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教育质量加强方案研究

2020-11-28王星阳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育质量大学生

王星阳

【摘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源泉。随着社会进步,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党的十九大对中国教育提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本任务。针对这一根本任务,分析了现行大学教育体制存在的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弊端,给出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教育 大学生 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是质量,质量体系的经济基础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获得高等教育质量而发生的成本代价。这个代价追求的是质量收益的最大化。质量符合要求就会产生收益,不符合要求就会造成损失。两方面联系在一起考虑,质量成本也由符合成本和非符合成本构成,符合成本是控制性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非符合成本是结果性成本,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

1、大学生和大学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教育的质量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现在,所有的学生从上小学一年级甚至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和家长就给孩子的心中竖起一座龙门——高考。这成为所有学生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当理想实现,来到大学,大多数学生都有失重感,他们突然找不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学,人学伊始,告别了枯燥的高中教育,绝大多数学生想在今后四年的大学当中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专业上学有所长。

1.1 大学的课堂教学一陈旧老化

现在大学教育的教学规模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但几十年设的上课听讲、下课自己做习题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变化。实际上,课堂教学受到不同课程、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影响肯定不能用相同的教学方式。

1.2 好学生标准不健全

如果问老师或者问家民,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答案肯定是听话、上课听讲、课后作业、考试分数很高。这类学生还有一个称呼“学霸”。但是对于这类学生中的大多数,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只学会了在上课接受和考试写出的学习方式,并不知道如何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完善自己。

1.3 大学严进宽出,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多大学生在整个的大学期间,不用很用心的学习专业知识,也能保证考试过关,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学分很容易修、毕业几乎没有淘汰率。

2、大学教育改革措施

要树立高校课堂“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直到现在,老师作报告、学生听报告的授课方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如果老师讲得不好,课程无法进行下去,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就不到位;老师讲得好,各个知识点推导生动有趣,学生充分接受各个知识点。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一直被视为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反过来思考,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理解课堂知识而且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讲得不好,固然要不得,但是更加要不得的是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创造性思维。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同样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也是知识链条中平等、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课堂是老师不是主体,而是一个主持人,穿插介绍各个知识点。而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整堂课程都要有积极、适时的表达。要让学生感受到,就像老师讲不好课程没法继续一样,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样是进行不去的。课堂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

现代经济社会,团体之间、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享受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力量。

质量是技术与经济相融合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不断充实和丰富着教育质量的内涵。质量成本作为服务于质量适用性的专项成本,随着质量适用性的变化而变动,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动态性。质量要求的标准越高,投入的要求也会越高。质量成本的支出结构的調整要与教育质量的资源结构的优化在动态上保持平衡。即质量成本的资源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起主导作用的核心资源是师资力量。

例如,课程资源匮乏是制约质量保障的瓶颈之一,又是质量成本增加但质量收益能否提升的关键。课程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生均课程门数迅速下降、专业平均课程门数也在减少、课程总体严重滞后。由于直接反映学生选择度和灵活性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进而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度。还有就是课程体系和特色的缺乏。课程设计质量问题的背后,是师资力量的薄弱。

3、质量成本是一种用于决策的估计性成本

质量成本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质量成本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部损失成本属于显性质量成本,能直观的反映在会计账面上;外部损失成本则属于隐性质量成本,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反映。显性成本可通过设置科自进行会计核算;而隐性成本则具有无形性、估量性和潜在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质量成本以货币计量为主,兼用其它计量方式,从而从各个侧面来反映质量成本的内在属性,为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外部损失虽属于非财务性的隐性成本,但它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引发社会舆论对教育质量的质疑和不满。隐性成本虽是高校实际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外部损失,但最终也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的持续低成本专业规模的扩张,使原有精英教育资源在不断地稀释,形成了医学人才过剩与不足并存,数量不少而质量下降的局面;使原被认为是嵌入教育内部的质量问题,逐渐擅变为一个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看好医生难”的社会问题了。

4、结论

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质量成本最小化?著名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出了最简明的回答:“第一次就做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质量成本的理念是预防,而不是检查和改正错误。某些决策失误造成的质量损失无法挽回,以往的实践和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就做对”最便宜、最经济。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这也充分体现了管理会计的决策思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原本就很紧张,如果内涵式发展过程中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质量管理不作预防性的投入,包括思考、计划和分析过程的三思而行,就难以避免作出错误的决策。质量成本是定量评价高校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质量成本算得清楚,才能看得明白,才能作出正确的决断。

参考文献:

[1]郭银清.美国高校预算管理经验与借鉴[J].财会通讯,2011(3)

[2]于化廷.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几个关系的处理—财务视角下的高校绩效工资改革[J].教育财会研究,2014(6)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教育质量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