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地高校参与打造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的路径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

2020-11-29叶玲珠

纺织报告 2020年3期
关键词:之江柯桥面料

叶玲珠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

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一方面,地方经济产业特色对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高校找到特色发展之道,并使之与地方经济相融合;另一方面,高校做好人才的梯队培养和人才补给,构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专业办学理念,为地方经济提供坚实有力的主力军。

柯桥中国轻纺城是全球规模最大、交易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成交额连续30年位居全国纺织品专业市场第一。柯桥区在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轻纺城打造成为“开放、时尚、智慧、高端”的现代化新型市场的同时,也面临市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轻纺产品时尚要素相对缺乏、创意产业与市场融合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滞后和产城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本地高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是入驻柯桥的第一所大学,入驻以来,一直致力参与打造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蓄水池”的功能。本项目以高校的视角,结合十多年的一线服装设计生产管理经验,探讨了中国轻纺城时尚转型升级、打造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的新路径。聚焦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关系,思考如何将地方产业经济共建融合进高校的专业特色建设中,如何将产品的创新设计融入到人才的梯队培育中。

1 高校在地方经济需求的指引下,办出特色,形成优势

高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上应因地制宜,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生产发展相结合,培养适合地方产业文化的实用创新型、复合应用型设计人才。之江学院新增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围绕“以布为媒”,拓宽“国际化视野”,为“国际纺织之都”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并精通面料与服饰设计一体化设计的专业人才。

1.1 “以布为媒”即以面料为载体,以面料与服饰一体化设计为着眼点与驱动力

在专业设置上,始终围绕“面料”为轴心来衔接设计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创作课程,定位专业特色,区别省内外其他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置。在课程教学设置中,4年专业学习生通过大量读面料、识面料、玩面料,探讨面料与服装结构、版型之间的新语言关系,加强面料侧重性下的款式和面料的一体化设计,从而达到设计面料有的放矢、提升设计服饰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师则可以通过对面料的历史流变、面料的文化传承、面料的趋势分析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教学。

1.2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柯桥要打造“国际化纺织之都”,国际化视野是前提。高校应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和港澳台、国际院校的合作,搭建国际化设计教育平台。近年来,之江学院的设计学院一直致力于依托合作办学,交流研讨会、专业论坛、建大型实验室和大师工作坊等形式,运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国际交流,拓宽设计教育的国际视野。定期“引进”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设计大师来校举行讲座、研讨。同时,学校每年也鼓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走出国去”学习先进技术,参与项目、课程或者大赛,提高作为人才主体设计师的国际化视野。

2 高校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做好人才的培育与梯队建设

目前,柯桥企业自主设计的投入相对比较少,产品竞争同质化严重,“恨布不成衣”一直是一个困扰。设计创新,人才尤为关键。地方高校应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创新型、复合应用型设计人才的任务。因此,之江学院新增服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思考。

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强调教与学的“两位一体”,即“设计”与“社会”是设计实践中互补的两个系统。通过设计专业与社会的零距离互动,在“从设计到社会并最终回到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模拟项目教学。模拟项目教学主要是在校内完成。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需求,以参与项目的方式进行模拟教学与实践。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项目完整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流程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在项目进程中既了解了社会的需求,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侧重,培养他们今后快速融入社会的能力。

(2)工作室/研究所教学。这方面主要是依托高校内的设计工作室或者专业研究所、研究院进行。工作室、研究所运行机制与公司相似,学生一方面可以在课程之余浸润在项目里,真切感受专业实践的氛围,另外一方面,学生在工作室项目的分工与合作中,可以培养处理人和事物关系的能力。

(3)与企业协同育人。与相关企业形成密切互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联合培养方案,并共同调配师资。合作企业可以作为高校的教学基地,给高校一些学习培训、实习、就业、作品展示与商业互动的机会。企业参与到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和教学培养方案里来,安排有经验、有技术、又有一定理论修养的员工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将在校大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落地到具体的产品创新设计中去。同时,校企也可以通过国内外优质资源的整合,举办高研班、短训班等为企业高管提升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制”“校企长期合作联合项目制”等都是思路。企业协同育人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逼着高校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转变为创新创意、实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时尚转型升级中需要不断思考的命题。

3 高校整合科研和人才资源,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可围绕本地经济发展目标,整合科研和人才资源,组建具有特色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与政府及区域经济融为一体,以课题、招标项目、重大项目为研发触点,发挥集体优势。构建由政府牵头,高校负责的落地研究项目,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交流合作。在制定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保障措施、研究项目以及相关的指导政策上发挥优势,拓宽高校职能。例如在轻纺城,知识产权保护滞后是现阶段的突出问题之一。花样抄袭、剽窃、仿冒等无序竞争严重,花样版权保护难取证、难鉴定、难执行,且存在手段少、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如何让纺织面料花样版权及时得到保护,如何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更多、更好的面料花型,是高校教师和科研团队值得攻克的课题。2019年,在浙江省版权局的指导下,之江学院郑德均博士带领的技术团队联合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的花样版权保护“新”神器—中国轻纺城花样版权数据中心库和花样图型应用比对系统正式发布,这表明解决花样版权问题跨出了一大步。

可以看到,在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的打造中,高校可以以多种形式参与。本地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高校从人才优势出发,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和产业协同等方面与所处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一方面提高了地方高校科研水平,提升了其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另一方面提升了地方产业的人才供给水平,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优化了地方经济产业结构,最终实现“国际纺织之都”的成功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之江柯桥面料
《边城之江舟横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幼儿绘画展
对苗族服饰面料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锦绣如织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柯桥印象
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上线
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幼儿美术作品展示
郁嘉绮??《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