退之后,应当完善网络舆情善后机制。强化网络舆情善后处理能力,避免二次危机的发生。

3.3 做好网络舆情应对保障工作

为了确保网络舆情应对效率,应该从法律和新媒体管理体系层面对网络舆情进行严格保障。首先,针对网络舆情应对法律层面,应该在我国原有互联网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舆情涉法的内容进行完善。构建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制定出擅自散布谣言的主体相关惩罚规定。对于政府的权力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让社会各个领域明确自身在应对网络舆情当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散布谣言的主体明白所承担的后果。其次,科学管理新媒体。当前很多新媒体层出不穷,政府与新媒体平台应该对各个新媒体主体进行严格管控,新媒体平台应该定期对新媒体账号进行监督检查,营造出良好的新媒体环境。通过计算机、光电、大数据技术,对新媒体开展定期监测,杜绝新媒体出现散布谣言、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

3.4 打造信息化舆情监测机构

为了有效观测网络舆情,就应该强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网络舆情的监测水平,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体系。我国当前已经全面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之下,数据信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为了全面把控网络舆情,人民日报已经构建了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对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科学开展常态化网络舆情跟踪,并且实时生成网络舆情报告。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并明确该部门的权责分工,与社会各个机构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加大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投入,强化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并且利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及时发现数据风险,并且解决数据风险,构建出实时预警系统,不断强化网络舆情紧急预警能力。相关机构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及时判断网络舆情,并且对其开展科学监控在检测和评估,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关键词查找方式,对文章中负能量消极词汇进行云计算,那么在网络亚文化冲击之下,必须要积极开展网络舆情情感色彩判断,构建出网络舆情语义数据库,以便于更加有针对性地来明确网络舆情风险,加大网络舆情预警监测能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使群众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方便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政府的管控难度。网络舆情的产生,主要源于政府、媒体、网民三者之间的共通互动。政府在网络舆情监督上具备管控责任,在新媒体时代的当下,政府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有效提出相应的网络舆情管控方案,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舆情机制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舆情
舆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舆情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